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浙江農林大學東湖校區的學生們正在有秩序地領取自己在“雙11”期間購物的快遞包裹,並通過掃碼、簽名領取快遞。陳勝偉攝(人民視覺)

圖爲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的新世紀百貨梨樹灣店,年輕消費者正在“刷臉支付”。孫凱芳攝(人民視覺)

伴隨着“00”後逐漸步入高等學府,大學生消費也悄然發生變化。有關機構近期發佈的大學生消費調查顯示,和此前的“80後”“90後”相比,今天的大學生消費線上支付和超前消費更爲普遍,對未來的收入和消費狀況更加樂觀。

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消費羣體,其消費狀況不僅折射出中國社會的變遷,也影響着今後的社會消費趨勢。專家指出,大學生整體消費活力強沒什麼不好,但具體到個人,有必要引導其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合理規劃、理性消費,避免過度透支。

錢花哪兒了?

——基本生活之外,遊戲通信支出也不少

“每個月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基本要花2000元多一點,主要用在一日三餐、水果,偶爾還會和同學一起出去改善伙食。然後就是衣服了,每年開學還有換季的時候都要買不少衣服,這方面開銷也不小。”劉欣欣是東北大學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其消費基本上都花在了“吃”“穿”上。

與劉欣欣不一樣的是,鄭州大學大四學生小王,除了必要的飲食開支,相當一部分錢花在了遊戲消費上。“我每個月的開支基本上在1200元左右。因爲我比較喜歡打遊戲,所以每個月都會在遊戲上花一部分錢,像購買英雄皮膚還有一些道具之類的。”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最近一期《大學生消費洞察報告》統計,2018年在校大學生中,女生和男生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鞋帽服飾等非必要支出領域上的消費結構有明顯差異。女生對服飾鞋包以及沐浴洗髮、護膚彩妝等日化用品的消費需求較男生強烈,而男生在人際關係以及個人愛好上的支出比較高。同時,大學生更換手機的平均時長爲14個月,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會換一次手機,蘋果和華爲是最愛用的品牌。

除男女差異之外,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消費傾向上也有所不同。“大一的時候對服裝、化妝品之類的不太在意,感覺都差不多,大三大四基本上就只選擇那些慣用的品牌,或者是同學推薦的比較好用的牌子。”劉欣欣說。

據瞭解,大學生使用的品牌在大學期間迭代升級,大一新生更喜歡挖掘平價好用的新品牌,大二、大三學生嘗新意願和接受推薦的比例變得更高,大四學生則更傾向在同一品牌類購齊所需產品,更加註重性價比,同時購買國產優質品牌的意願更強。

怎麼花錢?

——移動支付成爲主流,出門不愛帶現金

《大學生消費洞察報告》顯示,經常用線上支付的比例超過95%;食品飲料就近購買,手機護膚等個人用品網上購買和線下購買的比例約爲6∶4。具體來看,90.7%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淘寶,其次爲天貓和京東,二三線城市使用唯品會和拼多多的比例高於一線城市。在一線城市讀書的大學生使用網易考拉、蘇寧易購、小紅書、亞馬遜、網易嚴選的比例高於二三四線城市。

“平時基本上都是用的移動支付,而且現在移動支付也很方便,不管是超市還是路邊小攤都能用手機支付,感覺上次用現金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劉欣欣說,自己之前總是丟錢,但是自從有了移動支付之後,出門都不用帶現金,生活也方便了許多。

專家指出,“95後”這一代大學生大多數是互聯網的“原住民”。特別是隨着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他們得以在消費活動中體驗無現金支付的速度和便捷。不過,這也容易造成過度消費的問題。“移動支付太方便,不知不覺就超支了。”多名在校大學生坦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現在大學生接觸的很多消費產品確實在移動支付端上更加便利,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有助於培養線上消費的羣體。“相對於其他消費者,大學生的消費層次、消費品位較高,這有利於培養一個新的消費動能。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大學生羣體普遍還沒有穩定的收入,線上消費過於便捷可能會導致消費透支,大學生線上消費還要注重量入爲出。在這方面,學校和家長都應該進行相應的教育。”白明強調。

“超前消費”怎麼看?

——對未來預期樂觀,但應合理規劃、理性消費

在走訪中,不少大學生都表達出了“超前消費”的理念以及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因此在校期間,適當進行“透支消費”成爲不少人的選擇。不過,也有極少部分學生受到虛榮、攀比等心理因素的影響,衝動消費、過度消費,甚至陷入“現金貸”“套路貸”的漩渦。

據統計,在利率相同的情況下,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花唄”“京東白條”作爲透支手段使用。相比之下,傳統的銀行信用卡在大學生消費羣體中的優勢並不明顯。分析人士認爲,電商平臺較易切入到大學生信貸市場,主要是因爲開通簡單、支付快捷、還款方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輔導員馬藝文表示,只要學生做好規劃,選擇安全、可以信任的渠道,一定限度內的超前消費本身並沒有問題。“應對網絡貸款特別是現金貸中存在的套路和騙局,一方面需要學生自己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理性消費的意識;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加強教育力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信貸,瞭解網絡信貸的風險,並教授學生規避風險和維護自身權益的方法。”馬藝文說。

事實上,多數在校大學生明白理性消費的重要性。“我覺得超前消費有優點也有‘負債累累’的情況。我們要做好規劃,不要適得其反。”山東大學大四學生宋瑞潔表示。在她看來,理性消費要做到給需要的物品“評級”。如果是急需的、儘早使用收益越大的,提前消費是無可厚非的,如果不是則最好不要透支,畢竟“錢要花在刀刃上”。

專家建議,年輕人由於生理、心理等因素,容易發生衝動型、非理性的消費行爲。社會和學校有必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消費觀,正確認識生活、事業與金錢、消費的關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