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納豆,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日本。但其實,納豆也是源自於中國。納豆的前身是中國的「豆豉「,中國從秦漢時期開始就有人製作,後傳入日本的寺廟。日本人之後對豆豉進行了改良,逐漸形成了如今的納豆。

雖然納豆的起源地是中國,但是現在我們確實是很少吃這種食物了,而納豆已經成為日本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食物了。

我們不常吃的人可能會覺得納豆味道比較奇怪,有點臭,而且其口感也比較特別,黏黏糊糊的。

這個口感是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的,像日本人就很喜歡生雞蛋拌飯、山藥泥這些食物。這個口感和氣味與納豆的製作工藝有很大的關係,簡單來講納豆是這麼做成的:

選擇黃豆→洗凈之後首先要泡6-24個小時,讓豆子充分的吸收水分→煮熟豆子→在煮熟的豆子上面撒納豆菌→用稻草包起來,在室溫35-40°C的環境下發酵18-20個小時→冷卻→完成

這樣做出來的納豆就是拉絲的啦!

也因為這個發酵的工藝,納豆也是一個對健康十分有好處的食物,

據專家介紹,長期吃納豆可以緩解疲勞、美白肌膚、改善便秘、溶解血栓、保護腸胃。還有防止老年痴呆、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一系列效果。

總之就是吃納豆各種好。

納豆就是比較正宗又傳統的和式餐飲了,很多人都喜歡把醬油、鹽等調味品放入納豆中攪拌開後直接倒在飯上吃。

而且日本人愛納豆到什麼程度呢,有很多甜點都會做成納豆味的,比如說納豆冰淇淋,聽起來就很黑暗......


納豆在日本可謂是歷史悠久,來源就有諸說存在。最久的是彌生時代說,據說當時的倭人已經知道用稻草扎捆來儲存食物,大豆包在稻草里,因稻草上附有自然而生之納豆菌,黃豆在裡面發酵後,最初的納豆就產生了。除此之外,還有奈良時代聖德太子用煮過的黃豆喂馬,多餘的就用稻草包起來存放,偶然就形成了納豆之說。也有說是平安時代後期的著名武將原義家打仗時,命百姓提供馬飼料,結果,馬吃剩下的包在稻草中的煮豆子過幾天後居然飄出了香味,義家嘗之,大讚「熬姨戲」(好吃),即命作為隨軍儲備糧食而用。納豆由此而隆重誕生。

其實, 以上諸說因無文字記載,均不足以為信,但日本人卻極力宣揚這些說法,那不過是為了證明納豆乃日本人發明而已。其實最有力的一種說法還是「唐納豆」之說,《語源由來辭典》就記載:「納豆是在奈良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寺院,唐稱其為豆豉」。日本平安時代的辭書《和名累聚抄》里就有「豆豉」之記載。之所以在日本其稱呼變為了納豆,那是因為豆豉傳入日本寺院後,是在寺院的「納所」(類似於廚房倉庫)所制。取其「納」與漢語音之「豆」,就組合成了今天的納豆。平安時期藤原明衡著《新猿樂集》是日本史上第一次關於「納豆」的文字記載。當時還稱其為「寺納豆」,或「唐納豆」。所以,看起來由唐代的豆豉傳來說,還算比較靠譜。

納豆製作並不複雜,傳統製法不過是以蒸過的的黃豆包以稻草,再以40度左右的溫度保溫一天左右,稻草上的納豆菌就轉移到黃豆上,使其發酵,從而形成納豆。對照我們古時豆豉的製法,就會發現其操作手法如出一轍。今時的製法也簡單,日本人乾脆直接以人工培育出的納豆菌注入蒸豆中,然後裝入泡沫制的小盒中封嚴保溫,促使納豆菌增殖發酵即成。

在日本說起納豆,一般指兩種,一種是指過去的「寺納豆」即「鹽納豆」,也就是由唐代傳來的豆豉。而今天提起納豆,一般則指黏絲納豆。日本人吃黏絲納豆很講究,攪拌時據說要向同一方向攪拌,如果中途改變方向反向攪拌,味道就會大不一樣。夾起納豆食用時,還要用筷子在黏絲抻長部分快速畫圈以截斷黏絲,連納豆帶黏絲全往嘴裡扒拉,那就會被嘲笑吃法不正宗,落了檔次。在公司早餐,老遠就能看到日本人在下巴前用筷子劃拉那煞是整齊的一道風景。把納豆攪拌好倒在米飯上與米飯一起食用,日本人認為那是最高的享受了。除此,日本人還想方設法把他們鍾愛的納豆吃法多樣化,如撒上蔥花和弄碎的干海苔或者打入生蛋黃拌入綠芥末等等,製成小小下酒菜來晚酌。當然今天的納豆味增湯、納豆餅、納豆烏冬面、納豆炒飯也都是日本人的鐘愛,據說還有納豆冰激凌,尚未品嘗過,但以上這些,也足以說明納豆在日本人生活中所佔的分量了。

近來,納豆在國內也流行開來,有的地方甚至把納豆的功用傳的神乎其神。但似乎國內食用納豆的以女性居多,據傳是因為食用納豆有利於美容,這倒不是言過其實,納豆所含的「激酶」倒確實可以緩解毛細血管里的血栓脂肪,從而改善面部的光澤。其實,不僅於此,因納豆可以溶解血栓的特效,因此,對心腦血管疾病、抑制血糖、高血脂、肥胖症骨質疏鬆等都有效用。由於納豆菌在人體內可以存活一周左右,其產生的吡啶二羧酸,還可以有效殺滅腸道細菌。所以對便秘、腸炎、腹瀉和潤腸等亦有很好功效。據說納豆菌還可以促進解酒保護肝臟,所以對男士來說也是食用佳品。

納豆本源於中國,中國有關納豆的記載直可上溯至漢代,可惜二千多年過去了,今天,還是日本人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納豆,日本也終於如願以償,使納豆最終作為日本食品反輸中國。據說江戶時期,納豆發展最快,滿街都是三寸丁谷樹皮們挑擔吆喝「納豆!納豆!」的聲音。而據說納豆已經在國內二、三照如此速度在中國發展,等傳入中國鄉鎮地區後,是否大街小巷也會傳來「納豆!日本納豆喲!」的吆喝聲呢?


個人認為有挺大可能性是中國豆豉那種傳入到日本,然後有在這基礎上改良,形成了現在我們說的納豆這個概念;

最近幾年隨著日本代購納豆精這個產品,納豆的功效被說的神乎其神。

納豆作為日本常見的傳統發酵食品,拒調查日本人食用納豆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千年。

日本近代古書《和漢三才圖會》中記載:納豆自中國秦漢以來開始製作,但是這本書在1712年才出版,裡面的很多內容被大家質疑和認為是空想。

其實納豆來自哪裡意義不是難么重要,關鍵是的確是一種挺好的食品。營養價值肯定是有,挺高了蛋白質的笑話,發酵過程中產生很多活性物質等,對調整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不過有些誇大的宣傳,包治百病這些就有點過分了。

之前就有關於納豆能減肥的報道就被證明是虛假的。所以大家冷靜對待吧!


豫東,皖北,魯西南,這邊是製作豆醬(也叫豆糝),發酵過程的產生物,每年清明前後製作,做法是把黃豆用石磨碾成顆粒狀,然後泡水去皮,把黃豆顆粒泡透水,把豆皮清理乾淨。泡好後的黃豆顆粒放鍋里煮熟,趁熱撈出控水放在盆里發酵,一般發酵兩天就成粘稠裝了,也就是日本納豆狀態,這時的粘稠黃豆粒特別的鮮香。趁著清明天氣晴好天氣,把發酵的豆粒放在外麵攤薄曬,曬時撒鹽,晒乾過程中豆粒會發生顏色,氣味的轉變,由黃色變成紅黑色,氣味變成臭臭的,類似臭腳丫子的味道。晒成不太粘時團成拳頭大的糰子,繼續曬到不粘就是豆醬了。個人感覺日本納豆應該是日本人學習豆醬,沒學完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