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聚合支付佔領了絕大部分的支付市場,它具有如下特點:

准入門檻低:不需要有支付牌照;

想像空間大:新興領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監管相對少(只劃幾道紅線);

輕資本,回籠快:租幾台伺服器,招點技術人員就可以開工大吉。一兩個月就可以推出產品,然後邊運營邊改進;

技術門檻低:首先,聚合支付只是通道,不管理用戶賬戶,架構簡單;其次,聚合支付沒有界面,與用戶的交互都交給三方機構, 難度極低;再次,支付是銷售的最後一環,每一筆流量都會轉化為收入,轉化率極高。

可是世事總是長短相隨,正因為入門門檻低,才給新入場的聚合支付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

聚合支付市場早己是一片紅海。競爭對手除了創業公司,還包括一些被支付寶微信銀聯擠佔了市場份額的小型機構,他們很難再打造一個支付工具,因而轉向打通各大機構的聚合支付市場。

作為聚合支付公司,怎樣才能在紅海中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藍海。

要穩定拓展渠道,增加系統交易量。要儘快讓日交易量到達百萬級別,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多,但相對於當前支付市場的整體規模不過九牛一毛。

差價可以溫飽。支付的慣例是從每筆交易中收取服務費,一旦交易量足夠大,便可以從合作支付機構中獲取服務費折扣。靠著日百萬交易的服務費差價,小創業團隊基本能吃飽。持續優化產品,提升商戶體驗。商戶就是衣食父母,籠絡商戶手段有三: 1) 接入簡單,持續優化流程與介面; 2) 價格低廉,持續降低商戶的手續費; 3) 保證安全,持續做好支付的及時反饋,避免商戶損失;

開展增值服務。增值服務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與原有業務結合,原來做遊戲的就結合遊戲,原來做金融的就結合金融,原來什麼都沒有的……那就當我白說;

另一種是依託交易數據,提供特約商戶管理、推廣活動、精準營銷、供應鏈管理、數據分析挖掘等個性化增值服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