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十年的古風老粉,我認為題主的問題前一句是真的,後一句問錯了,喜歡古風歌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好事,可是他們不是不喜歡銀臨、老妖和河圖,而是根本不!知!道!有這些古風歌手。

【先說一下,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風歌,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一些直播平台給帶起來的】

聽夠了一些情情愛愛的歌,總要聽一些快意恩仇的歌來舒緩舒緩,看多了一些平平直直的白話文,總要看一些含蓄內斂的詞。其實還是一種精神的需求。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聽古風,我真的特別開心,就好像那種自己愛好的東西突然被別人欣賞的那種激動。現在很多人都想寫古風歌,唱古風歌,為什麼,因為「我們不一樣」啊,這種別具一格的詞風很容易吸引到粉絲的。再依靠這種直播短視頻媒介一傳播,瞬間就火

【為什麼一些聽古風的都不知道河圖、董貞、心然、老妖】

這種現象很正常,你問現在有多少人知道毛寧,蔡國慶?老祖宗說的「更新換代」就是這樣,不過經典畢竟是經典,不是現在隨隨便便一個小歌手就能超越的。現在聽古風的一部分人純粹是聽熱鬧的,為什麼平台推薦的都是一些翻唱,因為這些可以招收流量的,比如同樣的一首歌毛寧唱的,結果張傑翻唱給你聽,你聽哪個?年代不一樣的人肯定選擇就不一樣。我喜歡這些歌手,所以我肯定喜歡他們的翻唱,最後「蝴蝶效應」搞得原唱都不知道是誰了。所以,當別人不知道他們的時候,我們要去給大家普及他們,這種實力唱將,聲音又那麼好聽的人誰不喜歡,其實我一直希望這些老古風歌手他們也能開個直播,到時你看看,隨便哼幾句都會引來幾百萬人觀看,可是我感覺他們不會,不會開直播露臉的,因為古風圈是一片凈土

【再說一下現在的古風歌詞吧,有形沒骨,七七八八說了那麼多,都是個人的碎碎念,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歡迎來懟,另外再放幾幅歌單吧,別人讓推薦的,這只是一部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68e8ad15b313c98b21f05762866ad1a", "vname": "", "vid": "v02019f50000bd7vd6edm155hh1vipsg",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93.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5823758}, "normal": {"duration": 93.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570458}}, "src_thumb_uri": "9ab7000a5c91ad1c0b67",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9ab7000a5c91ad1c0b67", "vu": "v02019f50000bd7vd6edm155hh1vipsg", "duration": 93.8, "thumb_url": "9ab7000a5c91ad1c0b67", "md5": "368e8ad15b313c98b21f05762866ad1a"} --}

銀臨的棠梨煎雪


首先反對第一贊的答主。

古風歌詞用詞經不起推敲?是你自己的問題可好?

就比如我第一次聽《棠梨煎雪》,當時並不覺得歌詞好,就比如那句「舊歲採得枝頭細雪,今朝飄落胭脂梨葉」,當時我還在想,歌好聽 詞是什麼鬼?於是我就去百度了棠梨,得知棠梨落葉之時是紅色,因此這句歌詞完全沒毛病。

許多你認為經不起推敲的歌詞,其實是你不懂。

再比如,華羅庚還質疑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月黑怎麼能看見大雁呢?下雪的時候又怎會有大雁呢?

現在一些反古風的人,不都是這種思想嗎?似乎抨擊古風歌曲就能提高自己檔次一樣。

以上為跑題之說,現在回到正題。

不得不說,現在古風圈湧入了大批的小學生,這些小學生有什麼特徵呢?XXX好帥,XXX好美,感覺成了追星之地,這也挺讓人無奈的。

而在古風圈中,湧入了不少的偽古風,更可怕的是,翻唱圈的也被列入古風圈了。

其實同一首曲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唱出的感情也不相同,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因為版本眾多,所以原唱不像當初那般一枝獨秀了。

現在的古風圈,越來越像娛樂圈了,開始各種扒皮、人肉,就比如隱退的歌手東籬,他的三次元就受到過困擾,雖然我很喜歡他,十分希望他回來,但又害怕他被一些小學生喜歡。

曇花很美,可惜只是剎那芳華,一切靠實力說話。比如XXX和XX,現在靠MF營銷,但是能靠一輩子嗎?是個成年人都能看出來的。

嗯,希望XXX和XX粉絲不要對號入座。


作為老妖、銀臨、河圖幾位古風大神的粉,他們的歌聽了一遍又一遍,從來不會覺得膩,然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聽古風歌,可是追捧的古風歌手卻不是河圖老妖他們了?原因大概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吧:


首先,直播的興起,各種聲音直播平台為那些原本默默無聞的翻唱歌手準備了傳播的平台。一直有很多翻唱的古風歌手的去翻唱直播,他們人氣很高,因為剛好這種直播剛好又對學生的胃口,在直播平台上很多學生去捧這些翻唱的歌手,在很多音樂播放軟體上也可以搜到這些翻唱的人,這些喜歡這個翻唱歌手的粉絲就會去下載或者去聽,導致翻唱的歌也會排在前面,當你搜關鍵字的時候也會最先出來他們的翻唱的歌,這可能在一方面就會降低原唱這些大大們的歌的傳播度。

當以一首歌的翻唱被點擊,被聽的多了,人們久而久之就會忘記它的原唱是什麼,其實也不可否認有些翻唱唱得還是挺不錯的,可是我更喜歡河圖、老妖他們的原唱而已,這是一種情結,並不是說要貶低別的翻唱的古風歌手,不喜勿噴。

其次,因為技術的飛速發達,有很多的音效卡應運而出,使得很多歌手的聲音聽起來更加有魅惑力,吸引更多的人去聽他的歌。

再則,相比於河圖,老妖等這些大大們,其他那些新起比較紅的古風歌手更加註重對自己的宣傳,更加註重自己在古風圈的曝光度,所以他們唱的歌會傳播的更快。河圖,老妖這些古風大大大都是注重創作而非宣傳,而且有一部分的古風大大已經隱的隱,退的退。


現在新出的比較紅的古風歌手有很多可能都是從零零後這些學生群體里捧出來的,作為我一個老人雖然我新出的那些古風歌手的歌我也會聽,但是我還是更喜歡河圖、老妖他們。


在近幾年來,喜歡古風音樂的朋友越來越來,這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95後,他們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一個是「聲控」另外一個是「顏控」,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首先是他們不會去欣賞一首音樂的本身,他們在乎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歌手的顏值,還有一個就是歌手的聲音。

聲控的世界是怎樣的呢?「這首歌還是XXX唱的好聽」,這個不好聽,這種觀點很明確嘛,只要是你唱的,我都喜歡,這就是典型的聲控。顏控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這個XXX長太丑了」,他會習慣性的排斥那些顏值不高的古風歌手。

目前古風圈主要是95後居多,他們不會去注重一首歌曲的本身質量,他們在意的只是歌是誰唱的,聲音好不好聽而已。你所說的三位古風歌手,都是古風圈的老牌歌手,他們本身的優勢很明顯,會作詞會作曲,一般有點內涵的朋友都會喜歡他們的。

一個優秀的古風歌手是要能經得起歲月的沉澱的,銀臨,河圖,老妖他們出道都早,靠的是音樂作品,這麼多年過去了,能夠留下來的都是真愛粉。你再看現在的一個個新鮮面孔,他們靠翻唱,靠顏值,靠聲音會有前途嗎?

這種喜歡只是暫時的,不會長久,打鐵還需自身硬,拿出讓人稱讚的音樂作品才會走的長遠。


我在讀書時候為了裝13聽過一陣古風音樂,就是河圖最火的那幾年,還有董貞和老妖,入河圖的坑主要是因為優酷里的各種古風視頻,就是把古裝電視劇剪輯成MV配上河圖的歌曲,那效果太有質感了,還有古韻。

幾年前的印象是,河圖的音樂詞曲都算精緻,董貞的現場唱功不行,氣息亂經常唱起來上氣不接下氣的,導致我有段時間脫粉了,但錄音出品很穩,歌的水準一直保持的可以。但小眾的傳播真的很窄很窄,除了學生黨比較跟得上,因為讀書時候比較閑吧,普通大眾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舉個例子,我一個朋友去年聽了董貞的歌曲驚為天人,推薦給我,我一聽都是董貞快6,7年前的老歌了,他不死心又推薦我幾首新出的古風歌,全是翻唱,而且唱功稀爛遠遠不如河圖的原唱,可這就是很多音樂平台推薦的,或者搜索靠前的,對於新入坑的人來說,他們聽的就是這些玩意。

不是特意混過豆瓣,微博,貼吧這類的古風圈,普通音樂平台現在推得很多是主播翻唱,更多人是通過現在熱門的直播和小視頻平台知道古風音樂,這種滯後就造成了翻唱盛行,誰翻紅了就是誰的作品,原唱大家根本懶得知道。

還有確實古風音樂不是很耐聽啊,起碼比起流行音樂來說,古風圈我最推崇的河圖,詞曲精良,但比起流行音樂的那批,就是不和流行音樂的頂尖比,和一般具有傳播度的流行歌比,都存在距離,尤其是歌詞,曲子反正大多來自日本,已經是很成熟的曲了,歌詞才是大雷區,不是古風大神的歌,普通古風詞都又矯情又雷人好嗎,寫的都是什麼鬼,曲子再好我都不好意思聽下去,詞太挫了。

作品水準的局限又造成了傳播的更窄了,形成循環,差的傳不開,好的傳開一點就被翻唱淹沒。


我聽古風歌曲已經大概有快十年了,從一開始沒有任何好的錄音棚的心然(當時的封麥依舊覺得遺憾)到最經典的董貞,緊接著便是河圖銀臨塔姐等等,心然是我古風的啟蒙者,董貞也是我最喜歡的歌手,因為她的歌大部分發音以及故事言辭可以讓人細細研磨,我是不會告訴你們我聽一首董貞的歌曲可以聽快十年!

只是隨著我聽越來越多的歌曲以及那些歌者,我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

1.那就是歌曲的曲(表達若不準確請見諒)大部分來源於日本,而詞則是歌者他們填的,那麼就會出現很多一樣的曲子,卻是不同的故事,這就會很尷尬了,雖然我也喜歡聽不同的故事,然而有些詞寫的真是讓人有所爭論,當然,聽多了不同的詞的故事,總覺得會更快厭煩,心裡有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

2.那就是發音,很多字的發音很多人咬不準,甚至於原唱錯了,結果翻唱也跟著錯,這在大部分歌曲裡面會發生。

3.如果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會認真聽,結果,有些歌曲為了渲染文字的華麗,結果完全不知道在講啥!這聽來幹什麼?

4.古風圈之所以那麼受眾面小說到底的原因在於創造力不夠,以及由於只是開始,很多東西都要慢慢學,加之又跟古代文化有密切關聯,所以爭論就多了,大部分古風粉爭論的問題就在於詞的發音準確以及詞語在曲中是否得當。

最後說一句。我喜歡董貞是有理由的。因為她的歌曲都會比較慎重得創作以及發音準確,這點確實很棒!不過大家各有所愛是正常的,無論什麼歌曲,自己聽的開心就好,不開心也就不喜歡那個作者,其實人往往的一些行為動力就是如此單純。


謝邀。首先,古風歌曲真的經不起時間打磨的,按如今音樂市場的走勢,聽古風歌曲只是一時之風,當然不可否認有少數人還在喜歡,就我個人調查發現,如今70後大多數不聽音樂了,聽戲曲,80後百分之八十喜歡老歌、軍旅歌曲、民族風等,90後有百分之六十喜歡經典老歌(粵語經典時期)、百分之三十喜歡情歌(苦情歌、經典情歌),百分之十喜歡搖滾,古風只是偶爾欣賞,所以說古風經不起推敲。其次,古風歌曲的旋律本人是很喜歡的,但是歌詞就有點勉強了,大多數千遍一律,畢竟用白話文和古文寫作文的比差是很大的,當然不否認古風歌曲有經典好聽的存在,更新換代太快,沒有人會捧著一首歌吃到老,就好比穿西裝的越來越多,穿漢服的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了那種古風情懷,迎合不了大眾。最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受眾群體的接受度都集中在可控範圍之內,如今00後小學都手拉手可當眾表白了,沒有了含蓄,比如簡單一句我愛你,古風表達出來可能就是另一種意境:願千年不悔,只等你歸,鴛鴦雙棲蝶雙飛。

(喜歡收藏書畫的朋友可以聯繫我)


六七年前開始接觸古風,當時手機里流了不少。但聽多了,發覺一個大問題——重複度太高,精神缺失。

怎麼說呢,當今古風歌曲,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且類型高度同質化。

古風的作者們,有的期望打造一個俠客江湖,有的期望表達獨坐西樓聽風觀雁的惆悵,有的又期望能抒發一種春階草堂的雅緻,但總的看來,他們都過於的言情小說化了。

古風這些年的發展其實就兩條線——網遊、言情。也許還有其它的,但此二者是最主要的部分。起碼二者還有原創,不似那些翻唱的日本旋律。

不得不說古風的受眾群體其實是很尷尬的,某些古風為了凸發意境和情氛,大量使用文言辭彙。這對於年紀比較輕的,對文言尚處於抵制期的群體無疑是個阻礙。而武俠劇中培養出的80後觀眾,對目前這種略顯小兒科的,又成天悲風憫月,故作憂傷的小曲兒又實在提不起興趣,他們擁有太多的回憶,隨便拿出來就能秒殺現在的古風。

其實話說回來,的確是現在的古風太狹窄,壓制了自己的類型和發展。再看看過去的電視劇音樂。

比如許多人從黑白電視機開始的古風祖宗,含笑的《飛天》,那句「流沙流沙滿天飛,誰為你憔悴,不過是緣來緣散緣如水」多年以後仍然記憶猶新。

毛阿敏、屠洪剛的《封神榜》的片頭片尾,響徹了一個年代,那種神仙縹緲傳說的印象,小眾古風很難看到類似的表達。

倚天屠龍記,周華健的《刀劍如夢》,堪稱武俠類型的經典。

再來個柔一點的,王菲的《只有我自己》,雅緻而乾淨,也並沒有過分複雜的堆砌文言,都是很普通的句子搭配。

也正是因為達不到高標準的作曲作詞水平,又有創作的貧乏,所以古風圈子才特別喜歡搞翻唱。大批日本的曲子被運用。似乎在動漫和耽美中成長起來的人群認為這才是他們理解中的「古風」。

既然日本的能被不斷翻唱,那麼翻唱銀臨的、翻炒愛媽的,都不算什麼很特別的事了。無非比賽炒作能力和誰在圈子裡能持久的玩下去,熱下去。不然,就診的OUT了。


恕在下不請自來。我聽古風歌已有五載,隨著時間的推移,古風歌曲越來越多,古風歌手人數劇增,喜歡聽古風的人也越來越多。但在這些人中,聽過一兩首古風歌曲就稱自己加入了古風圈。更有甚者,是為了跟風,為了顯得自己小清新、與眾不同,但卻對古風真正的精華不屑一顧。而像銀臨、河圖、老妖這些很少出單曲、沒有平台宣傳的歌手,不深入了解就根本不知道,所以關注度就不高。這古風圈,看似繁華無比,但實際真心的又有幾人?以上為在下拙見。


對古風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其實這三個人都是古風圈裡的中堅力量,只不過現在古風歌手越來越多了,所以每個人的選擇性也多了,每個人都可以喜歡適合自己的,河圖又是加入了墨明棋妙,估計幕後會多一點,但不管怎麼樣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喜歡著這三位的!不,是喜歡所有的古風歌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