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19字|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

  閱讀導航

  前言

  四大會計事務所即將“統治”世界?至少澳大利亞

  會計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會計了

  澳洲聯邦政府成了“四大”諮詢業務的“現金奶牛”?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四大”大而不倒?

  前言

  曾幾何時,會計工作還被視爲是一項極爲平淡無味的工作,但可以稱得上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現如今,一切早已經時過境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成爲了巨頭,在商業世界中佔領高地,運籌帷幄。但這樣真的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嗎?

  不一定。

  “四大”成爲一隻看不見的手,指引着澳大利亞人的生活。

  而這隻手將我們引向哪裏,不知道誰的心裏能似明鏡般透亮。

  1

  四大會計事務所即將“統治”世界?至少澳大利亞

  對,沒有看錯。不是銀行,而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德勤(Deloitte)、普華永道(pwc)和安永(Ernst & Young)。

  如果你經營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你就必須使用“四大”的服務。如此一來,“四大”就有了穩定可觀的現金流,得以通過大舉收購而進入新的業務領域,例如網絡安全服務、規模較小的諮詢公司、廣告營銷公司、律師事務所等等。

  上個財年,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收入近78億澳元,年利潤以11%-15%左右的速度增長。

  “四大”在澳大利亞已經變的舉足輕重,“四大”在澳大利亞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大。公司審計、政府建議、非營利組織、房地產、市場營銷,隨便你怎麼要求,“四大”都能爲你服務。”

  當我們再次審視“四大”的時候,“四大”能做的、甚至說擅長做的早已不僅是查公司賬簿了。雖然傳統的審計和會計角色依然存在,但他們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展到商業和政府的各個方面。

  “四大”將自己定位爲多元服務公司,通常不會對任何事情說不。如果你帶着市場營銷和房地產開發的機會來找他們,他們也會願意與你深入探討提供服務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不僅僅是大公司依賴於“四大”的建議和專業影響力。“四大”更是已經成爲政府的一種顧問,向希望得到支持而不是獨立評估的政治家和官僚出售他們的服務。

  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依賴“四大”給出的報告和分析來支持其政策決定。澳大利亞經濟、全球經濟都已經與“四大”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沒有“四大”的參與,就不會有重大的政策變化。主要的基礎設施投資、交通運輸政策、核政策,幾乎你能想到的一切很可能都是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建議推動的。

  過去五年,畢馬威“幾乎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在此期間,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率僅爲3%左右,這顯然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否則僅“四大”中畢馬威一家最終也能接管世界。該公司在幫助澳大利亞政府提供服務方面是有爭議的,但這部分業務的價值,在2017財政年度就超過了5億澳元。

  澳大利亞社會上使用畢馬威服務的範圍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雖然在一些國家,畢馬威只與企業合作,但在澳大利亞,畢馬威更是與企業、非營利部門和政府部門有深入合作關係,合作範圍主要集中在諮詢業務版塊,這也是澳大利亞“四大”增長動力的重要部分。

  在過去四年裏,德勤也已經收購了超過28家公司,從身份安全公司到虛擬現實插圖公司,無所不收。

  安永也收購了一家稅務律師事務所、兩家數據分析部門和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等。

  普華永道(PwC)收購了主導基礎設施項目的公司,還收購了一家廣告公司的股份。

  至於畢馬威,它在過去四年裏進行了16次收購,從工程到市場研究,幾乎面面俱到。

  這些公司在飛快的運轉,沒有人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問題。至少,在事情出了岔子之前,沒有人意識到。

  例如,2017年奧斯卡頒獎禮壓軸時刻,由於拿到錯誤的信封,頒獎嘉賓把本該屬於《月光男孩》的最佳影片獎項發給了《愛樂之城》,造成世紀烏龍,全球爲之譁然。負責此次頒獎禮計票工作的就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

  沒有人知道普華永道在統計選票,直到出錯爲止。

  “四大”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也不需要發佈財務報告。

  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如果一切正常,就沒有人會注意到。但如果事情出了岔子,就可能擾亂未來。

  當今這個時代,“四大”已經擁有了前所未有規模的商業優先權,但其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相當有限,更不用恐懼於失敗所帶來的後果。如此這樣,“疏忽與揮霍” 的行徑,往往就會恰如其時地出現。

  比如,英國有兩百年曆史的建築業巨頭佳利來(Carillion)在2018年初破產倒閉,畢馬威卻在其最後一份年度財報中認可該公司“至少還可以生存三年”。財報出具後僅三個月,佳利來轟然倒塌。4萬多名員工被迫面臨失業,股票投資者血本無歸。過去19年,畢馬威一直爲佳利來提供審計服務,收費2900萬英鎊。

  2017年,畢馬威還曝出另一樁駭人聽聞的醜聞。畢馬威2011年被聘爲美國米勒能源公司的外部審計師,並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過高(超過100倍實際資產)地預估了該公司的資產,進而導致了投資者對該公司價值的判斷。

  2018年,普華永道被美國地區法院判罰6.25億美元,創出了史上最高的會計師事務所罰單紀錄。該事務所被調查出在審計過程中疏忽大意,未能發現阿拉巴馬州銀行Colonial Bank的重點客戶存在大規模欺詐舞弊行爲,助推該銀行於2009年宣告破產,從而令訴訟原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

  2017年10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佈安永將支付1180萬美元了結對美國油服巨頭的審計失職指控。2010年,安永遭紐約總檢察長Andrew Cuomo起訴,指責其幫助雷曼兄弟粉飾財務狀況逾七年之久,利用“回購105”爲雷曼兄弟暫時性轉移資產達500億美元。那是當時近十年來美國官方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的最大規模的訴訟。數據顯示,在雷曼倒閉前的十年,安永從雷曼賺取了超過1.85億美元。

  2011年,德勤不僅身爲西班牙Bankia銀行集團的審計師,還負責制定會計賬目,完全背離了審計獨立性的基本原則。德勤還在Bankia的IPO招股書上宣稱該行已盈利,且財務體系健全。然而,這家銀行在IPO不到一年之後就因財務問題宣告倒閉。

  2

  會計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會計了

  會計的刻板印象掩蓋了這一職業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現代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計師的工作:獨立覈實公司財務記錄的會計師。這項工作對於向股東提供準確的報告,並最終維護整個經濟至關重要。

  我們都受到審計的影響。目前各國的經濟體系幾乎完全依賴所謂的“四大”。因爲它們的市場份額意味着,它們往往是唯一大到足以審計跨國公司的機構。

  作家兼獲獎記者理查德·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 在英國《衛報》發表的“The financial scandal no one is talking about”一文中,圍繞四大會計事務所展開論述,分析其與競爭對手、政府、職員之間的曖昧關係。並提出:最近的醜聞和金融危機表明,會計覈算失誤很容易導致數千人失業和數十億美元的紓困。

  今時今日,會計卻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會計了。

  它更像是一種諮詢行業,或者專業服務機構,審計只是其中一項業務。這也造成了利益衝突,因爲這些公司正向它們理應獨立審計的同一家公司出售價值百萬千萬的商業建議。

  當前世界經濟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更好、更有力、更有效的審計。但恰恰在那時,審計師已不再執着於初心。

  雖然“四大”在各個場合都會強調基礎業務的重要性,堅持認爲審計和算出正確數字是自己的業務核心,並會衡量任何諮詢關係從而避免進行糟糕的審計。但事實上,在一個沒有多少公司可供選擇的市場中,糟糕的業務表現不會成爲生死攸關的問題。

  “關鍵績效指標”的前兩項往往是“收入增長”和“提高利潤率”,其次是顧客與員工滿意度。而社會想真正想從會計師那裏得到的,揭露虛假會計、欺詐、逃稅、對經濟的風險等都不是其優先考慮因素。

  而那些就職於四大會計事務所的畢業生中,很少有人能滿懷激情地致力於根除金融違規行爲,以使資本主義變得“清白”。包括中等職員在內,他們的動機是良好的收入前景,再加上對於商業精英世界的嚮往。

  審計的核心業務在更具有吸引力的代替品面前顯得格外枯燥無味,而許多會計師則渴望着那些傳統業務所不具備的興奮感。沒有人願意被人描述爲一個令人乏味、缺乏想象力、缺乏主動性、沒有幽默感、無趣單調的傢伙,雖然上述這些情形對於大多數職業來說是相當大的缺點,而對於會計師來說,恰恰是優勢所在。

  可以說,如果有一件事能夠對會計師這個職業有利,那就是讓它“再次變得無聊”。

  但現實是,曾經他們都置身事外地審視着這個商業的世界,而現在他們卻都已經入局並且深研這個世界。

  3

  澳洲聯邦政府成了“四大”諮詢業務的“現金奶牛”?

  “審計不過是爲了獲取鉅額管理諮詢服務訂單而不得不提供的一種服務。”——身處會計界的專業人士許多人都聽過這句戲語。

  數據表明,行業翹楚“四大”的審計業務已經式微,而諮詢業務正當欣欣向榮。如何保證審計獨立性一直是問題關鍵所在,稅務和諮詢服務的高速增長,的確可能影響審計業務的獨立性。”

  越來越多的監管者擔心,如果當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諮詢服務時,無論其內部自我約束機制有多麼完善,都很難保證審計人員在需要對客戶財務運作進行嚴格審查時,不會因爲擔心失去利潤豐厚的諮詢生意而放任不軌行爲。

  在會計師業界也的確發生過爲了保住諮詢收入而‘放低’審計標準或‘忽視’財務問題的案例:2001年,安然公司付給安達信的5200萬美元的報酬中2700萬美元是用來支付諮詢服務的,2500萬美元纔是用來支付審計費用的。諮詢帶來的利潤比審計本身要高。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澳大利亞,還是在全球審計市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相關數據顯示,澳交所200上市公司中超過95%的企業均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計。

  同時,由於諮詢業務增長迅猛,審計幾乎成爲這些事務所的“副業”。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帶來的營收只佔總營收的14%至21%。

  如果有一家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需要從審計、稅務、內控到融資、戰略、運營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四大”能以部門協同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而普通諮詢公司這方面就會受制於較高的人力成本而給不出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時也無法在綜合性上與“四大”匹敵。

  而澳大利亞聯邦公共部門購買的顧問諮詢服務業爲“四大”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2013年至2017年間,“四大”拿下了價值17億澳元的合同。這筆大訂單,甚至讓聯邦政府也被冠上“現金奶牛”的稱號。

  去年9月,工黨要求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調查這些公司獲取政府合同的方式,特別是有中小企業參與招標時,審計市場競爭的結構和水平,以及這些公司快速增長的諮詢部門與其傳統的審計部門之間的衝突。工黨還在書面請求中強調了“立即關注”的一個領域——“四大”首席執行官舉行了兩次私人晚宴。

  之後,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對德勤(Deloitte)、安永(EY)、畢馬威(KPMG)和普華永道(PwC)是否以卡特爾或反競爭方式出售審計和諮詢服務開展了初步調查。ACCC聯繫了四家會計師事務所,獲取了業務約定書、提案草案和其它與公共部門工作相關的說明等信息。

  澳大利亞公司和金融服務聯合委員會(The joint committee on corporations and financial services,以下簡稱:委員會)於2019年2月14日(週五)發佈報告稱,多年來,澳大利亞審計市場一直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同時呼籲相關機構對整個行業進行“嚴格審查”。

  在報告中,澳大利亞公司和金融服務聯合委員會指出,審計市場應接受“嚴格審查”,對諸如“市場支配地位”、“利益衝突”等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同時,委員會呼籲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採取新的措施,對審計質量進行評估,以便推動實現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審計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直接點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業務部門,表達了對四大喪失獨立審查機構地位的擔憂。

  委員會指出:“風險主要表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由於擔心商業利益受損而不願對他們所審計的公司賬目和風險持無所畏懼的態度。”

  但近日,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表示,將終止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可能存在的壟斷行爲調查,稱“僅衝突”並不足以被視爲違反競爭法。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道,ACCC主席Rod Sims在一封信中寫道:“就之前掌握的信息來看,ACCC尚未找到可作爲採取進一步調查行動基礎的證據,而這些證據對於將案件提交法庭是必要的。”而信的接收方正是最早提出書面要求的工黨成員、財政部助理發言人Andrew Leigh和同爲工黨成員的Julian Hill。

  Rod Sims主席還在信中表示,ACCC有權對影響澳大利亞市場(包括資本市場)競爭的事項進行監督及調查,並在某些情況下提起法律訴訟。然而,僅僅是衝突還不足以被認定違反了法律。

  也就是說,在澳大利亞,針對“四大”的風波暫時平息,但會計師事務所賺得盆滿鉢滿的好日子還有多久呢?

  4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四大”大而不倒?

  可以說,現如今根本不存在能夠真正削弱四大會計事務所地位的競爭對手。而更爲重要的是,所有地區都有進行審計的法律要求,因此這是一個由國家保障的卡特爾寡頭壟斷組織。

  儘管經濟風險很可能是由於會計業務不精而導致,但是會計師很少需要爲這些結果承擔責任(對比“四大”被起訴次數與其客戶數量及利潤規模)。也就是說,四大會計事務所爲這個世界獻言獻策,卻不怎麼需要爲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競爭最大化和責任最小化爲這些精於算計的人提供了非常舒適的生活。四大巨頭的擴張速度遠遠快於他們所服務的世界。至2016年,四大會計事務所在全球150個國家中僱傭了89萬人,這一數據超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5家公司人數之和。

  但是,讓“四大”繼續在金字塔尖佔有一席之地所付出的代價卻無法計量。未來幾十年,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代價只會變得愈加昂貴。如果監管機構忽視了這些潛在危機,那麼它可能會帶來與上次金融危機不相上下的後果。

  針對當前現狀,各國提出的潛在改革方案包括:

  要求企業每6年至12年更換一次審計機構,再次僱用同家審計公司須經過四年的冷卻期;資產負債規模達到一定標準的公司,需要聘用兩家審計公司“聯合審計”,而其中一家必須是除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外的審計機構。

  終極策略更是包括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部門和諮詢部門分開,實際上將四大公司變成八大公司或十六大公司。

  由政府出資對主要機構進行審計,從而消除會計服務部門的利潤動機也是一種方案。

  但實際操作起來,任何改變都會遇到阻力。

  四大也並非無所準備,而是已經在加強某種防禦。他們甚至正在爲變革做準備,既然有些事情必須發生,那就坦然接受,並全力以赴的確保議程適合他們。

  畢竟,“四大”在其所涉足的行業中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他們的成員及前成員構成的無形的組織控制了全球會計產業的國際和國內標準制定,確保遊戲規則適合事務所和客戶。

  END

  事實上,“四大”不斷的擴張並不完全是利益驅使,一部分也源於其自身的危機感。現如今這個時代,可以說“顛覆”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常態和支配力量,“四大”這樣的巨頭公司也不能倖免。

  自動化顯然威脅到了他們早先最有利可圖領域的利潤,不論是稅收、審計還是法律,隨着時代的巨輪轟然而過,都承受着根本性的壓力。他們的業務範圍必須不斷擴大,並將重心轉移至不容易被時代更迭淘汰的領域,才能再輝煌下一個百年。

  其實,我們也不用爲“四大”勞心費神。

  畢竟“四大”聚集了世界上最精於計算、最善於謀略的人才,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給出方案的。

  更何況是關乎自身的大問題。

  聲明:文章謹代表作者星辰個人觀點,供交流探討及信息分享,與平臺及其他組織立場無關。

  文章參考來源:

  https://www.afr.com/business/accounting/2018-top-100-accounting-firms-number-crunchers-follow-the-big-four-into-advisory-20181104-h17h7i

  https://www.abc.net.au/news/2018-04-09/kpmg-deloitte-pwc-ey-diversify-and-become-more-powerful/9634774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18/may/29/the-financial-scandal-no-one-is-talking-about-big-four-accountancy-firms

  https://www.consultancy.com.au/news/737/big-four-accounting-and-consulting-firms-booming-in-australia

  https://www.afr.com/business/accounting/auditors-compromised-by-providing-consulting-work-asic-20190124-h1agav

  https://www.afr.com/business/accounting/deloitte-ey-kpmg-pwc-probed-by-accc-over-cartel-conduct-20190212-h1b5yk

  https://www.afr.com/business/accounting/the-acccs-cartel-probe-into-deloitte-ey-kpmg-pwc-difficult-to-prove-20190213-h1b7kg

  https://www.afr.com/business/accounting/accc-ends-labor-backed-cartel-probe-against-deloitte-ey-kpmg-pwc-20190403-p51ac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