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的金子是導演朴贊郁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不同於《我要復仇》和《老男孩》的陽剛氣質與暴力衝動,《親切的金子

》是陰柔的,是自我贖罪,尋找寬恕與渴望被救贖的。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提到「如果《我要復仇》是在討論社會論題,《老男孩》是杜撰的神話,那麼《親切的金子》就是童話。」

電影開篇是便是穿著聖誕老人服裝的唱詩班高唱讚歌迎接金子出獄,牧師端上的象徵純潔的豆腐被金子打翻,牧師露出詫異的目光,說了一句「金子你變了」,這一句話貫穿了幾乎整部影片。這一句話代表著金子復仇的開始。

獄中:金子是親切還是巫婆

十九歲的金子為救被脅迫的女兒,替殺害男童宏穆的白老師頂罪,在監獄中度過十三年。出獄的那一天,天空中飄著雪花,她卻穿著十九歲時自首入獄的波點裙子,或許是獨屬於金子自己的儀式感,在結束監獄生活的最後一刻,也是即將開始實施復仇的那一刻,紀念曾經的自己,祭奠即將逝去的「好心的金子」。

牧師希望用讚歌和豆腐給金子帶來贖罪和放下過去的儀式感,卻從不知道金子內心所需要的救贖是什麼。

電影中金子的親切讓人難辨真假,在開始的很長時間中,我無法判斷這種親切是真的,還是如同大多數人所說是為復仇的偽裝。

直到金子說自己用紅色眼影的原因是為了不再看起來「親切」,當懷孕的金子高興又興奮的找到欽慕的老師幫助的時候,我才開始相信,她有絕對真誠親切的一面,她也有著20歲姑娘所有的古靈精怪,只可惜這一切出現在監獄裡。

她用香皂讓欺負人的獄霸在浴室摔倒,利用拐角出的視線差向盒飯中加入漂白水,她順應著朝鮮女間諜的話,說著「生存就是為了戰鬥,生存就是和死亡戰鬥」,她能做出最好看的蛋糕,她也知道怎樣的演說最能打動人。

這是她在最可愛的年紀中做出的最為可愛的事情,她內心有仇恨,但是眼神中卻始終有著一種「上課講話老師唯獨沒有發現我並且還叫我做紀律委員」的小得意,這種古靈精怪的樣子是幾乎每一個走過青春的姑娘都有過的,金子也是一樣,她並不例外。

如果挑男朋友的眼光很好,如果沒有懷孕,如果沒有遇見這位老師,如果不在監獄,如果她願意,漂亮的金子或許會成為一個品學兼優人人都喜歡的學生,因為她懂得人心又明白自己。她可以用精彩的發言打動老師,會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到朋友,手段或許並不光明正大,但是在青春時代,暗搓搓的小動作才會被記得更久。很巧,這些金子都尤為擅長。

出獄後的金子,剪短了頭髮、抽著香煙,穿著黑色的皮衣、紅色的靴子,加上紅色的眼影,她用造型告訴別人她不再是「親切的金子」,她是要復仇的金子,但是作為一個漂亮的女人,即使復仇她也需要漂漂亮亮的槍,要漂漂亮亮的。

出獄:紅黑白的交錯

紅色的眼影、紅色的蠟燭、紅色的血,黑色的皮衣、黑色的槍、黑色的夜,白色的豆腐、白色的蛋糕、白色的雪、白色的紗布,導演用紅、黑、白昭示著贖罪、復仇和純潔,但是在一次採訪中,導演朴贊郁卻說道,如果用這種方式解釋電影會把它搞的很低級庸俗。

電影中大量的出現這三種顏色,在金子與女兒Jenny的對話過程中,背景以黑色為主色調,其中又會出現紅色的光暈,再變為全黑;顏色與金子的內心一同變化,當女兒抱住金子問她,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是否快樂,背景顏色消失,變成正常的環境。

或許金子心中的一切波動起伏只有女兒能夠打破,因為這是她心心念念牽掛的人,是她的天使。

「在法國,每當談話這樣中斷時,就是有天使經過」,每一個參與談話的人都抬起頭望著紅燭裝飾的吊燈,不知道是否看到天使,得到內心的救贖與慰藉,但很顯然金子沒有。

完成復仇,擦掉眼影,退去一身「生人勿進」的氣息,在她的幻想中見到了長大的宏穆,宏穆卻沒有給她開口道歉和解釋的機會,她緊張無措,暴力下的復仇結束了白老師的性命,卻無法真正的贖罪得到心靈的平靜。

金子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和她非常相像又理解她的天使——她的女兒。電影的結尾處,金子的女兒穿著米色的連衣裙,赤腳從潔白的雪地中向她走來。

如同每一個愛孩子的母親都會對孩子有所期許,金子也一樣,她希望女兒可以活的潔白。她送給女兒離開的禮物是潔白的蛋糕,用笨拙的英語說著「be white, live white, like this」。女兒吃著蛋糕,笑著仰頭嘗試吃到飄下的雪花,並說到「more white」。

這一刻,無法得到內心救贖的金子將頭埋進了自己親手做的白色蛋糕中,第一次主動接近潔白,卻也明白自己此生都無法潔白,不可否認,在這十幾年中,金子利用別人達成自己的願望,也正因如此她始終得不到內心渴望的救贖,這是一個無法破壁的死循環,從選擇進入的那一天,就註定了結局只能是達到目的——手刃仇人。

金子打翻豆腐,卻比任何人都更希望潔白的活下去;育樹膽小簡單,卻從未怕過金子也真心愛著她;白老師心狠手辣,卻信守承諾給Jenny送到了一個良好的寄養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心疼孩子,卻都更關注贖金的下落並要拿回曾經的贖金。

這世上沒有完人,也沒有固定的救贖模式,一塊豆腐、一片雪花都無法救贖人心,儀式感本應存在於每一次的人生大事件中,但是很遺憾,唯獨在尋求內心救贖之時,儀式感的潔白顯得虛假。

人們可以用星空下的求婚,記住愛情最甜美的一刻;可以看著到手的錄取通知書,記住自己曾經的努力;甚至可以在朋友圈互相大罵,記錄下好友變仇人的時間。

唯獨活的潔白無法具象化,因為潔白只在人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