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2018年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經濟環境雙優城市集中在這兩省

山川網:在前兩天推送的關於2018年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省份及城市排行中,我提到了一個觀點,叫做——了解城市,從關注城市各類軟指標開始。

所謂的軟指標,自然是相較經濟總量、人口總量、財政收入、基礎建設等硬指標而言的。相較於硬指標的高關注度,軟指標往往關注度較低,但是這些軟指標卻是真真切切能夠影響到一座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

冬季,因為多重客觀與主觀原因的結合,歷來都是一年中城市空氣質量形勢最為嚴峻的季節。翻看過去兩三個月的推送,我們基本上也有定期關注中國空氣質量最嚴峻區域,本年度霧霾再度圍城的情況。

那麼回顧2018年全年,中國各區域、各城市的空氣質量總體情況究竟如何呢。正巧,前不久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18年全年,國內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我們不妨就來找一找,那些經濟、環境雙優的「真宜居之城」。

1-12月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變化幅度排名

在公布2018年全年中國城市空氣質量的排名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2018年全年,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化情況。

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特定的階段,為了達到必要的經濟任務,在環境指標上做一定的妥協,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所謂不怕當下環境質量不佳,就怕看不到任何好轉的希望。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下表格中負數表示綜合指數同比下降(即空氣質量改善),正數表示綜合指數同比上升(即空氣質量惡化)。正向排名即去年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城市排序,負向排名即去年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小、甚至惡化城市排序。

空氣質量形勢最嚴峻的區域,一直以來都集中在以華北、東北為代表的中國北方地區。比較值得慶幸的是,2018年,空氣質量情況改觀最為明顯的,也同樣是北方都去。

排在榜單前兩位的哈爾濱和長春兩座東北省會城市,在過去一年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均超過20%,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緊隨其後的,就是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多座城市。在名單之中,我們發現了多座京津冀及周邊「2+26」空氣質量重點監管城市的身影。衡水、保定、邯鄲、長治、石家莊、邢台、德州都在此列,在持續的政策高壓之下,這些城市一定程度上都做到了為了環保指標「壯士斷腕」。

那麼說完了好的,我們還要說說不好的。在2018年生態環境部重點關注的169座城市中,絕大多數城市空氣質量都有所改善,區別只是改善幅度的高低。只有8座城市,在2018年空氣質量仍在進一步惡化。

其中,河南省上榜城市最多,共有4座,分別是信陽、駐馬店、南陽、漯河。這4座城市地處豫中、豫南地區,正好不在京津冀及周邊「2+26」重點監督城市的榜單中。這更加證明了,上文提到的晉冀魯豫四省空氣質量改善明顯城市,幾乎完全是政策之力。

特別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位於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倒數榜單第二位的常州市,這是2018年空氣質量惡化(綜合指數為正)城市中唯一的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按照當地媒體報道,2018年常州GDP預計超過7000億元,並計劃5年內GDP破萬億。

在這個敏感時期,環境指標出現明顯倒退,顯然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前些年在隔壁鄰居無錫上演的「太湖藍藻」事件,足可以成為常州的前車之鑒。藍藻事件對於無錫城市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直到今天該事件陰影仍未完全散去。經濟與環境之間如何抉擇,將是未來兩三年內常州的大問題。

1-12月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

上面說完了改善和提升的過程,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2018年空氣質量前20名城市和後20名城市的結果了。

先從後20位來看,如上文我們所說,全國範圍內空氣質量最差的20座城市,集中分布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5省。

其中,河北上榜5城,河南上榜4城,山東上榜2城,山西上榜6城,陝西上榜3城。以上5省,目前都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發展目標壓倒一切,另一方面環境問題帶來的弊端一日勝過一日。

空氣質量全國倒數第一的臨汾,巡視組、督導組、座談會、批評會在過去兩三年來來去去、循環往複,但是至今環保形勢仍然不見好轉。當地糟糕的政治及經濟生態,使得傳統的治理手法已經無法在當地生效。如果接下來不能採取強有力的雷霆手段,只怕來年倒數榜上仍是第一位。

經濟環境雙優,廣東、浙江成最大硬贏家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各類城市宜居榜單層出不窮。作為普通城市居民而言,「宜居」的最剛性基礎條件,就是經濟發達,環境優良。

在上文的2018年中國空氣質量最佳20城榜單中,沿海城市的表現整體要優於內陸城市。如果我們按照上榜城市的省份歸屬做下排名的話,有兩個省份表現最優,他們是——浙江和廣東。

其中,浙江上榜的城市共計5座,舟山、麗水、台州、溫州、衢州;廣東上榜的城市共計4座,深圳、惠州、珠海、中山。

浙江和廣東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民營企業最繁榮地區,中國兩大頂級城市群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腹地。能夠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將環保工作做到如此水平,非常值得國內各地區學習。

伴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青山綠水」的價值將會變得越來越高。這些城市的吸引力,也會在未來進一步釋放和擴大。

對於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取捨,最糟糕的結果莫過於,環境犧牲了,經濟卻沒發展起來。而回頭治理環境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地方政府更是無力承擔。這樣一來,當地居民,就會成為這一城市發展進程失敗結果的最大受害者。

新一線城市圈:濟南都市圈 丨 青島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瀋陽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鄭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漢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 丨 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數據 丨 國民消費大數據 丨 IPO數據 丨 土地成交數據 丨 全國篇 丨 廣東篇 丨 浙江篇 丨 陝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滬篇 丨 江蘇篇

城市:2018年快遞業務量 丨 2018年GDP數據 丨 廣州軌道交通 丨 吞併萊蕪 丨 中國超級樓盤 丨 宜居指數 丨 經營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業城市榜 丨 中國縣域指南 丨 各省龍頭行業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術企業 丨 初婚年齡提升 丨 漢江經濟帶

人文:水滸故里菏澤 丨 日本窮忙族 丨 蒼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晉冀魯豫 丨 擇城法則 丨 八次北人南遷 丨 東北企業家 丨 又沒有山西 丨 這幾班公交車 丨 城市書店數量 丨 文創第三城 丨 中國景區門票 丨 民謠唱過的城市 丨 一線城市十棟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