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在根本上是對祖先真功真行的崇奉,這一點在各地不同的神仙信仰中均有體現。而在山東臨沂艾山,至今還流傳着一段對龍女的信仰傳說。

艾山,位於山東臨沂市城西15公里,解放路與戈九路交匯處北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從古至今,艾山被人們視爲風水寶地。早在三國時期,曹操就把艾山闢爲皇家園林禁地,爲御馬操練之地。馬廠湖之名即來源於此。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皇路”至今猶存,這些史蹟都無聲地訴說着艾山悠久的歷史。

據《臨沂縣誌》《琅琊鄉音》等文本記載,傳說東海龍王的愛女,嫁給了沂河小龍爲妻。婚後,沂河小龍常常毒打龍女,不久將龍女罰到艾山牧羊,龍女痛苦之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東海一柳姓書生,趕考歸來,路經此地,慕艾山之名,登山遊覽,因爲問路,與龍女相識,並幫龍女把一封寫給龍王的書信九死一生送到東海,臨行,龍女佇立山崗,目送柳生遠去。龍王見了書信,速派太子赴沂河剷除了小龍,到艾山救出龍女,父母與女兒團聚,悲喜交集,傾訴不已。

從此,沂河中不再有龍,艾山上的羊羣,失去了主人,也自動絕食,不再吃草喝水,化作了石頭。龍女回宮以後,爲報柳生救命之恩,願以身相許,龍父母也敬重柳生見義勇爲,恩准龍女之願,柳生亦欣然應允。不久,龍女和柳生夫妻雙雙回到艾山遊覽,行雲施雨,保護當地禾苗不受旱災。

爲此,人們在艾山腳下爲龍女修建了娘娘廟。天下廟宇,都是廟門朝南的,娘娘廟也不例外,誰知就在竣工的那天夜裏,娘娘現了真身,拔下頭上的金簪把廟門撥向東方,龍女娘娘多麼眷戀她的東海故鄉和親人啊!此後,據說每當遭遇旱災,人們只要到廟中祈雨,就會有求必應,靈驗異常。傳說艾山腳下的廟上村,就是由娘娘廟演變而來的。

當地居民每年一直就有清明節艾山登高祭祖的習俗,到娘娘廟燒香,也意在期盼事事如意、平安健康。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龍女娘孃的信仰,實則是對人間真善美的追求,即便歷經歲月洗禮,這一點也永不會改變。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