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子女教育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很多父母想要送孩子去美國頂尖大學讀書,那什麼樣的品質更值得名校的青睞? 這是家庭教育中要考慮到的問題。本文作者調查了近千名哈佛父母,選取139名哈佛家長的答案,通過簡潔的數據圖像,總結分析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性,對中國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注:本文轉載自公衆號“哈佛百家談”(ID:harvardparentstalk)

文丨 高式餘 編輯丨張凌鋒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家庭教育模式決定孩子成功的全貌

能把子女送進哈佛,哈爸哈媽們究竟是一羣幸運的父母,還是他們有着與衆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想必是公衆感興趣的一個問題。

如果僅僅是幸運,那麼哈爸哈媽,以及其他美國頂尖名校學生家長的育兒經, 爬藤經以及名校經,對於其他家庭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用,因爲幸運難以重複。就像買彩票一樣,如果幸運,中大獎了,就偷偷樂吧,沒有必要大書特書,教別人如何中獎。

如果哈佛學生父母確實有着與衆不同的教育模式,那麼他們的經驗和方法是可以借鑑和模仿的,甚至是可以重複的。

模式和經驗不同,經驗是個體的,特殊的,和具體的。而模式具有共性,是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雖然相對比較抽象,但是模式具有自己的核心要素,是可以複製和推廣的

現在, 利用各種形式分享名校經驗的較多,而系統介紹名校子女教育模式的很少, 幾乎沒有。我們有成千上萬的名校家庭, 每家的經驗都不會一樣。

我們看到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利用中國式嚴管嚴教,成功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的經驗, 也看到更多父母利用鬆管或者不管方式也能把子女送進哈佛或者其他美國頂尖名校的經驗。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蔡美兒(左)

這讓人越看越糊塗,不知道是管好,還是不管好。其實,這是盲人摸象的問題,都沒有錯,都是對的。

每家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但是,都是個體的經驗,從一家一戶的經驗很難概括歸納成一種教育模式。

可是,如果把幾十家,甚至幾百家的經驗放到一起,就可以找到共性的東西,歸納總結成不同的教育模式。

哈佛家長只是一羣幸運的父母麼?還是說他們有與衆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是後者,那他們的主要教育模式又是什麼?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哈佛家長微信羣, 對近千名哈佛家長作做了抽樣調查

本文就是139個哈佛家長的答案的總結。調查的問題,有的只能選擇一個答案,所有答案總和是100%, 在本文中用餅圖表示。有些問題可以選擇多種答案,其答案總和可以超過100%, 文中用柱狀圖表達。

我曾經對哈爸哈媽的類型進行了總結,大多數父母是溫情的牛媽,而不是冷酷的虎媽。是牛媽模式的情歌,而不是虎媽模式的戰歌,把子女送進了哈佛。

什麼是牛媽的情歌?

從哈爸哈媽已經分享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牛媽情歌是父母的大愛無疆,辛勞奉獻;是爸媽的陪伴無垠,任勞任怨;是儘早的鬆管放手,讓子獨立;是喚醒子女知恩圖報的感人旋律。

那麼,具體的牛媽模式又是什麼呢?

這正是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精養教育模式

後天培養孩子的軟實力遠比天賦重要

要說哈爸哈媽幸運,人們首先會覺得他們的子女特別聰明,大多是天才。

人與人之間,智商有別,這是事實。能被哈佛錄取的孩子,應該是比較聰明的,要不然,也適應不了頂尖名校的激烈競爭環境。

但是,究竟有多少哈娃是天才,看看哈佛家長對他們子女的看法吧!

從調查結果看,只有17.3%的父母認爲他們的子女是奇才,能被哈佛錄取,是因爲在某一方面特殊才能或者說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82.7%的家長認爲他們的子女是比較均衡的全材型,是成才的料,但是,還需要像哈佛這樣的環境,培養成才(圖一)。而這種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全材型學生,應該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一:哈娃學生類型比例

談到幸運,人們還會覺得被哈佛錄取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原因之一是在成績差不多的申請學生中,僅僅只有百分之幾的學生能被錄取,沒有被錄取的學生不一定差,僅僅是運氣不佳。這可能與人們對美國名校錄取標準不太清楚有關。

美國名校的錄取標準究竟是什麼樣的,沒人知道,人們僅僅知道是綜合的,但是,具體哪些指標,又各佔多少比例,大家並不清楚。

而且人們對美國名校錄取標準的理解,通常有誤區。常常用中國名校錄取標準,來解讀美國名校錄取標準。

中國名校錄取是根據單一的高考成績,而美國除了高考成績(SAT 或者ACT),還要看學生的軟實力,比如課外活動情況,個人素質和潛力個人作文,和老師的推薦信等。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如果僅僅看考試成績,能敢申請哈佛或者其他美國頂尖名校的,不會太差,應該都能在最低錄取分數線以上。

但決定是否會被名校錄取的主要差異是軟實力。在軟實力中,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獲獎多少和獲獎檔次又是最重要的。

下圖是哈佛家長調查報告結果之一。88%的哈佛學子獲得過州省級或者以上的比賽大獎,這些獎勵包括學校和課外活動(圖二)。無論是文藝才能,體育競賽,科技比賽,演講答辯,領導能力,還是個人素質上的獎項,都會讓申請學生脫穎而出,受到名校青睞。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二: 哈娃高中時贏過的獎勵

從這些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哈娃不是什麼天才,而是後天培養出的全材,他們能夠被哈佛或者其他頂尖名校錄取,主要是靠突出的軟實力,而這些軟實力也是後天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哈爸哈媽們能把子女送進哈佛,不僅僅是幸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有效教育模式。

中西結合創造新的教育模式

大多數哈佛學生來自美國,所以美國式的鬆管散養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大多數華人家長的首選模式。

但是,大多數華人華裔家長有中國教育的背景或者對中國應試教育模式比較瞭解,所以也有可能採用中國式嚴管嚴教模式。

究竟哪種教育模式,是哈爸哈媽們的最愛呢?數據顯示,不到5%的哈佛華裔家長採用了中國式的嚴管嚴教模式,而有更多的家長喜歡美國式的鬆管散養模式,但是,只有14.4%。76.3%的哈爸哈媽們,既沒有用中國教育模式,也沒有用美國教育模式,而是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教育模式(圖三)

他們把中美教育模式的精華,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爲了有別於美國的散養和中國的圈養模式,我們把這種中美教育的綜合模式,稱之爲精養教育模式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三: 哈佛家長的教育模式

中國式教育的優勢是書本知識教授多,應試教育理念,注重考試成績。父母和學校都主張嚴管嚴教,學生被動學習的比較多。

在美國學校裏,華人華裔學生,學習成績大多都比較好,顯示了中國式教育理念在知識學習這一方面的優勢。

美國式教育的鬆管散養,給孩子更多空間和時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尤其在中小學階段。學生也成天在學東西,不僅僅是那些能在考試成績上顯示出來的東西,還有許多將來學習,工作和生活要用的東西。

如果我們把考試成績稱之爲硬件,硬實力, 那麼,這些從考試成績上很難看出來的領導才能,團隊合作精神,愛心素質,自我管理,和動手能力,常常被稱之爲軟件或者軟實力。美國式教育給學生髮展軟實力的機會更多些

中國大學錄取看硬件,高考成績。當然,美國一般化的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在錄取學生時,也主要看學生的考試成績。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但是,美國名校的錄取,不但看過凸顯的硬實力,還要看具有特色的軟實力。如果能把中美教育模式的優勢融合到一起,相互取長補短,就可以形成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更具名校競爭力。

實際上,在美華人華裔,面對美國的教育體系,和我們中國教育的經驗,背景和理念,我們都在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用自己子女做實驗,把中美教育模式雜交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

由於各個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狀況,經濟條件,所在地教育體系,以及能夠花費在子女教育上的時間不同,最後,每家教育模式的結果也有很大差異。

哈爸哈媽的精養教育模式,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強勁的名校競爭力。能被哈佛這樣頂尖名校認可,說明精養教育模式是有效的

不同的哈佛家庭都可以把子女送進哈佛,說明他們的教育模式具有共性,是可以重複的。換句話說,精養教育模式是可以借鑑和模仿的

精養教育模式的精華

每種教育模式都有共同的要素,包括教育目標和結果,檢測指標和方法,達標的策略和實施方式,參與成員作用與責任。限於篇幅,我僅僅概括一些精養教育模式的精華要點。

精華1:挖掘內在學習動力,快樂學習

在精養教育模式中,注重挖掘和保護孩子先天性內在學習興趣。到了高中階段,72.9%的父母認爲子女的學習動力源於學習興趣 (圖四)。

當人們對於某個事情或者領域感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主動去學。學習本身是辛苦的,但是有了興趣,爲自己的愛好而學,學習便是快樂的。

依靠先天性個人興趣,作爲學習動力,並不是精養教育模式的特色,實際上,這是美國鬆管散養模式的可取之處。

精養模式的精華是在保護子女的先天性學習興趣的同時,挖掘和培養孩子後天性內在學習動力,讓子女懂得不但要爲自己的興趣而學,還要爲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學

54.7%的哈娃到了高中階段,他們的學習動力源於後天性內在動力 (圖四)。對於不感興趣的課程,爲了保持理想的GPA或者能與其他學生保持競爭優勢,也照樣可以學得很好。

這種學習動力是內在的,是他們自己要學,不是因爲家庭或者學校的外界壓力。同時,這種學習動力是後天的,是培養出來的。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四: 高中時學習動力來源

精華2: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學習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被人管理到自己管理自己的轉變過程。子女的教育應該是一個幫助他們培養自我管理理念和能力的過程。

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也應該漸漸地從主角轉換到配角,讓子女有機會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成爲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如果父母遲遲不肯鬆手或者不知道何時應該鬆手,大事小事都是父母管,子女獨立自主能力難以提高。

在精養教育模式中,98%的父母非常清楚自己在子女教育中作用, 做好配角。其中,54%的父母認爲教育應該以子女興趣爲中心,讓他們自己決定和安排學習和課外活動。44%的家長認爲子女教育應該以家庭爲中心,父母應該儘早從主角轉換到配角,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不到2%的父母認爲子女教育應該以父母的意願爲中心,父母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課外活動,他們遲遲不肯鬆手,一直到孩子高中畢業上大學,遠離家庭時,被迫鬆手。這樣做,會讓子女在適應大學生活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困難 (圖五)。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五 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精華3:鍛鍊領導能力

從哈娃的課外活動中可以看出,培養和鍛鍊領導才能,是精養教育模式的精華之一。近70%的哈娃在高中階段有機會擔任班級或者學生會幹部

在其他課外活動中,也同樣尋求機會培養領導能力和與人的溝通能力。有43%學生參加了演講答辯活動,可以大大提高能書寫和能言善辯的能力。這是領導才能的一部分(圖七)。

在精養教育模式中,哈娃通過參與領導才能活動的鍛鍊,讓領導能力有顯著的提高,並且得到社會的公認

有8.6%的哈娃是美國總統獎(Presidential Scholars) 獲得者,4.3%是青年議員獎(US Senate Youth Program) 獲得者 (圖二)。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這兩種獎是美國政府對高中生的最高獎勵,每年只有104名學生獲得青年議員獎,最多也只有一百六十一名總統獎獲得者。領導才能是獲得這兩獎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在美國頂尖名校中,哈佛的特色是重視和培養領導才能。具有領導才能特色的高中生,在申請哈佛時,這些特色對他們成功敲開哈佛之門,有很大的幫助。

領導才能是終生受益的技能,不僅僅是有效的敲門磚。哈佛對領導才能培養的環境和文化,是那些有抱負成爲各行各業高級管理人才的首選。

35.3%的哈娃選擇上哈佛是因爲哈佛對於領導才能培養的特色(圖六)。在哈佛的四年裏,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利用衆多的鍛鍊機會,把他們的領導才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哈佛這個人才濟濟的校園裏,很多華裔成功競選上不同的領導崗位。

在參加女兒2016畢業典禮時,很高興看到很多華人子女就坐在主席臺上。在2016級校友會的八人領導成員中(Program Marshal),有四名華裔,其中包括主席 (First Marshal)。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六 哈娃選擇哈佛的原因

精華4:培養名校未來的競爭力

什麼是名校競爭力? 簡單地說,就是除了考試成績以外的“軟實力”。這軟實力也可以被解讀爲成功潛力,領導才能,愛心品質,和個人特色.。

這些軟實力主要是通過課外活動,個人作文,推薦信體現出來的。至於領導才能,已經在精華三中做了描述。

名校錄取標準中,不但要看學生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而且還要看未來成功的潛力。學生達到同樣的考試分數或者GPA,有的已經接近全力,有的還是比較輕鬆自如,這反映出個人潛力是不一樣的。

比如兩個學生SAT都是1500分,一個學生基本沒有什麼課外活動,也就是說,可以把業餘時間都花費在準備考試上。

另外一個學生,是學校球隊的主力,基本上每天要練球或者打球,能夠花費在準備考試的時間要少得多,說明此人個人潛力更大,也許更聰明,或者是能有效安排自己的學習。

在哈佛家長調查結果中,所有學生在高中階段都參加了課外活動,沒有例外(圖七)。

名校競爭力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個人素質。名校不但要培養有成功潛力的,更希望這些未來成功人士具有愛心,能夠爲母校,爲社會,爲人類作出貢獻。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名校多爲私立,經濟來源之一是靠校友和社會捐贈。社會公益事業也需要有像微軟的比爾 蓋茲這樣成功人士的領導和經濟支持。

在哈佛家長調查結果中,參與最多的課外活動是能夠顯示愛心的志願活動,78%的哈娃參加了無報酬的社區服務(圖七)。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圖七 哈娃高中時參加過的課外活動

個人特色是美國名校錄取標準之一。換句話說,具有個人特色的學生才具有名校競爭力。個人特色可以通過個人作文或者其他申請文書反映出來,通過課外活動來驗證,老師推薦信來旁證,再通過面試來推銷。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美國名校錄取要看課外活動,但是,不知道看什麼。其實很簡單,是要看通過課外活動顯示出來的個人特色和素質。

用長遠目標打造人生贏家

上哈佛,上名校,不是子女教育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人生目標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短期目標是學業,中期目標是職業,長遠目標是事業。

學業目標是培養學校舞臺上的實力,以及達到職業目標和事業目標的潛力;職業目標是有一份心儀的工作,讓自己和家人受益;事業目標就是能夠成就自己想做的公益事業,奉獻於社會,讓社會受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早期二三十年主攻學業,中期三四十年忙於職業,退休後的二三十年可以集中精力在公益事業上。

事業可大可小,可以是簡單的義工,也可以像比爾蓋茨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慈善事業。當然,學業,職業,和事業之間,可能會有很多重疊。

不同的教育體系,教育理念,以及家庭的具體情況,讓人們的教育目標也有遠視與近視之分,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中視。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遠視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瞄準人生長期目標,注重學業實力和成功潛力的培養,讓子女不但有機會上心儀的大學,而且有潛力贏得職場上的競爭和成就想做的事業。

中視父母注重職場目標,希望孩子將來能有一份好的職業,尤其是處於社會中下層的家庭,每天需要爲生活打拼的父母,子女教育比較現實,希望通過教育,可以提升子女職場競爭力。

短視的父母,僅僅注重子女在學業上的表現,而且主要在考試分數上,子女教育急功近利,沒有中長期目標。非常不幸的是,持有這種短視教育目標的父母,不在少數。這有社會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理念的錯位。

哈爸哈媽的精養教育模式,注重學業實力和未來成功潛力的培養。學業實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

硬實力是指考試成績,軟實力是那些從考試成績上看不出來的人品素質,個人能力,愛心奉獻精神等。

這些軟實力就是在未來職場,家庭,和事業上成功的潛力。從精養教育模式的精華部分可以看出,哈爸哈媽們注重的領導才能,與人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愛心奉獻,以及上進心和責任心的培養,會讓哈娃們有很強的職場競爭力

但是,我相信大多哈爸哈媽們和我一樣,希望子女不僅有一份滿意的職業和幸福的家庭,還能成就一番事業,儘早盡多地回饋於社會,不辜負母校和社會對學子們的期待。

End.

聲明:本文資料源於哈佛家長調查報告,但是對於數據的解讀完全是作者個人一管之見,不代表其他哈佛家長。文章如有任何不妥之處,作者負責,與其他哈佛家長無關。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 哈佛生實拍6國學生"學習作息方式",結果出乎意料!

▶ 哈佛新校長上任首次開學演講:大學四年的21000小時請與這三類人同行?

▶ 虎媽的哈佛女兒:她的教育方式很成功,我將來一定也是虎媽!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耶魯Emily老師主講

《批判性閱讀前的必修課》

1元即可體驗!

藤校導師幫你告別低效閱讀!

讓孩子下筆如有神助!

限時優惠

點擊下方海報

1元體驗原價99元的課程

調查近千名哈佛父母,可借鑑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