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彭?琳╱台北報導】

為發展台灣小農與農業生技特色,科技部委託中研院進行「農業生技研發成果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政府輔助款1,536萬元,帶動業界投入7,818萬元,在大健康產業、智慧農業、農業生技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長邱求慧昨(22)日在「農業生技產業化,創造產學雙贏」記者會中指出,科技部自105年起委託中研院進行農業生技產學合作計畫,運用農業生技學研成果,主動媒合促成產學合作與技術轉移。

2年多來,政府在本項目的補助款為1,536萬元,帶動業界出資7,818萬元,業界投入較政府還要高,已經達到主動媒合產學合作的效果,這些經費投入技轉、委託研究、技術入股、臨床試驗等項目,獲得顯著成果。

科技部指出,台灣由於土地條件與歐美大農企業不同,因此應該發展獨特的農業生技產業,並且思考如何建立台灣的典範案例,甚至可以發展新南向市場。

瑞寶基因公司在科技部媒合下,研發俗稱豬愛滋病的豬藍耳病疫苗,目前已經成為台灣市佔率最大的疫苗,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並且外銷俄羅斯、菲律賓、泰國等地。由於中國大陸和東協十國的豬隻產量占了世界7成,中國大陸每年疫苗採購經費高達10億元人民幣,因此豬藍耳病疫苗的潛在商機非常龐大。

瑞寶基因董事長章修綱指出,豬藍耳病對養豬戶來講是很難處理的疾病,美國在一年內就因為豬藍耳病損失6億美元,該公司的疫苗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已經獲得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南韓、歐盟等地的專利。

嘉豐海洋國際公司則是掌握關鍵種苗,非用藥引導台灣鯛全雄性育種,是全球水產品供應鏈的隱形冠軍。

嘉豐海洋從台灣輸出70萬尾吳郭魚苗到緬甸仰光養殖,養殖面積2,000公頃,是緬甸近年來最大的養殖計畫。未來除了透過緬甸來滿足其他東南亞市場需求,並可做成多樣化的吳郭魚加工食品,行銷全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