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盛世文玩,因爲盛世,所以文玩

  微信又 叒叕改版啦,

  不少粉絲反映時常找不到盛世文玩,

  爲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到盛世美文,

  請大家不要客氣地置頂吧。

  這樣就能每天準時相約啦

  近期紐約佳士得1500多萬的紅山玉豬龍剛剛爆冷,昨日上午香港蘇富比良渚玉琮最終966萬(港元含佣金)成交!

  Lot 3020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790萬落錘)

  尺寸:直徑10cm

  來源:端方(1861-1911年)收藏

  展覽:《古代支那美術展觀》,山中商會,大阪,1923年,編號29,列爲端方珍藏周朝玉器

  出版:大村西崖編,《支那古美術圖譜》,上冊,東京,1932年,編號95

  此拍品外壁承圓弧四角形,四面中段凹陷,分隔四長方形獸面紋,應屬良渚中期之作。此琮之獸面紋,雙目圓睜,眼角上揚,乃良渚經典,細扁方形爲口,上端二段水平邊線或爲前額,或髮際,邊線綴淺陰刻紋飾,宛若髮絲,精細至極,端方亦於玉琮木盒刻銘頌讚如此鬼斧神工。

  盒蓋題識:周組琮。琮之制不一,上有刻文者謂之組琮。此琮上有刻文,雖半已磨滅,能存者細如絲髮,真昆吾刀所刻,此白玉有灰浸,西土中最上品。陶齋記。表明此件玉琮曾爲晚清盛名金石鑑藏家端方(1861-1911年)所藏。

  良渚文化的發現在1936年,直到59年夏鼐才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晚清民國時期古董商對良渚器物的認識都以爲是周代遺存,因此端方在收藏題刻上寫了周組琮,山中商會在出版刊物上也就沿襲了這名稱。

  託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號匋齋,清末大臣官至直隸總督。

  端方被譽爲晚清旗人三才子之一,一生嗜好金石書畫,收藏頗爲不凡,著名的毛公鼎就是其舊藏。此件玉琮曾爲晚清盛名金石鑑藏家端方(1861-1911年)所藏,玉琮木盒銘文落款“陶齋”,爲端氏號。端氏出身滿洲正白旗,曾出任多項朝廷要職,富遠見且甚具影響力,曾出訪美國及西歐多國,考查各國體制、教育機構、博物館等,以求推動清國現代化(此木盒銘文述“西土”,或與此無直接關聯)。滿清覆亡後,端氏遭軍變而歿,其珍藏多數高古青銅器、玉器、書畫遂由其族人變賣流散。1911年端方死後,此件玉琮輾轉流至日本,爲當時最大的中國文物古董商山中商會所藏,1924年山中商會出版的《古代支那美術展覽》及《支那古美術圖譜》都將此件玉琮著錄在內。

  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王

  良渚玉琮作爲良渚文化典型器物目前國內官方考古出土及徵集加民間私人收藏再加海外各大博物館收藏總數量約三百多個,帶指紋工的玉琮約佔十分之一,帶指紋工的玉琮大多出現在良渚中心區域的高等級中早期墓葬中,玉琮的指紋工大都表現在獸面面鼻部,而底紋也帶指紋工的玉琮相當罕見,目前的資料來看寥寥十來個而已。

  通高8.9,上射徑17.1-17.6,下射徑16.5-17.5,孔外徑5,孔內徑3.8(釐米)

  玉琮王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爲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反山遺址中最著名的出土琮王的12號大墓,連琮王在內出土帶底紋的玉琮只三個。這些帶底紋指紋工的玉琮均在國內各大博物館收藏。海外各大博物館雖然也收藏不少玉琮,不過帶底紋的指紋工玉琮目前未見一件!

  良渚指紋工微雕是距今四五千年新石器時代玉雕工藝的極致!因此無論從傳承,級別,工藝和存世數量來看,這件玉琮都是近年流通領域出現的最好的一件玉琮,能在流通領域出現沒被海外博物館購藏也是奇蹟,最終這件玉琮966萬的表現,確實也從當前寒冷的古玉市場給大家帶來了一點春天的暖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