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引用的魯迅先生的這段話,突然讓我想到了,柏拉圖經典的洞穴之喻。數千年前的人們其實已經在考慮,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洞穴之喻,在蘇格拉底的設想之中,我們所有人都被困在地底的一個山洞之中,被鎖鏈束縛著,並不能看到外在的世界。但是我們所在的山洞有一個小洞,我們背後有火把,外面的世界通過火焰映照成影子,投射在我們面前的洞壁上。

所有在山洞裡的人都相信投射在我們面前的影子才是世界真實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我們掙脫鎖鏈,能夠往後看,發現自己面前所有的一切只是火焰照耀下的影子。那我們或許會以為火焰才是世界。如果更進一步,我們逃離了山洞,來到了地面上,發現地面上的萬物是影子的來源,這時候就會有人提出懷疑,到底影子是真實的世界,還是地面上的萬物,是真實的世界。

這時候,當我們返回山洞想要去解救仍然被鎖鏈鎖住的人時,當我們向他們描述洞穴外的另一個世界的時候,結果卻是大部分人拒絕,相信洞外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他們仍然會相信洞內的世界才是他們所有。

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旨在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認識到理智的存在,並且能夠用理智來判斷周邊的所有事物,來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來得到這個世界的真理。

我想柏拉圖的這一個洞穴之喻,也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看盡繁華和一生只坐旋轉木馬之間的差別。而有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不懂這之間的差別,是一種幸事。因為一旦理解,就會憎恨旋轉木馬,就會想要擺脫身上的鎖鏈,就會想要離開我們身處的洞穴,到上面去看一看。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條隱形的鎖鏈,並由不得我們掙脫。那個真實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看得到。

但無論如何我都想去看一看,你呢?


如果選擇後者,活著累不累?

如果性格外向的,你可以叫上一群小夥伴,或者陌生人,甚至愛的人一起去看盡世間繁華。

如果你極度內向,那你完全可以自己一個人,帶著冷眼去看盡世間繁華。

什麼都不幹,光坐旋轉木馬?既然活著,那就讓你過的再精彩一點嘛,哪怕這精彩只有你自己一個人欣賞。


第一次回答問題。 這個問題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如果可以選擇,絕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坐在旋轉木馬上度過孤獨、無聊、漫長的一生。個人覺得那是一種比死亡更讓人痛苦和絕望的人生體驗。如果可以閱盡繁華,誰願意畫地為牢?如果可以千帆過盡,誰願意做一個可憐的井底之蛙?我覺得題主不會提出這麼容易選擇的問題。個人理解吧,這個問題更像是一種比如——對於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該如何抉擇。有的人安於現狀,每天原地打轉,幾十年如一日,這樣的日子可能類似於木馬的生活;還有一類人,他們天生就喜歡冒險,喜歡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哪怕會經歷各種困難挫折,哪怕會摔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沒有任何困難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比如SPACEX的馬斯克。但是我們往往羨慕第二類人,卻在不知不覺中,在猶猶豫豫中逐漸成為第一類人。這是不是很悲哀的事情?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世間繁華吧,而我最想要的是旋轉木馬,即使只是一瞬即逝,只要這一瞬足夠美,我只願這一瞬間,因為我是一個只要足夠美我就不會在乎任何長短的人,我是在乎自我感受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自私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