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寫的最走心的是那首詩?


不算詩,平靜、淡然地寫出這種文字,我覺得是最走心的一段了: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固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蘇東坡一生奔波四海,留下佳作無數

「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可謂他才華的真實寫照

世間萬物都逃不過他的詩心慧眼

揮毫潑墨間,皆幻化為筆下的錦繡生花

他的詩詞流傳千古,成為光照中華文化的瑰寶

而很多人一定想不到

其中有一首是蘇東坡一生留下的最美七言詩

此詩不用筆墨而用泥土石塊寫就,不書於白紙竹簡,而是「寫在」浩淼碧湖。

蘇東坡曾兩度為官杭州,賞山閱水讓他忘卻官場失意,疏水築堤讓他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這座城市,他是心存歡喜的,「居杭積五年,自憶本杭人」,幾乎把杭州當成了家。

作為大詩人,面對這大好湖光山色,當然會詩興勃發。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他留下關於西湖的詩詞名句有很多,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

那首是最美?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他「寫」得最走心的一首。

就是蘇堤。

蘇東坡第一次來杭州做通判時,西湖已經被葑草藻荇堙塞了十分之三,而當第二次來做知州時,已經堙塞了一半。從趨勢看,再過二十年,西湖將全然枯竭,不復存在。

如果一定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此時這位美女已經病入膏肓。詩人的職責,是描寫紅顏將死時的凄艷,而蘇東坡是想拯救她。

他寧肯不做詩人,也要做個真正的男人。

他上奏朝廷:「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並多方面闡述了西湖的重要性。得到皇上認可後,蘇東坡苦心設計,奔走集資,發領百姓以工代賑,並親臨一線指揮,大力疏浚西湖。

當時的場面非常壯觀,「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西湖裡的葑草終於全部被打撈乾凈了。

蘇東坡要求人們把打撈上來的葑草和清挖出來的淤泥直線堆在西湖的中間,築起一條貫通南北的長堤,堤上修橋六座,各取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由於擁有六座橋,剛好把蘇堤分成七個段落,算來恰如一句七言。

西湖總是給人一個誤會,以為這一切的美都是天造地設,其實西湖之美就像滿湖的荷花,我們只看到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卻忽視了支撐起這片荷花蓮葉的是挺立在污泥之中的莖脈,而維護這脆弱莖脈的,是人力的辛勤汗水和付出。

從唐朝白居易挖湖建堤,增加蓄水,到吳越王錢鏐修堤築閘,對抗海潮,再到蘇東坡的躬身踐行,親力親為,幾代人的守護,才造就了西湖今天的秀美山水。

面對西湖,我們的大詩人沒有絲毫的文化傲慢,他脫下青衫,彎腰低頭,謙卑地用泥土和石塊寫詩。

他曾經在長江邊上吟詠過「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現在,他在長江歸結處所做的貢獻,一點也不遜色於那些豪傑。

戰火硝煙終被大浪淘盡,英雄叱吒一時,而今安在?

而杭州和西湖,卻因為他的付出,將一直美麗下去。

希望今天當我們陶醉於秀山麗水時,不要忘記先生赤腳苦鬥在污泥塘的身影。


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前生未了因。」烏台詩案時東坡以為自己必死寫下的《獄中寄子由二首》。

前人說過,東坡寫給弟弟子由的詩詞都是最走心的。

要說詩嘛……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加一首

這個要是不走心,也就沒啥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春宵一刻值千金那首走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