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擁有過兩個月球

地球的衛星——月球也許不止一個,曾經有兩個,一個早已消失,另一個是我們熟知的月亮,“迷失的月球”是一個小的天體;和地球“相依相隨”的是一個大的天體。兩個月球“雙胞胎”曾經“成雙結對”地巡遊在地球周圍,大的月球存在了數十億年,它幾乎和地球一樣古老,小的月球存在了短暫的數百萬年。大小月球發生過一次決定命運的碰撞,大的月球在碰撞後保存下來,它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圓月缺”的月球。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埃裏克·阿斯帕教授提出了“大小月球”的碰撞與合併理論,他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舉辦的學術討論會上宣講了月球形成的理論,第一個月球延續至今,第二個月球的生命短暫而輝煌,它僅僅存在了幾百萬年,小的月亮的體積很小,不能與大的月亮發生正面的碰撞。“大個頭”與“小個頭”月球沿着地球轉動,它們有同樣的速度和高度,兩個月球以緩慢的方式發生了“交會對接”,小月球被大月球緩慢地吸入,兩個月球在碰撞之後合併爲一個整體。

月球的“時間簡史”和地球契合

(從月球上看地球,有很多的理論解釋月球是怎樣形成的,包括了“大劈裂”理論,該理論認爲,一個火星大小的岩石狀天體和地球發生了大碰撞,從碰撞後飛向太空的碎片中形成了月球。)

月球的“月形月貌”證明了“月球大碰撞理論”,“大月球”表面的山峯是“小月球”的遺骸,“小個頭”月球的體積相當於“大個頭”月球的三十分之一。按照目前經典的地球與月球形成的理論,在太陽系誕生後的3千到1億3千萬年,地球和月球開始形成。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太陽系有九顆行星,除去冥王星還有八顆行星,每顆行星的質量爲地球的1到10倍。2012年,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月球形成的理論,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早期地球和另一個巨大的天體發生了碰撞,地球的一部分物質被巨大的衝擊力甩出地球,最終在地球的周圍形成了月球,哈佛大學的“月球理論”發表在去年的《科學》雜誌上。天文學家在上個月發現了三顆類地球行星,它們圍繞一顆主恆星旋轉,可能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估計有1000億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

———地球是月球的“生命之母”

2012年10月,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莎拉·斯圖爾特和馬提亞·庫克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種月球形成的理論,按照該理論和多個版本的理論解釋,地球和月球有相似的物質構成和化學反應。在月球形成的早期,地球旋轉的速度很快,旋轉一天、或自轉一週的時間爲2到3小時,今日地球旋轉一天的時間爲24小時。在月球形成的早期,地球旋轉得異常之快,當一個大的天體撞擊地球時,地球的一部分物質將被拋射到太空,混合的“蔽天遮日”的物質積聚起來,它們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2012年10月18日,哈佛大學的網站介紹了斯圖爾特和庫克的理論,“大碰撞理論”不同於目前的主流學說,主流理論不支持一個巨大天體撞擊地球的觀點。

月球的“時間簡史”和地球契合

按照斯圖爾特和庫克的理論,從地球噴發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逐漸聚合爲月球。通過兩種引力的相互作用,地球形成了目前的旋轉速率,一種是太陽的引力,另一種是月球的引力。地球沿太陽的軌道轉動,月球沿地球的軌道轉動。哈佛大學的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莎拉·斯圖爾特和太陽系外智慧生命研究所(SETI)的天文學家馬提亞·庫克共同合作,兩人提出了月球形成的“大碰撞理論”。月球、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相差不大,然而,地球與月球的環境卻差距巨大,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和水,沒有生命成長所需的養料,月球與地球的物質構成相同,它註定是一個乾枯、荒蕪的世界,月球在誕生時經歷了“血雨腥風”的碰撞與爆發,迄今一直在經受隕石和流星雨的衝擊。

———地心核爆創造月球

40億年之前,一場“空前絕世 ”的核爆撕裂了地球,核爆發生在地核內部,地球本身不至於在覈爆中“粉身碎骨”,在覈爆中形成的物質被拋射到太空,粉塵和碎片物質最終聚合成體,從而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寧靜而優美的月球。核爆炸理論在月球形成的多個版本的理論中最具爭議,月球的起源似乎封存在“自然記憶”之中。荷蘭的行星科學家文·馮·威斯特倫提出了月球起源的核爆炸理論,在大約45億年之前,地球本身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核爆事件。在地球內部發生的核爆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速度,形成月球的物質被拋向太空。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科學家文·馮·威斯特倫提出了古老地球的核爆理論,該理論在一系列月球起源的理論中獨樹一幟,核爆模型回答了月球從何而來的主要問題,大約45億年前,在地球核心層發生了核爆炸,它的能量相當於400億顆原子彈爆炸能量的總和,巨大的核能噴發創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

月球的“時間簡史”和地球契合

(荷蘭科學家聲稱,月球是由地球內部發生的巨大核爆炸創造的,這場發生在40多億年前的核爆撕裂了我們的行星,導致了月球的誕生。)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是一名天文學家,他曾經提出了月球起源的“大甩脫理論”,早期的地球旋轉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地球不能保持完整的形態,在地球脆弱的地殼部位發生了爆裂,一部分地球物質在高速旋轉中“土崩瓦解”,它們被拋擲到太空,“天女散花”的物質最終聚合爲月球。喬治·達爾文的“大甩脫理論”一度非常流行,然而,科學家提出了創新性的理論,喬治·達爾文學說的光芒逐漸黯然失色。

碰撞理論的假說、或“大劈裂理論”取代了喬治·達爾文的理論。早期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發生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碰撞,處於“嬰兒期”的地球既獲得了物質,也在撞擊過程中拋出物質,飛入太空的碎片物質最終在地球周圍形成了月球。美國阿波羅登月項目的宇航員從月球帶回了岩石樣本,科學家證明了月球的岩石樣本爲地球“遺失的物質”。去年,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對月球的岩石樣本進行了化學分析,他們發現,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有完全相同的氧、硅、鉀同位素的成分,他們的發現強烈地暗示,月球和地球有相同的起源。

月球的“時間簡史”和地球契合

文·馮·威斯特倫的核爆炸理論解釋了,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月球物質最初是地球物質的一部分,在地球的核心層“儲存”一個巨型的核反應堆,從地球熾烈的深處釋放了爆炸能量,一部分地球物質被拋入太空。經過“考古發掘”,一些科學家在橫跨西非大陸的地面找到了證據,活躍在100億前的“自然化石”是一種核反應堆物質,10米左右、小的反應堆物質也許是核爆炸遺留的產物。像鈾和鈈一類的重元素儲藏在重的岩石體內,包含了鈾和鈈的岩石沉入到地球內部的深處,它們聚集在地核的外圈,形成了大量液體狀的“核燃料水庫”,當岩石內的放射性物質引起了核燃料最初小規模的核反應後,小的核反應滲透到大範圍的核燃料庫,在地球的地核內發生了一場劇烈的核爆炸。一些科學家對月球誕生的核爆理論表示懷疑,也許在地球內部存在一個巨型的核反應堆,如何證明地球內部的核反應堆具有足夠的能量?在一場核爆中創造了一個地球的伴星——月球。

月球形成的幾種理論存在彼此的衝突,科學家需要仔細考量和審視每一種理論的精確性和合理性,哈佛大學的行星科學家馬提亞·庫克相信,可以接受一種觀點:月球誕生於一場巨大的撞擊,其它月球形成的理論存在這種和那種不足。庫克引用了喬治·達爾文的理論和“大劈裂理論”的觀點,對於太陽、地球和月球特別的排列樣式而言,月球起源於地球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月球如何起源於地球,地球的核爆和大碰撞理論從不同角度解釋了月球的起源,對月球形成的幾種理論的評價目前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月球的“時間簡史”和地球契合

(喬治·達爾文是一位天文學家,也是著名的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兒子,他認爲早期的地球旋轉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地殼的脆弱帶發生了“四分五裂”,巨大的旋轉慣性將地球自身的一部分物質拋向太空,從而形成了月球。)





(編譯:2013-7-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