對任何一位新秀來說,進入聯盟的融入階段,都不會很輕鬆。他們往往從大學的常勝之師,來到一支積貧積弱的底層球隊,還要跟不一定比自己大幾歲的老兵油子們學習如何在職業賽場生存,在NBA的成長是一條隱忍而不公平,甚至有些隨機的道路。

因此,就算在公認為大年的2018年選秀,前五順位中,狀元艾頓

還沒有完全得到絕對核心待遇,東契奇也在和隊友們分享著球權,小賈倫-傑克遜靠著自身努力成為了灰熊第三重要的全能角色,而榜眼巴格利還坐著板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搶到出手機會。

這樣一對比,5號秀特雷-楊的境況就幸福得多了:在季前賽他就被欽點為老鷹的絕對核心,並且得到了無限開火權。考慮到老鷹為了他不惜送走了施羅德

,而且今年的老鷹更是全力擺爛,單核球星「小庫里」一進聯盟,地位比現在的真庫里都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然而三分之一賽程過去,特雷-楊同學交出的數據單是:15.4分2.8籃板7.8助攻,投籃命中率37.3%,三分命中率……24.3%不到真庫里(50%)的一半。

乍一看基礎數據還挺不錯:助攻同屆第一,得分同屆第四,僅次於東契奇、艾頓和塞克斯頓,但出手卻是同屆最多的:而且把三分球作為賣點的射手,24.3%的三分命中率排在了,全聯盟倒著數的第一名。

這麼一看就實在是太不科學了:每場投5.5個三分,進1.3個;一共出手的144個三分球里,只有7個來自底角——特雷-楊的打法還真的像庫里:持球在手,運到三分線抬手就干拔一個,雖然基本都是不進,但隊友也不知道球都飛到了哪裡,於是老鷹全隊場均三分出手次數排在全聯盟第6,命中率卻在倒數第一。看老鷹的比賽基本上劇情穩健:特雷-楊投幾個三分不進,低頭一看比分欄,分數就拉開了。老鷹擺爛得平穩有序,絲毫沒有其他弱隊的緊張感。

可是真正的庫里,此時命中率是51.3%+50%+93.8%,你把這位小兄弟稱為小庫里,是來黑庫里的嗎?

老鷹目前打了26場,擁有著無限開火權的特雷-楊一共就5場得分全隊最高,卻有7場得分個位數。老鷹一共輸了268分,其中特雷-楊自己在場就輸了243分。這意味著,他不在場的20分鐘里,老鷹平均每場輸的還不到1分,這板凳水平保不齊在東部還是個季後賽競爭者的水平。

拿來和特雷-楊反覆對比的,不只有MVP級別的庫里,還有天然被聯繫為一生之敵的東契奇:當時老鷹手握第三順位,向下交易到了第五順位換了特雷-楊,並賺到了獨行俠的未來首輪。然而現在看來,東契奇已經是獨行俠的下一個核心,而且達拉斯在今年就品嘗到重返季後賽的滋味。老鷹這邊,消費降級,贈品還是個很可能不在樂透里的雞肋首輪。

其實雙方在這賽季有過一次交手,當時老鷹坐鎮主場,在落後了26分的情況下實現大逆轉,特雷-楊末節砍下全場17分里的12分,雖然是12投3中,但畢竟贏了比賽,讓東契奇的21分9籃板付之東流。賽後在隊友們的誇讚聲中,特雷-楊跑到麥克風前,說出了如下的豪言壯語:

「我知道有些人覺得他得分比我高,就以為他比我厲害,但是一天過去的時候,我想到的只有我才是贏了球的人,我不怕跟人比,這就是我想說的。」

所以特雷-楊才是主動挑起戰火的人,因為當時壓根就沒人問他問題,而從那場之後,倆人的生涯軌跡就徹底倒著來了。

我們通常怎麼形容呢?口出狂言不是壞事,但沒本事還狂妄,就活該要被打臉了。

按道理說,現在的情況也不太正常:特雷-楊從開始打球的時候,就以驚人的投籃天賦聞名全美:他高四賽季用48.6%的命中率場均拿下42.6分,只有160斤的他被四大網站一致評為五星高中生。而在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這一年裡,他在對俄勒岡大學那場一戰成名:俄克拉何馬州立以90-80贏下比賽,特雷-楊獨砍43分7助攻,小庫里的名聲瞬間傳遍全美。在這一年結束的時候,他的得分、助攻、場均得分、場均助攻、助攻率全都排在全國第一位,當然也包括了失誤數,近乎本能的投籃天賦,讓他在選秀預測中一路攀升,最終被老鷹在第五順位拿下。

然而此時,特雷-楊的接球投籃命中率只有28.6%,排在老鷹全隊最末;當然了,接球跳投不該是一個控球型射手的強項。再來看看他的運球後投籃……24.4%,這回不是全隊最差了,在所有場均投了5次的球員中,全聯盟最差。況且特雷-楊還沒有水花兄弟熟悉的一步虛晃,三分線內急停出手的本事。他的出手分布,三分之一在三分線外,三分之一在籃底下。

6次運球後出手命中1.5個,換來3.7分,的確符合一支擺爛球隊想要的水平,然而,這個可是老鷹欽點的未來核心。不是選來擺爛的吧。

但15.6次突破換來的7.4次卻只能排在聯盟第16位,過於瘦弱的身體讓他的籃下終結大打折扣,而每場拼出來的4次罰球,也無濟於事:作為一個射手,他的罰球命中率也就78.1%。而且26場挨了38個帽,每場一個半也是在聯盟前列,按照這個數據趨勢,防守特雷-楊的辦法,就是放著他在外面扔,放他突進來別碰他,等上籃的時候一巴掌呼出去就完事兒了,何其好對付。

上文說過,特雷-楊-243的正負值佔到全隊九成,從全隊中割離可能有失偏頗,但再看他的場上效率:全聯盟191名主要輪換球員(出場超過20場,場均20分鐘以上的),特雷-楊進攻效率倒數第6,防守效率也是倒著數,在場時每100回合輸分聯盟倒數第五,往下看排倒數第一的,是在擺爛大隊太陽被全聯盟哄搶的阿里扎。

在選秀之前,特雷-楊和東契奇聯繫起來的最大差異性對比,是二人在NBA的防守強度下和NBA的三分線標準,投籃水平的區別。當時人們一致看好叱吒NCAA的特雷-楊,而東契奇則被打了很多問號。然而此時,東契奇投出37.1%的三分命中率,並多次用三分球拯救球隊,包括3天前對火箭的那場獨得11分,連中三個高難度三分逆轉比賽。而特雷-楊卻徹底迷失,他的投籃分布圖,紅得觸目驚心:

在11月份,特雷-楊一度有過連續5場合計20投1中的恐怖命中率,而在賽後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特雷-楊的回復是,「是么?我沒太在意,我對自己的投籃一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投下去,準頭會回來的。」一天之後,他再次秀出5中0,將5%降到4%。

這段荒誕的劇情,足以寫成一個寓言故事:拔苗助長。特雷-楊在夏季聯賽的時候就受制於身體條件,在運球中都跌跌撞撞,原本人們認為的,是他需要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從板凳打起,找一個好的老師在場下教會他如何打球:那些曾經的高位後衛,都是先練身體,並且在比賽中不斷吸取經驗,慢慢成長起來的。

只有特雷-楊,被直接丟到場上,被那些全球最強的一號位隨意宰割,群狼環伺,他卻只是一隻一吹就倒的羔羊。而老鷹隊的做法,也引來了諸多球迷和記者的質疑。

事實上,老鷹夏天特意從籃網換來合同年的林書豪,在最開始的時候,也被視為是一個利好跡象:無論打一個偽首發,還是二人雙控,30歲的林書豪都能把他的經驗在場上傳授給這位剛滿20歲的年輕人,下一年自然讓位,甚至中期換崗就好。然而老鷹早早把特雷-楊推上前台,身邊卻都是貝茲莫爾、本布里這種野路子出身,拿球就掄的單打手。老鷹的戰術就是隨便亂打,誰拿到球就誰來干。掩護擋拆全白費,連貝茲莫爾和普林斯這種3D都變成持球單打狂了,實在是難以理解新帥勞埃德-皮爾斯超出時代的戰術理念來。而林書豪枯坐板凳,即插即用還有過單場26分的壯舉,但就是要為5號秀讓位,打完一場好球還得繼續坐板凳。

老鷹按部就班擺爛,走在追求下一個王牌的康庄大道上,但對特雷-楊來說是好消息嗎?上一個第一年看不到希望的無限開火手,現在在火箭拿不保障底薪,他叫邁卡威。而上一個大學三分無敵,到了NBA還無限開火就是投不進的後衛,現在在CBA,他叫寂寞大神。

好消息是,隨著強力內線約翰-科林斯的復出,老鷹開始主打科林斯的擋拆順下暴力襲擊籃筐,而科林斯已經連續4場拿下老鷹隊內得分王,特雷-楊也有機會好好學習怎麼和強力大前鋒擋拆,學另一個他也很喜歡的三分+助攻的後衛納什,去揚長避短隱藏身體的劣勢。三分之一的賽季已經說明了問題:讓特雷-楊去當庫里難堪大用,他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有心氣是好的,但急於求成是不行的,再這麼遷就下去,可能真的要給練廢了。

作者是 @王歡辰 老師

原文鏈接:sports.163.com/18/1213/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