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大佛。(圖/中新社)

▲四川樂山大佛。(圖/中新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四川的「樂山大佛」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26日通過閉關體檢、正式出關,不但胸腹部裂開的情形得到排除,病蟲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不過,最初是為了「鎮壓三江」而建的樂山大佛,修造過程並非如這次體檢一般順利,建造期間曾出現官員索賄、刁難的情形,甚至還經歷過2次為時不短的停擺期。

回望歷史洪流,樂山彌勒佛像修造工程唐朝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在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下盛大開工,最初的建造目的是「減弱河流交會處的水勢」。佛像開鑿後,海通和尚便收到來自各地善男信女捐贈的「財帛、物資」;但這筆價值不斐的捐款,卻引起了當地官員的覬覦,向海通和尚強行索賄。

海通和尚遭到索賄後,斷然拒絕,同時拋出「自目可剜,佛財難得」的名句;豈料前來索賄的官員嘲諷道,「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立即拿出尖刀,將眼睛剜下,並用盤子盛裝給該名官員,這才真正阻止了官員索賄的行為。

失去一隻眼睛的海通和尚,仍然日以繼夜地進行大佛修建工程,並絲毫不以為苦;遺憾的是,才剛剛看清大佛的面容,海通和尚便溘然長逝。

▼海通和尚的義行,順利阻止貪婪的官員。(圖/中新社)

▲▼四川樂山大佛。(圖/中新社)

海通和尚去世後,樂山大佛的修造過程一度停擺。直到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捐出20萬俸祿供修建使用後,工程才又得以開工;然而,修造過程卻也不是此後便一帆風順,章仇兼瓊在天寶五載(公元746年)調任戶部尚書後,工程又再次延宕。

直到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時,擔任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捐出50萬俸祿後,大佛修造的過程才又得以繼續。

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樂山大佛的修造工程終於在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為此,韋皋特地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刻在大佛龕窟右側的江壁上。

此後,樂山大佛便成為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不僅是四川著名的風景區,也是許多電影取景的地方。(圖/中新社)

▲▼四川樂山大佛。(圖/中新社)

據了解,這次為期200天的閉關體檢不僅修復大佛胸腹受到風化的「破裂區」,還透過光纖監測、光纖監測、螢光碳點示蹤法等高科技手段,進行大佛的加固、墊層等工作。樂山大佛維護項目負責人孫博說明,文物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重要的就在於日常維護,「就像人一樣,平時保養得好,得『大病』的概率就低。」

孫博表示,雖然樂山大佛勘驗、維護的工作難度高,但經過前期周密的計畫與「對維護文化傳統的堅持」,任務還是順利完成,「文物保護工作十分重要,因為所有文物都是文化的載體,對它們進行保護就是對文化進行保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