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造船業,即便是圈外人士也知道,由於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國內有三大造船中心: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正好和中國三大經濟中心對應。長三角有以外高橋江南為主的國企,也有揚子江新時代等民企,還有南通中遠川崎等中外合資企業。環渤海地區則有渤船、大船、山海關船廠等中船重工旗下的央企;珠三角地區憑藉廣船國際黃埔文沖等船廠成為華南地區造船中心。其他諸如福建山東湖北等地區,雖然也有一些較大的造船企業,但並不形成規模,和這三大中心比,還有差距。

根據航運信息網站克拉克森發布的最新訂單排名,按修正總噸計,中國手持訂單量排名前20的船廠排名及所在地如下表:

可以看到,前三名全部是長三角地區船企,前十有六,前二十佔了七成。前五有兩家珠三角地區船企,前二十也僅有這兩家。而環渤海地區則在前十有大船一家企業,前二十有大船和新港船舶兩家。只有馬尾造船和北船重工位於三大造船中心之外。

很明顯,長三角地區一枝獨秀,國企民企都拿得出手,無論是上榜的船企數量還是規模都排名前列。珠三角地區兩大船企發展勢頭都不錯,排名靠前。而環渤海地區上榜的兩家船廠排名並不樂觀,大船手持訂單排在第七位,和其歷史地位是不相稱的,也許大船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在軍艦建造上,忽視了民船業務。前面提到的渤船和山船也是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船廠,如今在前二十的名單上不見蹤影,退步嚴重。新港船舶重工能上榜則是和其最近接下了一批32.5萬噸礦砂船訂單有關。等這批船造完,新港船舶重工是否還能在前二十,令人懷疑。

總的來說,長三角地區的造船業發展得最好,造船業有往長三角集中的趨勢。而產業集群一旦形成,就會形成更強的優勢,以後其他地區的造船廠會更難在成本與人才上與長三角地區的船廠競爭。珠三角地區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並不主打重工業,造船業發展中規中矩,並不令人意外。環渤海地區的船廠訂單越來越少,就很能說明問題了。主打重工業的地區重工業都不行,那隻能說明北方的經濟整個都失去了競爭力。

***************************分割線***************************

更多思考與分析,請關注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 ID: maritime_observer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