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張蔚來回答:

疫苗接種是預防白喉和控制白喉傳播的最有力手段。

現階段我國預防白喉的疫苗主要是由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結合百日咳PT、PHA等抗原成分製成的無細胞百白破疫苗(DTaP),以及作為加強免疫的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聯合的白破疫苗(DT)。

白喉感染或接種白喉疫苗後機體能產生針對白喉毒素的保護性抗體,並且持續時間較長。當人群中群體保護性達到75%及以上時,可產生群體免疫屏障,預防該人群中白喉的暴發。

白喉在我國屬於乙類傳染病。1978年開始,我國將全細胞百白破疫苗納入免疫規劃。2007年由於全細胞百白破疫苗較強的副作用,我國又引進無細胞百白破疫苗並取代了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自2002年以來,我國百白破疫苗的免疫接種率超過了90%,2011年四劑次百白破疫苗接種率超過99%。由於百白破疫苗的高覆蓋率,自1995年以後全國白喉報告病例數不足100例,2007年至今無新增病例報告。因此,我國目前不存在白喉流行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白喉抗體會隨著接種間隔時間的增長而下降。

基礎免疫程序完成後白喉抗體的平均保護時間約為10年,歐美國家每隔10年進行白破疫苗加強免疫。我國不同地區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歲及6歲左右的兒童體內白喉抗體陽性率最高,達到有效保護範圍;10歲以後,白喉抗體陽性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20歲以後則抗體陽性率(白喉IgG抗體濃度達到安全保護水平)普遍降到50%以下,人群對白喉易感性增強。

另外,因我國連續多年無白喉病例,成人自然感染白喉機會較少,致使抗體逐漸下降而成為易感人群。中國存在白喉輸入並引起局部暴發流行的風險。

因此針對成人的白破疫苗強化免疫對於增強人群的白喉群體免疫力十分有必要。而有需要前往疫區的成人更應該強化接種1劑次白破疫苗。


應採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1.控制傳染源 隔離、治療患者至癥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白喉桿菌毒素試驗。成年人密切接觸者也應作這些檢查。①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應隔離觀察,並用青黴素治療,一旦出現癥狀即用抗毒素。②培養陽性、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③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陰性者可解除留察。④培養陰性、毒素試驗陽性者,應即給予預防接種。

  2.切斷傳播途徑 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分泌排泄物,可用加倍體積的20%含氯石灰乳劑浸泡1h,或用含氯消毒劑5000×10-6浸泡30min。

  3.提高機體免疫力 自動免疫:可用白、百、破混合菌苗或吸附精製白喉類毒素注射。被動免疫:白喉易感者因體弱或患病不能接受白喉類毒素注射而又接觸了白喉患者,可給抗毒素。成人1000~20000U肌內注射,小兒1000U,有效期僅2~3周。人體對白喉的免疫力。決定於血中抗毒素水平。血清中含有10U/L即有保護作用。可採用白喉桿菌毒素(錫克)試驗,或間接血凝試驗及ELISA法檢測人群血清中抗毒素水平,了解人群抗毒素水平,有助於預測白喉流行之可能及程度,亦可測知預防注射的效果。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與發病率呈負相關。我國一些地區抗毒素水平已達85%~95%。這些地區近期不會有白喉流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