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回答,大多數都支持王興,理由無外乎王興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準備充分,得人心者得天下。

我只想說:很傻很天真。

滴滴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燒錢、併購。

滴滴成為一家獨大了,他取消補貼提高單價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何況現在對網約車管得還比以前嚴。說滴滴不得人心、太黑的,就是現在這樣,滴滴都還沒說盈利了,王興進來就能不黑賺錢了嗎?

美團要進來,肯定要燒錢搶司機,拉攏顧客。如果滴滴跟進燒錢會怎麼樣?這就變成比拼誰錢多的戰爭了!

滴滴出行的最近融資情況如下:

2017年12月21日,移動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

2017年4月28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超過55億美元融資以支持其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和前沿技術領域的投資。此輪融資後滴滴估值超過500億美元。但滴滴方面暫未透露投資方。

2016年6月,滴滴宣布,已經完成了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

本輪除股權投資外,招商銀行還將為滴滴牽頭安排達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中國人壽對滴滴進行了20億人民幣(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這也意味著,滴滴本輪融資的實際總額高達73億美元。

美團點評融資情況如下:

2017年10月19日上午消息,互聯網+生活服務平台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300億美元。

2016年07月,戰略投資,融資金額未披露,投資方:華潤創業聯和基金

2016年01月,E輪,融資金額33億美元

可以看出來,論財大氣粗,還是滴滴莫屬啊,美團點評燒他的外賣就差不多了,現在還來燒打車,能贏得了滴滴?

而且,滴滴和美團背後都是騰訊,這兩家燒錢,騰訊來買單,馬化騰真的同意嗎?

美團之前花13億買支付牌照,想取代微信支付,市場上就傳言騰訊棄投美團了,雖然10月份還是投了。


王興和程維的爭鬥,其實就是新美大和滴滴的鬥爭!

美團,團購業務發家,現在涵蓋團購,外賣,到家服務,酒店,旅遊出行,票務等,吃喝玩樂的綜合平台!滴滴,出行界的扛把子,出租,拼車,順風車,專車,快車,包括布局3公里出行的ofo,和未來的無人駕駛,智能出行!

美團,滴滴,現在看來都是屬於騰訊系投資的企業,也都是靠著騰訊這家巨大的流量入口來一步一步起家,而微信支付也讓出行,團購等業務更為便利。現在美團布局出行,滴滴布局送餐,也是對相互領域的探索和自身業務拓展!

美團出行,在登陸上海不到3天時間,就有超過30萬單業務,距王興說,已經佔領了30%的市場,可謂潛力無窮!而滴滴打算做送餐,雖然打出來月薪萬元的旗號,但是想要在外賣領域獲得發展,並不是易事! 先說市場,出行領域從滴滴和uber的合併已經形成,滴滴一家獨大,市場已經培養好了,並且有了一大批專職司機。美團也是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市場已經形成,並且加入一大批商家,成為美團的支柱。 現在滴滴因為壟斷,口碑不是太好,加上最近的大數據殺熟,讓滴滴在輿論上不佔上風,同時,加上滴滴把市場已經培養起來,美團的大量補貼,美團在業務上形成上下互補,讓用戶在服務領域更加便捷,也是美團首開得勝的原因。

不過,一個城市只是開始,其他城市的路,滴滴的堵截肯定更加嚴重,而滴滴的地位,撼動絕非輕易!

滴滴估值600億美元,美團估值550億美元,手機現金儲備都在100億美元左右,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美團和滴滴的競爭,本質上是雙方資本實力的競爭。兩者都是以商業模式和運營取勝,但都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可以作為「護城河」,業務邊界可以互相滲透和重疊。打到最後,誰的錢多,誰就能笑到最後。

滴滴融資總額超過240億美元,2017年融資95億美元;美團融資總額約為83億美元,2017年融資40億美元。

顯然,如果真的要在打車/外賣領域硬碰硬的話,美團可能占不了什麼上風,畢竟滴滴目前手裡還有120美元的現金儲備。而美團由於戰線太長,業務包括了團購、外賣、酒旅、電影、打車等各個條線,在用戶折扣和司機補貼上花費巨大,直接導致了美團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很難長久支撐下去。

果不其然,最近美團發布招股說明書準備今年9月份在香港上市,目標以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可以看出美團目前依然缺錢打仗,在已經有多輪融資的情況下只能尋求IPO進一步募集資金。

相比之下滴滴顯得從容了不少,不僅日單量維持在2500萬單以上,成為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並且預計2018年主營業務將實現盈利,凈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並且在穩固已有業務的同時開始拓展國際市場以及無人駕駛等新領域。

滴滴也有上市計劃,但預計在2019年,一般來說越晚上市估值越高,有分析稱可能會達到1200億美元。

將兩者資金面做了比較以後不難發現,滴滴在體量上要比美團大出不少,競爭起來滴滴可能會更佔優勢。別忘了,美團還有餓了么這個強勁的對手一直在旁邊枕戈以待呢。


謝邀!

若果僅僅是打車這方面的話,還真干不過程維。

  1. 拿美團的非核心業務跟滴滴的命根子去死磕,難道美團打車能把滴滴出行干趴下?滴滴已經壟斷出行市場9成份額,美團的介入能份一杯羹。單要說把滴滴擠出局,除非美團外賣分一半市場出來。
  2. 王興程維都是各自控股創始人,董事會都能做到乾坤獨斷,不受掣肘。發展到現今300億美元、500億美元市值的腦子都不差。再說背後多少影印著騰訊阿里之爭。
  3. 融資能力都不差。補貼大戰燒不掉數十億美元那麼多的錢,政策不允許。滴滴說融資用於上線新能源電車??以及充電樁,美團說用於核心業務的加強。現在已經不可能重現滴滴快、滴滴優步的大戰時的燒錢場景。

2014年1月下旬開始至5月16日宣布停止補貼。快的滴滴騰訊阿里共燒掉近20億人民幣。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併。

2018年1月11日,美團打車被杭州市運管局、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市物價局、市市場監管局四部門實施了聯合約談。 約談中,政府部門提到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合理確定運價,並且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有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

網約車合法化,那就得在法律法規框架內競爭,傳統出行方式不會這麼快消失。


與第一梯隊相比,滴滴外賣仍存在較大差距。

4月之前,外賣市場還是「美團VS餓了么+百度外賣」的雙巨頭格局;隨著滴滴外賣在無錫的橫空出世,外賣市場一改往日寧靜,泛起一波漣漪。

很快,無錫市工商局緊急約談美團、餓了么、滴滴三家外賣平台,要求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外賣市場又逐漸趨於平靜。

如今,滴滴外賣正式進軍外賣市場已過去一個月之久,現在的它怎麼樣了?

日前,互聯網數據中心DCCI發布《無錫市網民網路外賣服務使用狀況調查》報告,對無錫市網路服務外賣平台在4月份的表現,以及整體市場特點進行了盤點分析。

數據顯示,美團外賣和餓了么仍佔據無錫市場份額大頭,分別為51.6%和34.8%;新入局者滴滴外賣的市場份額僅為6.9%,與其「已拿下無錫市場份額第一」的說法有較大出入;百度外賣則以6.3%的市場份額與滴滴基本持平。

DCCI稱用戶在選擇使用外賣平台時,容易受到價格、商家數量和餐品豐富度等因素影響,68.7%的用戶使用網路外賣平台主要是因為便宜優惠。

滴滴外賣初步進入市場時,曾掀起一股補貼熱潮。不只是用戶可享受紅包優惠,商戶和騎手兩端都有相應補貼,尤其是騎手端。36氪此前報道,有自由騎手在4月9日一天收入1192元,另一位全天僅完成5單的騎手也能得到168元收入,平均每單收入33元。

根據DCCI調查結果顯示,滴滴外賣用戶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因便宜優惠而使用滴滴外賣的用戶佔比為80.1%,高於市場平均水平68.7%。因而DCCI認為,儘管滴滴採取低價高補貼策略在短時間內迅速招攬了大批用戶,但這部分人群也更容易受到價格影響而流失。

DCCI報告還指出,在不考慮補貼因素時,滴滴外賣使用人群佔比由原來的6.9%下降到4.8%,與補貼時相比減少了30.4%。而相同情況下,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市場佔有率表現較為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外賣在江蘇無錫訂單暴跌超50%;同時,滴滴騎手單筆報酬也進行了大幅度下調,系統派單量驟減。業務尚未全國鋪開,滴滴外賣就已遭遇「滑鐵盧」。

對此滴滴給出的回應是,訂單下降50%沒有任何依據,滴滴外賣平台當前用戶數在穩步增長。相關主管部門叫停補貼後,整個行業都受到了一些影響,多家外賣平台訂單出現短期變化也屬於正常現象。滴滴正計劃開一批新的城市,很快會在新的城市招募騎手。

再來看看配送人員服務態度、配送能力與追蹤服務能力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美團和餓了么由於配送機制已相對完善,因而用戶評分較高,但滴滴外賣就沒這麼幸運,追蹤服務滿意度一項不足4分。

根據36氪此前報道,滴滴外賣確因運力不足,各項機制尚未完善,出現過騎手日接單量翻番,較多訂單延遲和取消的情況。AI財經社也報道稱,滴滴騎手不能隨意取消訂單,否則一單扣500元。另外,滴滴外賣功能尚未完善,用戶評價功能暫未開通。

從DCCI的這份調查報告來看,無錫的互聯網餐飲外賣格局已基本形成。作為外賣市場的新入局者,滴滴外賣前期實施補貼優惠,在短期內獲得了可觀的用戶規模。但是受制於補貼力度下降、用戶體驗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滴滴外賣仍舊沒有突出重圍,與第一梯隊還存在較大差距。


王興在打車領域干不過程維,但是王興在商業思維上是比程維高一個段位的,所以王興在目前干不過程維。

王興為啥干不過程維呢?

1、企業估值上美團落後一大截。滴滴估值超過800億美金,而美團估值在500-600億美金,二者今年將先後上市。

2、融資王興比程維少。滴滴目前融資已經超過200億美金,而美團只有70億美金,二者差了一個段位。

3、打車市場的延展性比美團高多了。打車領域有前後汽車市場,毛利相對較高,滴滴可以從司機抽成22%,而外賣領域則太低了,所以美團一直不能盈利。

4、打車領域美團打不過滴滴。美團進入上海,迅速佔據了30%的市場,但是隨著滴滴快速的補貼,美團打車現在不到10%的份額,目前行業已經平衡了。

4、程維是唯一一個在騰訊和阿里之間保持平衡的人。滴滴獲得了阿里和騰訊的雙融資,而美團為了從阿里領域跳出來魚死網破得罪了阿里巴巴,所以阿里巴90億美元收購了餓了么用來制衡美團,程維的阿里人身份可比王興高明多了。

但是,王興已經三度創業了,創業經歷比程維好多了。

你認為程維和王興誰更厲害?我先來,程維

1,看出身,王興出身產品經理,雖然不會coding,但對產品理解深刻,無論管理還是產品,經常有些新洞見;程維銷售營銷出身,對一線作戰地推實戰經驗豐富;2,看公司發展路徑,王興的美團不能說沒藉助資本的力量,但線上產品流量+線下地推鐵軍的綜合發力是根本;滴滴起家產品不行,地推是強項,但後續取勝很大程度上是紅包發錢補貼上來的。資本催熟的作用太大了。3,看目前階段,美團上市了,很難再不惜代價做新業務,滴滴倒是沒上市,但業務欠賬太多,現在還在找補,所以也沒有太多精力開拓新業務。4,看大環境,消費互聯網如今一地雞毛,從上到下,從資本到從業者,信心都不像過去那麼大。5,看核心團隊,王興身邊有穆榮均,王慧文,陳亮,走了的阿干,等等;程維這邊帽子就一個搞技術的張博。(其他資本來的不算在這裡面。)————綜上,現在兩家掐起來的條件不太具備,實在要掐的話,我還是站美團王興這邊的。


我和朋友去過美團公司一次,他是在裡面上班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晚上十一二點下班都很正常。但在外人看來,他們都像一群狼崽子,做事情幹練,很有戰鬥精神,嗷嗷的叫去拼,用勝利來證明個人的牛逼。

滴滴我也去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熱鬧,進進出出人很多,大家都很匆忙,接觸過會發現這家公司對數據的要求,極盡嚴苛,算得上是互聯網公司中堅持數據驅動理念最深入的公司之一。

美團和滴滴,本可以坐擁各自的天下,但奈何,王興是出了名的鬥士,將擴張的範圍延伸進了打車市場,而滴滴也毫不示弱,也開始做滴滴外賣。

現在說美團一定能成,滴滴必死這樣的話,為時過早。滴滴是剛從戰爭中走過來的勇士,刀口的血還未擦拭乾凈,一個習慣了打戰的公司,即使面對高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也絕不會怯場而手足無措,更重要的是滴滴如今手裡有的是錢,和美團打十年都不成問題。

前兩天有獵頭打電話給我的朋友,說是滴滴招產品運營,願不願意過去,我的朋友拒絕了,和很多人的擔憂一樣,滴滴是家做打車的公司,就沒有送外賣的基因做不成。

但是,互聯網最大的法則就是不要給自己設限,每天都在激烈的變化,今天可能是知乎、B站,明天卻是快手、抖音,後天是不是美團打車,滴滴外賣呢?!一切皆有可能,積極擁抱變化,在動蕩的市場中才有機會。


雙方都可以在彼此領域分一杯羹,但是很難撼動對方的地位。

美團滴滴混戰

自上月阿里公布收購餓了么消息後。近期美團也折騰起來了,美團打車,滴滴外賣、單車,真的是「混戰」。

美團為什麼要做打車?

很簡單,生態閉環。

美團是做什麼的?生活服務領域獨角獸,到店、到家均位列第一。

試想下,用戶吃完美團點的外賣,預訂了電影票,接著美團為其推薦了合適的路線和專車,整個場景是不是閉環了?預訂完電影票給用戶發了一張打車的優惠券,消費是不是升級了?

美團涉足了很多的業務領域,會不會樹立太多敵人?王興曾回應:「太多思考邊界和終局是錯誤的,所有人都要接受競合才是新常態。」

滴滴為什麼要做外賣?

說到打車,可能我們都快忘記uber了。uber退出中國後,推出了UberEats,作為試運行項目。Uber初衷是讓司機既可以載客也可以送外賣(為用戶提供實時生活服務)。UberEats比預期的成功。

Uber物流部門主管表示,「UberEats比我們預想的要更成功。」截止到去年年底,UberEats業務已經在45座城市中實現了盈利。在去年第四季度,UberEats業務為公司貢獻了10%,也就是11億美元的總收入。根據數據顯示,UberEats目前已經總計在200個城市上線了其外賣服務。

滴滴也不僅僅是「爾要戰,便戰」,也是有成功模式的借鑒。(國內,停車難、汽車貴很多不同的地方)

能做起來么?

分析這個問題前,先說下目前中國互聯網格局。

BAT+TMD分別是互聯網第一二梯隊,美團(新美大)、滴滴和頭條三足鼎立,高速發展中。美團去年完成40億美元融資估值300億美元,滴滴融資40億美元估值超500億美元。

王興和程維一直以來都是好朋友,甚至在美團打車推出前還和其吃飯。真是戲謔性的變化,曾經的好朋友如今互相挑戰各自領域的業務。

1、美團打車能行么?

滴滴估值超500億,為什麼估值那麼高?滴滴的價值在哪?網約車的壁壘是技術(動態調價演算法引擎+出行大數據)和規模效應(司機和乘客已經過了網約車磨合期,有了習慣和依賴)。

借用下俞軍老師的公式:產品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美團打車在做的就是這個事情,美團打車的體驗能否好過滴滴?如果在美團叫不到車用戶還是會回到滴滴,美團打車有足夠的司機么?打車可以比滴滴便宜么?今年過年時大量用戶投訴叫車難。換用的成本有多大?司機成本、補貼和用戶優惠(又可以薅羊毛了)。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數倍優於滴滴的體驗,很難領用戶真正換用。但美團也是衝進來分一杯羹,除了滴滴其實還有易到、首約、神州、曹操等佔據一定的出行市場。

2、滴滴外賣能行么?

做外賣最重要的兩件事:bd鐵軍(搞定商戶/頭部服務商)和騎手團(三公里即時配送能力)。

你們更看好滴滴外賣還是美團打車呢?

這裡有篇報道:

滴滴外賣隸屬於滴滴新成立的R-Lab部門。《財經》記者曾獲得一封其內部招聘的資料,顯示,R-Lab是一級部門,負責探索滴滴邊界、孵化創新產品(R意為Rebuild),目前已孵化了小巴等新業務。招聘材料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標題——「滴滴R-Lab團隊『低調起飛』召集令」。

你們更看好滴滴外賣還是美團打車呢?


阿里做社交,騰訊做電商,都沒成功,可見跨界不易。如今美團和滴滴打破自己的界限,與阿里、騰訊當初的雄心壯志是相似的,而且這似乎是互聯網企業成長為巨頭的必經之路——今日頭條最近準備做企業級辦公軟體。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美團打車服務在上海正式上線。也就是說,美團和滴滴第一次的商業競爭正面交鋒開始。之前美團已經在南京開啟了打車服務,但那像是一個正面交火前的消防演習。美團和滴滴的競爭,本質上是雙方資本實力的競爭,也是商業模式的競爭這兩者本質上是以商業模式和運營取勝,都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用以作為「護城河」,業務邊界可以互相滲透和重疊。滴滴估值是800億美金,而美團目前的市值在500億美金左右,通過這組數據來看明顯不在一個層級上面。單單從資本成面看美團似乎比不過滴滴。雖然看起來滴滴的商業模式和競爭門檻很高,但是實際上,在美團面前,滴滴的存在意義就是教育市場和作為服務參考標準。因為補貼它是獲取用戶,教育市場的一種方式。美團開啟網約車服務後,只要你走出家門,就是美團的服務範圍仔細觀察一下美團的整體布局,其實就能看到,打車對於美團來說,正是補齊王興「吃喝玩樂一體化」的最後一塊拼圖。所以為什麼在滴滴已經取得絕對市場領先分額的情況下,美團會強行開啟戰爭模式的根本原因。從技術角度來說,滴滴在美團面前毫無「門檻」可言;從流量角度來說,美團自然流量要遠比滴滴打廣告獲取便宜很多;從運營角度來說,美團的打車是天然結合目的地的附加服務;從商業結構來說,打車對於美團的意義是生活服務的一個補充,而對於滴滴而言,是其主要的盈利來源,進行競爭的代價太高。2017年,應該是滴滴過的最舒服的一年,但就是因為舒服的日子麻痹了滴滴的公關,讓它在今年發生了接連的公關事故,該乾的事兒滴滴並沒有干明白。通常意義上,互聯網公司所做的,是通過網路提供各種服務,滿足你不出家門的需求。而美團開啟網約車服務後,只要你走出家門,就是美團的服務範圍。在中國,從來都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像美團一樣對生活服務進行如此豐富的布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