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初期,中國人開始移居法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法國成爲華人移居歐洲的首選目的地。我也是在這個時候來到法國的。

從開始爲別人打工到自己經營企業,從法國小鄉村到時尚之都巴黎,從35 平方米的零售小店到掌管大型流行飾品批發市場,在法國的20多年,我從起步到成長,再到生意做大,這些都得益於中法友好和經濟交往的不斷繁榮。

1997 年,我加入法國華僑華人會,2016 年被推選爲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法國華僑華人會是擁有70 萬華人華僑的團體,是法國僑界成立時間最早、會員最多、影響最大的僑團。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法國華僑華人會已成爲溝通中法兩國文化、經貿、科技、情感、友誼的“彩虹橋”。

中法相親的感情基礎

在法國,有70多萬華僑華人遍佈各行各業,約佔法國總人口的1%。除了上世紀70年代從東南亞來到法國的難民外,多數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來到法國的新移民。他們爲發展法中經濟,促進兩國經貿交往,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多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法關係始終平穩向好,都在各自的對外交往中發揮着重要引領作用。法國是最早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兩國曾攜手開創了中西方關係的多個“第一”,“敢爲天下先”是兩國共有的特質。

2018年9月20日,爲傳遞珍愛和平和中法友好訊息,一尊緬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到法國參戰華工的雕像,在巴黎里昂火車站落成。雕像以中國山東普通農民形象爲原型,眉眼含笑間透出質樸、善良、寬厚的氣質。

中法關係 | 做好中法友好的“民間大使”

▲ 任俐敏接待遼寧省長。

銅像下方的銘牌上寫着“獻給一戰華工”的銘文。銘文說,一戰期間,14萬中國勞工應英法招募承擔戰地後勤工作,其中2萬人或戰死或死於疾病。1918年11月11日停戰協議簽署後,約3000名華工選擇留在法國,其中不少人選擇在里昂火車站附近的沙龍街落腳,從而形成最初的巴黎華人街。

去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不同場合多次表達對一戰華工的緬懷之情。“希望這座銅像的落成能將法國人和中國人的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銅像莊嚴地呈現在法國公衆面前,這讓法國華工後裔乃至整個在法華人社團倍感欣慰。

去年,馬克龍訪華前,專程看望了新出生的旅法大熊貓幼仔“圓夢”。訪華期間,他數次致敬“一戰華工”與“旅法華僑華人”, 雙方共同發表了《中法聯合聲明》,對中法關係的未來做出了戰略規劃。

中法關係 | 做好中法友好的“民間大使”

▲ 拜訪法國百歲老人翁先生。

“一帶一路”連起中法友好的歷史和未來

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首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而訪問的首站就選在了里昂,因爲里昂是古絲綢之路的終點之一。

2018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特意將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作爲訪華的第一站,馬克龍明確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爲傳承中法世代友好的淵源,去年我們旅法華僑華人舉辦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來促進中法之間的交流。

我們在社區和1200多名學中文的學生中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各種場合與法國人共同籌辦畫展、文藝演出和溝通活動,讓彼此在接觸和感知中增進互信理解。通過一場場人文交流活動,我們瞭解到法國不僅有全世界最早的漢學家,而且也是歐洲最早開設中文課的國家。這是古絲綢之路的貢獻,更是中法友好的最好見證。現在,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對中國感興趣,目前在法國有10萬人在學習漢語,有1萬多留學生在中國學習。

中法關係 | 做好中法友好的“民間大使”

▲ 2019年和巴黎3區區政府區長共同慶祝豬年,點睛。圖片作者:法國僑報(Le Pont)

我們這些海外華僑的新生代們生長在法國,受當地教育,我們要加強對新生代的培養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法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大家一起來當好中法兩國友好的“民間大使”。因爲我們比中國人更懂法國,比法國人更懂中國,我們瞭解彼此的喜好和風俗習慣,所以我們能做好,也是最能勝任的中法友好“民間大使”。

“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擔任中法友好的“民間使者”,是我們華僑華人和後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法建交55週年,我們將繼續利用自己的各種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向法國人講好中國故事;向中國人講好法國故事。

文/ 任俐敏: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