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拍靈幻、殭屍片了,是拍的少了而且現在的殭屍靈幻片大部分製作相當粗糙,觀眾也不會選擇去看,不關注自然也就覺得不拍了。其實還是有的,你只能說他沒落了,當然屬於殭屍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比如,如果你去某個視頻網站的電影頻道搜索華語恐怖片,你會發現總有這麼幾部是有關「道長」類的靈幻電影。

但是你會去看么?但看海報和劇名就能感到一言難盡,除非抱著獵奇的心理去點開看之外,剩下的大概是真愛粉了。當然近幾年也有兩部不錯的靈異電影。一部就是麥浚龍的《殭屍》

《殭屍》是向傳統殭屍片致敬的電影,誠意滿滿。在「道長」的捉鬼技能上面也加了創新,不再是英叔那套「糯米、雞血、墨斗線」了,還因為特效的加入讓這部電影充滿了恐怖氛圍,開放性結局,是近期最佳殭屍片。

老派殭屍電影演員的加入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喜愛殭屍電影的觀眾都清楚,陳友、吳耀漢、鍾發著幾個都是英叔當年殭屍片里的常客,一般都是扮演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一起捉殭屍。而錢小豪更是經典殭屍電影《殭屍叔叔》中英叔徒弟的扮演者。

所以,要是想看現代一點的殭屍電影最推薦看這部了。至於為什麼殭屍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大概是這個題材已經沒落了。講述茅山道士、殭屍題材的電影黃金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算是以殭屍為主的電影的開山之作,林正英從此也成了道長專業戶。

英叔自己查詢資料外加上創新,研究出一套捉殭屍的方法,「雞血、糯米、墨斗線、桃木劍等」成了標配。隨著《殭屍先生》的大獲成功,殭屍題材立馬就遍了香港。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圈是速食狀態,什麼題材火了所有製作人都開始拍這個題材,於是在這殭屍電影題材井噴期間,拍出了很多殭屍電影,但是這種題材無非是恐怖片的一個分支,拍的多了難免會有重複,造成觀眾視覺疲勞。這確實加速了殭屍片的沒落。

不過英叔自己算是殭屍電影開創者,他一直也努力對殭屍電影創新,就比如《非洲和尚》。所以英叔的殭屍片還算是殭屍題材電影中的一股清流,而我們看到的90年代的經典殭屍片幾乎都有林正英的身影,而殭屍這個題材也靠著林正英一人撐下來的。

1997年,林正英的早逝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殭屍片的迅速沒落,觀眾心中經典道長形象沒了,後來看殭屍片的觀眾越來越少,殭屍片沒落了。

其實屬於殭屍電影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再拍殭屍電影也趕超過不90年代的那些經典,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英叔的殭屍電影最好看


其實對於一個沒有把握超越的東西,師妹有幾個人敢頭大量資金去嘗試的,

殭屍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種題材,它融入中國特有的民間傳說,將靈異元素和詼諧打趣的功夫動作結合起來,使得在驚悚的同時又感到輕鬆幽默,觀眾也因此十分受用。

1985年由劉觀偉執導,林正英、許冠英和錢小豪主演的《殭屍先生》將靈幻殭屍電影推向巔峰,不僅在口碑和票房上雙豐收,更是掀起一片爭拍殭屍電影的狂潮,而片中的種種治殭屍的設定也成為同類影片中的模仿橋段。

片中的幾位主演因此大紅大紫,如飾演女鬼的王小鳳因角色的成功此後多次在影片中出演「女鬼」,成為名副其實的「鬼後;林正英也憑藉「九叔」一角成為熒幕上最為經典的「殭屍道長」。

然而隨著觀眾的審美疲勞以及跟風電影的粗製濫造,殭屍電影始終逃不過盛極必衰的命運;儘管林正英先生努力地創新突破,依然是獨木難支,靈幻殭屍電影也最終因林正英先生的英年早逝而正式走向終結。

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正英。

如今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殭屍電影基本上無緣於內地市場,沒有內地這個大市場,也意味著影片上映後很可能血本無歸,因此投拍殭屍電影的片商越來越少,殭屍電影似乎再難復興。

曾經出演過靈幻殭屍電影的演員如今或年邁或已去世,新一代明星也是青黃不接,喜愛殭屍電影的觀眾則把目光投向了林正英先生熒幕上的「徒弟」錢小豪身上。

錢小豪也在觀眾的呼聲下扛起了「振興靈幻殭屍」的大旗,多次出演靈幻殭屍電影。

2013年錢小豪出演麥浚龍執導的《殭屍》,該片獲得多個電影獎項,再次將「殭屍」電影帶入觀眾視野,喚起觀眾對殭屍電影的記憶,同時也讓靈幻殭屍電影再次受到電影人的關注。

2017年3月上映的《救僵清道夫》也獲得不錯的口碑。

錢小豪曾表示以後會多拍一些殭屍電影,盡量做到一年拍一部,這讓粉絲們欣喜若狂。

近日,就有消息曝出錢小豪即將開拍新戲。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新戲,從錢小豪曬出的劇本中可見端倪。

錢小豪攤開的劇本顯示,一部戲是《西伯利亞風雲》,另一部戲則隱約可見片名似乎是《新殭屍先生之降頭術》。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則是這部《新殭屍先生》,從劇本上可見,導演依然是劉觀偉。

而實際上在香港國際影視展舉辦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劉觀偉就曾宣布將開拍《新殭屍先生》,並自信地表示,如果該片不好看,自己從此以後收山不再開拍殭屍電影。

由此看來,錢小豪的劇本中的《新殭屍先生》或許正是劉觀偉口中的同名電影。

從劇本上隱約可見,影片講述民國時期茅山後人九哥落腳青龍鎮為人服務的故事。

對於劉觀偉,喜歡殭屍電影的就很熟悉了,劉觀偉曾執導過《殭屍先生》《殭屍家族》《鬼咬鬼》《靈幻先生》《殭屍叔叔》等經典靈幻電影,如今再次執導同題材電影,可謂輕車駕熟,也更讓人期待。

與《救僵清道夫》背景設置在現代不同,《新殭屍先生》背景再次設置在民國時期,觀眾將會有久違的親切感。

對於《新殭屍先生》,相信許多人都是很期待的,但錢小豪此次新片是《西伯利亞風雲》還是《新殭屍先生》尚無明確定論,仍需等待官方證實。然而,劇本已出,影片離開拍還會太遠嗎?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這就好比是國人的旅遊一樣,原先國人旅遊是為了看風景,而現在國人旅遊卻是為了享受,這是一種思想意識上質的提升!所有的精神追求,都是隨著物質的發展不斷的更新,而原先看靈異片或者殭屍片,它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相對物質極度匱乏的現實基礎,如今,我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物質富有的今天,隨著信息的交流,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多的追求於精神上的滿足或是享受,這也是思想認識上的提高,也是人們常說的,小時候吃都吃不飽,能有電視看就已經不錯了,還敢奢侈啥呀!有錢也不一定都能買到!而今,社會多好,要啥有啥,只有錢買不到的東西,沒有造不出的東西!理就是這個理!


謝邀請,我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其實樓主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算是兩個問題了:1、現在還拍靈幻片嗎?2、現在殭屍片為什麼沒人再拍攝了。

首先,現在還拍靈幻片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涉及到鬼怪的電影,其實在我看來都可以算是。

舉幾部國產靈幻片來說:

簡介

雨夜鬼霧瀰漫,陰氣深重的宅院中,女作家周琪琪接到一起陌生來電,因好奇心而陷入到一段暗無天日的致命遊戲中,各種離奇事件接踵而至,身邊的朋友接連慘遭毒害,神秘詭影如影隨行,就在周琪琪最恐懼的時刻,凶鈴再次響起......

簡介

《京城81號2》取材自東方四大鬼宅之首的京城81號地宮真實故事。   民國末期,正逢亂世,京城軍閥嘩變,少帥張騭生(張智霖 飾)被逼迎娶大軍閥之女紀金翠(鍾欣潼 飾),隨即府內怪事叢生,人心惶惶。不久後京城湧現大批「屍嬰案」,一切矛頭指向少帥原配夫人鈕夢鶴(梅婷 飾),隨後 鈕夢鶴離奇失蹤,一夜之間京城81號慘遭滅門,留下一座破敗鬼宅。   

百年後,文物修復師宋騰在修復古宅過程中挖出大量嬰兒屍骨與詭異符咒,一樁樁血淋淋的舊事似乎要將所有人拉進深淵,前世今生的恩怨情仇都一一浮現,而地宮冤魂鬼門索命的故事也就此拉開……

簡介

一群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相約前往一個度假村遊玩,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當眾人安頓下來準備好好放鬆時,卻遭遇了一系列離奇的靈異事件。已經意外身亡的男主人公蘇亮的初戀女友尹飄飄再度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並對昔日的好友們展開血腥屠殺,眾人驚慌逃脫時發現一個驚人秘密,可是死亡的腳步緊隨其後,詛咒無法破解,瀕臨絕境的眾人開始一場驚心動魄的逃殺之旅。

總結:看到上面幾部電影和其評分,估計大家也知道目前國產靈幻片尷尬的處境。導致這樣的處境,其實有很多方面,比如說:1、受到外界影響,不能真實的描繪鬼怪;2、劇本套路的過於老套,沒有在創作上進行創新,大多數的演員的表演也是空洞,缺乏對角色的深入刻畫。

然後就是殭屍片

在我看來殭屍的沒落其實有很多的時代因素,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

我想大家一說到殭屍片,估計大多數的朋友第一時間所想到就是英叔了。

他是主演的殭屍片可以說是這類電影的巔峰,後人再無超越之人。

而也正因為這樣,後續的殭屍片也變得十分尷尬起來,因為只要是殭屍片,觀眾都會將其於當初的《殭屍道長》、《一眉道人》這樣的經典進行對比。

而這種對比,對於很多導演和演員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

殭屍片的時代局限性。說到這個估計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同是恐怖片的喪屍片就能夠火起來呢?

我們看看殭屍片的背景,殭屍片的背景大多數都是在民國時期,而殭屍這個怪物形象給人的印象,大多數都是清朝打扮。這也就說明了一點,殭屍這個怪物角色是有相當歷史以及文化背景的,而恰巧是這個原因導致這一怪物形象很難走出國門,被其他國家的人所接受。(這裡喪屍片就不同了,喪屍這個角色早在出影視作品之前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知!)

PS:當然在這裡,你們要是用《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和我爭論的話,那就當我沒說吧。

具體原因是什麼,估計也有朋友知道,在這裡我就不過多解釋了。


謝邀。

以前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有幾大主題電影,總結出來就是警匪片,黑幫片,殭屍片(鬼片),功夫片,武俠片。

其中,鬼片以殭屍片最多。

其實大家如果留意,每年,鬼片類型還是有的,只是口碑紛紛撲街。這樣先從審查制度說起。

香港是有審查制度的,所以在創作自由度上,其實比大陸還要寬鬆,因此恐怖片驚悚片製作上也更大膽。其實今年好的殭屍片還是有的,比如這部《殭屍》。

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沒落之後,輪到大陸為主的華人電影產業崛起,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華語電影的類型產出會更多,也更豐富。

仔細看下來,確實如此,每一年華語電影的恐怖驚悚片類型,還是有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影片為何知名度這麼低,而且觀眾不待見,口碑紛紛撲街。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審查制度,恐怖驚悚片創作自由度沒有這麼高,比如太恐怖會被刪減掉,太血腥也會被刪減掉,太嚇人也會被刪減掉。

因此久而久之,國產的恐怖驚悚片的嚇人指數也就那樣,故事嘛,就越寫越差,越寫越爛。

除了這個外部原因,內部原因當然也是國內觀眾對殭屍片已經視覺疲勞,老實說,殭屍題材的電影,其實也就是潮州,南方的特色,對於北方以上的國內觀眾來說,其實沒有這種殭屍文化。

只是說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華語電影類型空缺,再加上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拍什麼觀眾只能看什麼,也就造就了很多殭屍片湧現。

而如今,不過是國內還是國外,類型電影越來越豐富,殭屍都分成了腐爛殭屍,病毒殭屍,行動緩慢的殭屍,行動快速的殭屍等等。

因此香港的清朝殭屍,也就排不上號了。既然沒有觀眾市場,電影人也就不太想接觸這個清朝殭屍題材了。


拍還是在拍,只不過大不如從前,當然國內的就不用多說了,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根本沒有可看性,主要原因是導演們想要掙快錢,次要原因是審核制度,你要知道我們有個廣電總局,呵呵。另外香港還是在拍攝,現今也有不錯的。

不得不說國內的驚悚題材的電影真是讓人失望?當然也不能全怪導演,國情限制了。但是還是得有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良知吧,爛到令人無語真是心痛啊,而且不在劇情上面下功夫,偏偏要在海報上面做起了手腳,吸引別人的眼球。如果國產驚悚片再這樣拍下去,可能沒有人會觀看了吧。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看這些辣眼睛的海報和標題。

用大尺度的照片吸引觀眾

我不明白這個海報的意思,告訴我們這個女孩身材挺好的?豐臀的廣告嗎?確實能吸引到一些人,但是估計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吧。感謝這位女演員大尺度的貢獻。

捆綁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幾乎所以的恐怖片都有捆綁這一元素,看來導演私底下很喜歡玩這個嘛,用鏈子捆的,用繩子捆的,反正是各種花式捆綁。換點新花樣好嗎。

筆仙

原本筆仙是韓國拍出來的,然後國內就開始盜用名字,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網上出現了很多關於筆仙的電影,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都是辣雞。有點更過分不改名字直接加個1就可以了,這都是電影節的大神啊。

現在來關注一下香港的電影,國內已經上映過一部,而且評價還是蠻高的。

殭屍

我們記憶力最深的就是林正英先生的殭屍系列電影了,很經典。後來香港的殭屍片開始沒落了,直到現在這部片子才又有了點香港的味道。而且還有老演員的助陣,值得一看。

盂蘭神功

坨地驅魔人

最近張家輝轉型導演的2部驚悚片還不錯,可惜沒有在內地上映,這也是對香港恐怖片的一種懷念和繼承,希望他能拍出更好的來。


1,政策的原因。建國後不能出現鬼、不能成精,所以國內的靈異片會規避審核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沒有鬼的N種理由》,總結出國產恐怖片沒有鬼的套路。一是做夢、二是精神病;三是幻覺;四是小說;五是走進科學。最後一個稍微解釋一下,就是以科學的理由來解釋靈異與驚悚。這等於讓靈異、驚悚電影沒有了核心,被觀眾詬病也在所難免。

2,靈異、驚悚類型電影的市場較為低迷。香港殭屍電影最火的時候,也就1985—1995年這十個年頭。1985年,《殭屍先生》在香港能賣出2000多萬,同年台灣的票房也位列十大賣座之一,超過2000萬;同時,《殭屍先生》也捧出林正英這位明星。

可到了1995年,殭屍電影的市場已經很萎靡,都是在虧錢,拍不下去了。如果內地是出自於政策的原因,拍出來的靈異、驚悚的電影不盡如人意,那麼為什麼沒有政策限制的香港,最近十多年拍出來的靈異電影屈指可數呢?市場不夠大,投資就不夠多,拍出來的電影質量就等而下之,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3,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成長中,編劇、電影人等都在成長。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電影市場理性了很多,不再去過度追求大IP、大流量明星,一部好電影能獲得好的票房與口碑。《不存在的客人》這部西班牙懸疑推理劇在國內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口碑,值得我們去學習。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


也有啦,但由於現在對於此類電影審查的太嚴格,導致殭屍片的發展出現了兩極化的傾向。

首先是可以過審的電影中,是不能出現真鬼的。那麼殭屍片的數量自然是少之又少,記得2013年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無論是口碑還是海外票房亦或者在海內外獲獎記錄,都讓內地影迷十分期待。他通過極為「復古」的方式去表現了一個非常「超前」,非常「現代」的香港價值觀。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7.7分,也做了內地的剪輯版,但是電影最終仍然無緣內地公映。

在大量可以公映的電影中,殭屍片更多是一種殭屍喜劇片。他的核心是缺乏的,是一種利用殭屍進行搞笑的。這其實很少人失望啦,無論是香港的還是內地的,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殭屍片是華語電影最為輝煌最為重要的一個類型。但如今,殭屍魂已散,喜劇花正開!80年代的滑稽搞笑繼承了下來,殭屍片的精神內核卻全然不見。

在不能公映的電影中,還是有很多的中小成本優秀電影,此類電影由於無法公開傳播,在內地並沒有太多人熟知,也很難進行口碑發散。只能說他們存在著,存在於中國影市最為黑暗最為渺小的角落,他們成為了少數人的私人玩物,他們再也沒有輝煌年代所能形成的影響力了。


靈幻電影和殭屍電影初始於30年代,1936年就曾經拍過一部《午夜殭屍》,但是當時這類片子只是借殭屍來嚇人而已,直到70年代邵氏電影時期與英國威馬公司合拍了《七金屍》但是由於主要合作商威馬是拍吸血鬼類電影起家的,所以本土的殭屍在本片中只是一種噱頭而已,導致此片在本港票房很差,一直到劉家良將殭屍與硬橋硬馬的功夫本土化糅合後拍了一部《茅山殭屍拳》電影才逐漸興起,這時候已經出現了靈符、趕屍、茅山術士等後來在殭屍電影中常常出現的噱頭了,直到80年代,洪金寶重新拿起殭屍電影的噱頭,由武俠大家黃鷹編劇的《鬼打鬼》才重新把靈幻電影發揚光大,本片中很多演員如林正英、鍾發等也成為了後來在殭屍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演員,本片在1980聖誕節期間上映時票房大賣,真正使靈幻電影成為一種流行的類型片,後期又原班人馬拍攝了《人嚇人》《人嚇鬼》等電影,1981年于仁泰又拍攝了殭屍靈幻題材的《追鬼七雄》,到了1985年由劉觀偉導演,黃鷹、黃炳耀等編劇的《殭屍先生》上映,該片話費了850萬但是當年公映票房達2000萬,加上台灣及東南亞票房更加把靈幻殭屍類電影沖向了高潮,後期又拍攝了《殭屍先生2殭屍家族》、《殭屍先生3殭屍叔叔》《靈幻先生》等片,均票房大賣,然而由於成本低來錢快,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大批跟風電影接連上映,也越來越粗製濫造,到了90年代末期,靈幻殭屍類型電影逐漸式微,96年香港亞視攜林正英拍攝了電視劇《殭屍道長》和《殭屍道長2》才稍有起色,然而林正英在1997年肝癌去世,一代驅魔道長的去世將本來稍有起色的靈幻殭屍電影受到了巨大打擊,後來雖有《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劇集大賣但也是迴光返照,再也不負當年盛況了~如今由於當年的演員死的死、老的老,加上特效大片的不斷轟炸,本土靈幻殭屍電影基本上已經只存在與影迷的心目中了,雖然2013年麥浚龍找了錢小豪、陳友、樓南光、鍾發、吳耀漢等拍攝了向本土殭屍電影致敬的《殭屍》但是也只是接了殭屍的殼子講了一個香港影業逐漸式微的故事而已~靈幻殭屍類型片再不復當年盛況~


其實講到底,就是市場決定論,君不見前幾年,自打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火了之後,電影市場上便如雨後春筍般扎堆出現各種青春片嗎?這就是資本嗅到了市場的風向,而後進行的選擇。

講回殭屍類型電影,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市場中,殭屍類型片一片形勢大好,特別是以林正英午馬等演員為標誌的傳統殭屍片,受到了大眾的極大歡迎。在那幾年,也拍了大量的殭屍片。

而到了近十幾年,殭屍片不斷式微,老一輩的標杆性演員老的老,去世的去世,演員方面跟不上。其次在前一二十年里,拍了太多的殭屍片,而傳統殭屍片的套路比較狹窄,觀眾的印象比較固定,而國內市場沒有給予及時的轉型與拓展,不像國外市場的吸血鬼般「與時俱進」,現代的題材融合度低,所以觀眾也逐漸膩煩。

而市場的不歡迎,也便資本不會青睞於此,所以進十幾年來的殭屍片大製作的確是少了許多。但是還是不斷有人拍著這類的片子,只不過是成績和口碑都比較慘淡。

近幾年拍得最好,口碑也最高的,應該就是麥浚龍拍的《殭屍.七日重生》了,可以說是最後一抹餘光,而續集拍的質量與反響就非常平淡了。

作為一個殭屍片愛好者,我把林正英拍的所有殭屍電影和殭屍電視劇都看了不下三遍,所以對於目前的殭屍片的式微,其實自己也是非常失落的,因為這的確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且他國複製不了的絕佳題材,然而英叔走後,再也沒有任何演員能夠詮釋好這個類型片。

其實我心裡有個覺得氣質極為符合的演員認為可以擔綱這類型的影片主角,就是胡歌。我覺得他真的太有道士的那種氣息了!而且一臉正氣與英氣,演技也好,如果出演道長的角色,感覺會是一種新的不一樣的詮釋,期待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他出演這類型的影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