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睿智庫高級研究員 蔣豐

  日本,又到一年櫻花季,同時也迎來職場的“換血季”。新一批大學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成爲新生力量。此時此刻,於個人於企業都十分重要的就職儀式,也已然成爲日本的一大文化現象,企業“一把手”給“初生牛犢”們的“示訓”則釋放強烈的時代信號。縱觀日企今年的就職儀式,則給人不一樣的畫風。

  日本松下集團社長給新人們講,保持現狀已無法應對當今社會變化的激烈程度,需要不斷積極挑戰。日本豐田集團則提出,新人們踏進公司的這一天,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危機時代。不論年齡,要終生挑戰、成長。

  2019年大型日企的就職儀式普遍向新員工傳遞了“變革”、“挑戰”的意味,這和向來穩中求勝、注重要求新人紮實謙遜的日企文化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伴隨4月1日日本正式確定新的年號,這次就職儀式成爲了企業留給這個時代最後的回憶。應該指出,這種新意實際反映了日本經濟和社會面臨的新的時代課題和發展難題。

  首先,日本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戰。戰後幾十年來,日本經濟雖經歷所謂“失去的20年”,但依然高調紮實踏步前進,取得輝煌成果,享譽世界。但近年來,世界經濟格局也在悄然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中國作爲日本鄰國,經濟增速明顯,體量和質量大幅提升,騰挪出廣闊的戰略合作空間,日本則對此抱有深深的危機感。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經濟不穩定因素普遍增加,美國則大搞貿易保護主義,並對包括日本在內的盟友“放毒”,給日本經濟尋求外部合作和市場帶來負面影響。日本企業對此有深刻認識,紛紛把自身變革作爲緩解外部壓力和衝擊的重要方向。

  其次,日本經濟和產業發展遭遇瓶頸。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匠人精神,這是許多老字號知名日企能夠歷久彌堅的看家本領。然而,“老革命遇到新問題”。近年來,日本企業自身問題層出不窮,安全、信賴、品質的神話不斷被打破和撕裂。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企業如果仍然固守傳統的發展模式,就會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競爭需要,不可避免地要通過一些非正常手段保證盈利或生存。日本學者指出,日本企業從來沒有像相當下這樣亟需通過革新,突破瓶頸,尋找新的發展活路。

  再次,“勞動力荒”和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改變人才模式。一方面,少子化和老齡化加劇,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制約了日本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日本政府拓寬國門,大力引進外國人才和勞動力,勢必對本國人才、勞動力造成更多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發展,傳統勞動力也遭遇新的“對手”,越來越多的人或被機器淘汰。因此,日本企業普遍呼籲新人要具備改革的精神和能力,方能與智能技術並存。

  此外,即將告別平成時代迎來“令和”時代,也讓日本社會在心態上有着更多新的憧憬和寄願。但是,現實表明,新的時代對於日本而言也有很多“硬骨頭”要啃。要想實現時代目標,從人才抓起、從職場的新生力量抓起,應該是日本最重要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