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自己腦子裡的腦放實時困擾著。


你好,你的問題是耳機發燒友是否存在聽力受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世界約有11億年輕人(12至35歲)因長時間大音量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而面臨聽力衰減的隱患。在我國,有關機構曾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耳機使用率為99.8%,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已經出現了雜訊性聽力損傷的超過了1000人,所佔比例接近30%。很多人常戴耳機聽音樂,在公交車內、地鐵里、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中,更是將聲音調得很大;還有人喜歡睡前戴著耳機聽音樂,並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這就好像是把一個強聲聲源長時間放置在耳內,刺激內耳的聽覺器官。

一般來說,人類耳朵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0Hz~20000Hz之間,4000Hz以上的頻率被稱為高頻。人與人正常交流,只要耳蝸的500Hz到3000Hz的頻率聽覺功能正常就行了,所以當高頻聽力受到損傷,人們往往完全沒意識。而高音耳機所引起的聽力下降頻率恰恰就是在高頻。一旦高頻聽力下降,就會慢慢向低頻擴展,如果高頻水平聽力損失引不起人們的注意,雜訊污染仍然存在的話,其他頻段的水平聽力也出問題,慢慢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語言交流。

耳機通常被分為頭戴式、耳掛式與入耳式三種類型,其中對耳朵損傷最小的是頭戴式。因為耳塞式耳機直接塞在外耳道里,聲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對聽力的損傷非常大。頭戴式耳機由於佩戴時不用入耳,所以對耳道、耳膜造成的傷害最小。

用耳機聽音樂或學外語應注意減小音量,最好能控制在40~60分貝(一般談話聲或略小),以感覺舒適悅耳為宜 ,不要長時間連續收聽。成人每天用耳機不超過1小時,並以間歇收聽為宜 ,最好每半小時就讓耳朵休息一會。應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潔,每次用完及時清洗;在公交車內、地鐵里、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下,最好不要戴耳機聽音樂、打電話、騎車。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其實耳機這種東西,能不戴最好還是不戴。

如果使用隔音效果更好或音質更好的耳機,或多或少可以減少聽力損傷,因為這些耳機能夠在更小的音量下帶來更好的聽感。但是聽力是否會受損最終還是取決於音量和時間。

保護耳朵的最終方法還是少用耳機。如果要用,盡量用隔音效果好的,封閉式好過開放式,入耳式好過平頭塞,主動降噪好過無降噪。

當然,追求聽感的話,就不要太在意這些了。幾十年後醫療技術可能也進步了,無所謂這些東西了。

會的呀,會引起雜訊性聽損


對聽力會有影響的,建議去醫院進行處理保護耳朵


額。。。作為一名常年戴耳機的人,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我帶的耳機通常是入耳式的,也就是傳說中最可能損害聽力的那種。第一次經常戴耳機的時候不注意,開的大音量,通常半天左右耳機不離耳,結果就是一個月後一個耳朵有輕微耳鳴。從那次以後我就不太敢戴耳機了,睡前聽歌都不戴耳機,而選擇外放。耳朵恢復正常。

上了大學以後在宿舍生活,於是我就重新回歸了耳機生活。然後我堅持只在需要音質的時候用耳機(比如說放鬆的時候聽歌、追一些戰鬥番),其餘什麼的盡量不戴耳機。在環境很吵的時候盡量不戴耳機,因為音量大的話對耳朵也是一種傷害。具體一天帶多長時間我沒計算過。但是一次帶耳機時間沒有超過一小時。到現在我耳朵沒出現過不適。。。

最後再說一下常年帶耳機的不太注意的一個後果吧:不是我的親身經歷,但是我的英語老師告訴我,她曾經大學四年天天戴耳機,開大音量,導致現在有些耳背。

ps:我沒有學習時聽歌的習慣,如果學習時要聽歌可以開小音量,把音樂當成背景。最好一個小時左右就讓耳朵休息一下


你好!耳機發燒友是否會存在聽力損失!如果經常長時間聽耳機,或者聲音開的比較大的話,那長時間下來肯定影響聽力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會,所以才要上耳放,然後入耳式一般音量都在25%左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