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豐富的傳統新聞網站運營經驗,編過情景劇,做過動漫,拍過短片,寫過神幻散文小說……廈門芳華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習玲,默默地用新媒體的力量助推公益事業騰飛。今年,她和團隊發起一個“公益項目援助計劃”的倡議,意在打通公益項目與社會重要節點的連接。

  與許多閩商不同,習玲身上散發着淡雅的書卷氣息。相較於商人的氣質,她更適宜“文化人”這樣的稱謂。

  新媒體新理念讓公益項目“飛”起來

  習玲是新聞專業科班出身。在新聞網站做採編、營銷及活動策劃都是一把好手,帶團隊做管理也遊刃有餘。她親歷過傳統村居向現代社區轉型,搶救性挖掘現今正面臨城市化趨同的社區人文故事,如《人文孫厝》《魅力僑英》《板橋家園》等。

  不過,習玲對於人文、公益的關注不止步於此。創業之後的她,決心探索一條與衆不同的路——用“新媒體+新理念”,助力傳統公益事業發展,爲新時代的社會注入新活力;讓公益項目贏得新生代企業家的認可,爭取民衆更廣泛的理解,以及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正向溝通,讓公益項目持續注入活水清源。

  “公益事業到了要適應社會發展,求新求變的時期!不僅傳播方式變了,公益扶助的對象,內容也都發生了全新的改變。”“譬如,早期成立的教育促進類公益服務機構,一二十年來,它對當初的使命——解決工業企業職工子女教育問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然而,走到今天,僅僅在師資力量、貧困生補貼等方面的支持已經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其實,承載公益項目的公益服務平臺的成長性一直被忽略。而且新生的公益服務機構,全新的公益方向,也在與老牌公益機構競爭。如果裹足不前,傳統公益機構未來能發揮的公益能量也就越來越小。”習玲認爲,老牌公益服務機構要看到社會的發展性,公益服務平臺也應跟隨時代的步伐,拓展公益項目的外延與內涵,與時代嫁接,保持與時俱進。“我們用新媒體作爲公益組織與社會各界溝通的紐帶,讓他們壯大起來,更加專業起來。”

  發起援助平臺助更多公益項目落地生根

  習玲說,自己來到廈門後,就與廈門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她是廈門市集美區政協常委,同時還是民建廈門市委企業工作研究會副會長、集美區新階聯誼會副會長、集美區工商聯執委及集美區工商聯青委會副祕書長。

  “採用1+1+1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發起單位芳華世紀通過援助策劃方案和志願者,連接項目主題相關的公共部門和企業,創新公益形式,豐富公益項目內容,以倡建‘以民生爲導向,以公益爲主題’的項目落地平臺。”習玲的“公益夢”已經有了版圖,“我們是發起、倡導單位,是在助力公益事業道路上的先遣部隊。倡建理念我們有十六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人爲本,幸福民生。”

  “而且,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探索,在養老領域、醫療領域,都有了重大項目的突破。說到助力公益,習玲的話語平實卻讓人震動,“先一個一個項目開發、落地,要真正能造福於人!未來,我們的公益項目援助計劃要有數據可循:發起100個公益項目,共建100個公益社團機構,影響1億個中國家庭!”“2019年做不完沒關係,我們還有2020年,2021年……我們還有很多志同道合者!”

  據瞭解,目前這個援助計劃的第一期主題招募包含健康與醫療、成長與教育、安全與保障三個領域。

  公益事業的目標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習玲的目標是,助力更多公益項目落地生根,幫助公益組織成長,以期能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用新媒體的力量,在公益項目、公益組織、需要幫助的人以及社會大衆之間架起一座橋樑。這座橋樑越寬闊,受益者便越多,這就是我追尋的夢想。”習玲的語氣透着堅定。

  閩商名片

  習玲 廈門芳華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集美區政協常委、民建廈門市委企業工作研究會副會長、集美區新階聯誼會副會長、集美區工商聯執委、集美區工商聯青委會副祕書長。圍繞集美杏林灣的歷史變遷,著有神幻散文小說《銀灣傳說》。

  導報記者 鍾炳祥/文 陳巧思/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