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餘一

編|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輸掉10億賭約,身家跌至百名開外,手機生態鏈誰能拯救雷軍?

2018年,站上新的歷史節點、創收1749億元的小米沒有迎來意料之中的驚喜。

相反,股價卻連續三天受挫,整整蒸發311億港元(約266億元)。這大概是雷軍賣力銷售887萬臺價值2999元的小米9才能換回來的。當然,前提是供貨充足。

1749億元的營收,也意味着,雷軍輸掉了五年前與董明珠立下的“10億”賭約。

“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上市8月,跌掉3成

財報公佈後,雷軍減持小米3.78億股股票的消息不脛而走。事出突然,小米方面急忙出來澄清,稱是相關股票網站、App的信息出現了錯誤。雷軍沒有減持股票,持股數量沒有變化,改變的只是他的B類股投票權數量,因爲不再代理部分小股東的投票權。

此前的1月9日,小米稱收到雷軍、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及Smart Player Limited(統稱控股股東)的承諾函。稱自該公告日期起一年內,不得出售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僅控股股東可將所持不超過約6.4億股公司B類股份,捐贈給慈善機構。這部分股份爲小米IPO前,董事會獎勵給雷軍的股份報酬,彼時價值超過99億港元。

據《深網》報道,一位投行人士分析,公告中並未確認雷軍將把相關股權捐贈慈善機構,只是提到了一種可能性,並且確認了慈善目的的減持不受自願承諾鎖定期的限制。而有業內人士分析,雷軍將股票捐贈給慈善機構或爲避稅和提升股價。但從提振股價這個出發點來說,雷軍的目的並沒有達成。

目前,該筆捐贈尚無最新進展。不過,隨着小米股價持續走低,當時價值99億港元的股票,按當前的股價計算,價值約爲70億港元。

小米股價受挫,雷軍纔是最肉疼的。2018胡潤百富榜中,雷軍以1100億元身家一躍涌進中國富豪前十的陣營。上一年,雷軍的身家只有680億元,排名在22名。小米2018半年報中顯示,雷軍擁有42.95億股A類股份及22.83億股B類股份權益。

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當天以低於發行價的16.6港元開盤,對於一隻新股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果不其然,再之後8個月的時間裏,“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坐上了過山車,整體表現差強人意。

“年輕人的第一支被套牢的股票”,一語成讖。截至3月25日休市,小米報收10.9港元,這與其17港元的發行價相比,已經跌去36%,相應市值蒸發約1460億港元。

截至3月25日下午4時,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雷軍已經跌到100開外,以96億美元(約644億元)身家排在全球143名。現今雷軍的身家和小米上市前大致相當。

輸掉10億賭約,身家跌至百名開外,手機生態鏈誰能拯救雷軍?

市場份額下滑

投資人的嗅覺向來是最靈敏的。小米股價受挫,與其市場份額下滑有很大的關係。

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小米售出約2500萬部智能手機,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的2850萬部跌去約14%。對於出貨量減少,小米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產品策略調整。小米將2018年第四季度稱爲調整期,爲2019年發佈的Redmi品牌及新款小米智能手機做準備。今年1月,小米發佈了Redmi Note 7,2月,小米9系列也橫空出世。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毛利率也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7.3%降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6.1%。“爲獲取長期價值奠定基礎,我們將選擇性地優先考慮更高增長而非毛利率,以獲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小米方面解釋。

雷軍則在公開信中,自豪地宣佈:2018年小⽶硬件綜合稅後淨利率爲正,小於1%。他提到,這雄辯地證明了,用戶利益與企業所得可以毫不對立地和諧俱存。

比起這種驕傲,外界更擔心的是,若小米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維持利潤或將變得困難。

在這種背景下,小米轉型中高端路線並不順利。自2月發佈至今,小米9的供應量一直飽受質疑。不少消費者發現,搶小米9堪比春運搶火車票,秒光。另一方面,從2018年第四季度手機銷量下滑來看,此前發佈的MIX3銷量並不喜人。

在外界質疑小米重拾“飢餓營銷”的把戲時,也有分析稱,或是小米的供應量出了問題。

3月19日,小米2018年財報公佈當天,雷軍發博,“我們正在努力生產,希望大家能理解:小米一直堅持把用戶當朋友,我們從未也永遠不會故意’飢餓營銷’。幾天前,雷軍還戲稱,如果小米9系列首月供貨不能超過百萬臺,立刻到工廠擰螺絲。

財報中,小米方面直言不諱地表示,預計3月底,小米9系列供應量將超過150萬部。這之後,雷軍也在多個場合重申了這一承諾。

不過,有報道稱,小米與供應商之間的矛盾早已是公開的祕密。據第一財經報道,通信業專家項立剛認爲,“小米的資金和市場判斷可能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要拿到足夠的屏,以及足夠的855芯片,可能作爲供貨商的高通並不能及時滿足小米”。

由此看來,供應鏈問題或將成爲擺在進階高端機的小米麪前的一道坎。

小米闖入投資界

事實上,今天的小米早已不是當初只賣手機的小米了。

3月12日,老虎證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更新了招股書。這家主要爲全球華人投資者提供服務的券商之所以引人注目,少不了明星股東的加持。這其中就包括小米。此次公開發行前,小米持有老虎證券14.1%的股份,高於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券商盈透證券的 7.7%。更新的招股書顯示,雙方均有意向在此次IPO中增持。

早在2015年9月,即老虎證券成立的第二年,小米科技就爲其注入了1億元的資金。可以想象的是,隨着老虎證券踏進資本市場,作爲投資者的小米,只需坐等漁人之利。

在投資的道路上,這不是小米第一次嚐到甜頭。過去的2018年,除去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2御家匯、華米、雲米、愛奇藝、蔚來汽車、趣頭條等數家雷軍系公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粉墨登場。

雷軍也被人視爲“勞模”一般的存在,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雷軍直接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有12家,任職的企業有88家,控股的有47家。

輸掉10億賭約,身家跌至百名開外,手機生態鏈誰能拯救雷軍?

2010年4月6日,雷軍等14人的初創團隊圍在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在這樣的簡單儀式之後,小米就正式起航了。

成立小米之前,雷軍是周鴻禕口中與求伯君、楊元慶齊名的中關村互聯網的第一撥人。

2007年,雷軍服役15年的金山軟件赴港上市,這也是他第一次在港交所敲鐘。遺憾的是,雷軍算不上主角。11年後,爲小米敲鐘的雷軍,卻再無成爲配角的可能。

“你相不相信,我離開5年之後還能做一個這麼大的公司?”人物雜誌2014年《雷軍豹變》一文曾提到,離開金山之前,雷軍曾與王川閒聊道。

準確的說,“這麼大的公司”,3年後就出現了。不過,在小米成立前,徹底告別金山後,雷軍專心做起了天使投資人。2005年,雷軍將卓越網以7500萬美元易手給亞馬遜。這筆交易給雷軍提供了作爲投資人的啓動資金。

這一年,本土投行在經歷沉寂期後,開始重新發力。

天使投資人雷軍先後參投了YY、UC、凡客、迅雷等20家企業。數年後,這些明星企業要麼成爲行業的佼佼者,要麼以超高的回報率,使得雷軍一躍成爲投資界的黑馬。

2012年,YY赴美上市,此時,雷軍7年前的100萬美元已增值超百倍,所持股票票面價值上億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43億美金收購UC,8年前,雷軍300萬上下的投資,直接增值上千倍。

小米的局

小米初創團隊喝完小米粥的第二年,“順勢而爲”的順爲資本成立。

2018年小米上市前夕,當回憶往事,同爲順爲資本創始合夥人的許達來感概萬千,“2011 年,當雷總和我在聊起國內的VC 和創業環境時,我們一致認爲國內的VC 市場已經相對比較成 熟了,應該有很大的本土VC 崛起的機會。於是我們就一拍即合創辦了順爲資本。創辦順爲資本的初衷,是希望做成一支本土崛起的,更懂中國、更懂創業者的投資基金。”

工商數據顯示,順爲資本爲雷軍及其妻子張彤全資所有,其中雷軍持股比爲51%。IT桔子2018年數據顯示,成立七年,順爲資本共完成了300餘起投資。統計顯示,順爲資本主要關注硬件、企業服務、電子商務等,其中硬件是順爲資本最熱衷的投資方向,其投資標的主要涉及小米、華米、綠米、紫米、青米等小米生態鏈公司。

巧合的是,順爲資本成立後的第一筆投資,就是與晨興資本一起領投了小米的C輪融資。無論是小米還是順爲資本,毫不誇張地說,二者背後的靈魂人物都是雷軍。

這也表現在二者投資的互動上。IT桔子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1月15日,順爲與小米科技合投數量高達73起,大大高出並列第二的經緯中國和晨興資本的20起。

這樣的打法,是雷軍的老對手董明珠望塵莫及的。2013年,董雷“10億”賭約誕生。在此之後,二人各自多次在對方的核心業務—手機和空調領域掐架,不過,這樣的試探都如扔進大海的石頭,毫無波瀾。

儘管如此,賭約之後,卻給二者提了個醒,董明珠忙跨界,先後造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另一方面,小米也加快了小米生態鏈的佈局。雷軍早前就放言,要投資100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複製小米模式。

2018年,華米和雲米的相繼上市,無疑是小米生態鏈成功的佐證。這樣來看,還在跨界泥潭裏穿行的董明珠未必是賭約的最終贏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小米科技公開投資事件達188起,其中不少企業獲得小米科技不止一次的投資。在小米的投資版圖中,已有包括獵豹移動、優酷土豆、積木盒子、PINTEC品鈦、愛奇藝、世紀互聯、大衆點評、華策影視、喜馬拉雅、悅動圈等數家企業成長爲業內領先。而這早已超出單純的小米生態鏈佈局。

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小米生態鏈固然有其優勢,但在小米銷售量下滑、股價承壓面前,雷軍的上千億身家和小米上百家生態鏈公司難免會受到波及。

輸掉10億賭約,身家跌至百名開外,手機生態鏈誰能拯救雷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AI財經社】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