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中國式家庭」。

一個開採不盡的故事寶藏,一口挖掘不完的內容深井。

這不——

抓準“父母皆禍害”這個痛點,把中國式家庭的僞善無情戳破在了觀衆眼前。

國產劇《都挺好》爆了。

連帶着許多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也出圈了。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重男輕女的媽,不負責任的爸,外強中乾的“媽寶”兒子,成長坎坷的倔強女兒......

總有一款劇情,能與觀衆的個體經驗對應。

讓人不知不覺間就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不過再狗血的劇情,哪還能有現實來的荒誕不經?

同樣是現實主義,同樣聚焦於中國式家庭。

拍出46集擱電視劇裏,大火;

濃縮成3小時放大銀幕上,難說。

這周的電影院,有一部真實、深刻程度遠甚於《都挺好》的中國家庭影片——

《地久天長》

So Long, My Son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一個多月前,《地久天長》曾引起過不小轟動。

片子的男女主演王景春、詠梅同時拿下了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兩項大獎。

創下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的新歷史。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作爲王小帥導演“家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地久天長》被寄予厚望。

從創作到成片,歷時4年。

是一部再現中國當代歷程的家庭史詩——

上世紀80年代,劉耀軍(王景春 飾)和王麗雲(詠梅 飾)夫婦是包江機械廠的工人。

他們的兒子劉星和好友沈英明(徐程 飾)的兒子浩浩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一起長大。

兩家關係親如一家。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一次意外,劉星在和浩浩玩耍時溺水身亡。

而在兒子出事之前,浩浩的母親李海燕(艾麗婭 飾)處於自己的職務之需,勸說好友麗雲遵照計劃生育墮掉二胎。

失去獨子之後,劉耀軍夫婦又遇到國有體制改革後的下崗潮,失去了工作。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揹負着命運帶給他們的巨大痛苦,劉耀軍夫婦銷聲匿跡,輾轉來到了福建一個靠海的小漁村。

收養了一名養子(王源 飾),仍叫“劉星”。

無奈養子叛逆不羈,還未成年就離家遠去。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纔再次回到故鄉,揭開往事的真相……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影片最直接的觀感,就是服化道和場景非常用心,最大程度地營造出了年代感

筒子樓、喇叭褲、暖水壺、鄧麗君、紅標語、轟鳴的機器、工會舞廳……

幾個小工人躲在房裏偷聽“靡靡之音”,拖家帶口在舞廳裏跳着時髦舞曲,穿着灰藍的工作服在車間倒班工作,都被事無鉅細地給展現出來。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也許正是爲了更加完整、系統地組織起這些素材,導演採用了非線性敘事——

前一秒還是劉耀軍夫婦跪在醫院走廊外悲痛欲絕,後一秒就轉到了父親與叛逆養子之間的緊張對峙;

上一幕還是沈英明的妹妹沈茉莉(齊溪 飾)與曾經的師父劉耀軍的重聚,下一幕又跳回了車間裏工友們有說有笑、相互打趣的工作場景。

以流動的情感作爲串聯線索,使這段橫跨30年、人物衆多、細節龐雜的家庭歷史得到了一種韻律獨特的呈現。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在於它的真實。

而它的壓抑之處也在於它的真實。

全片多數時刻,王小帥在展現人物情感時總是內斂且剋制

例如劉星溺亡這樣悲劇性的段落,導演選用了一個高處俯瞰的長鏡頭。

一個大人們瘋狂奔向水邊抱起孩子的大遠景,遠到人物歇斯底里的哭喊和驚叫觀衆都只能聽得斷斷續續。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畫面大量留白,簡潔、有力又高級。

這種處理方式與劉耀軍夫婦深沉隱痛的人物命運相得益彰。

也使得一些情緒自然宣泄而出的片段,能夠更加精準地衝擊到觀衆內心。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十點君印象最深的,是茉莉在小年夜去劉耀軍家送餃子那場戲。

那時耀軍和麗雲剛剛經歷喪子之痛,房間裏沒了孩子的聲響,出奇地冷清。

三人尷尬地靜坐着,時間彷彿凝滯。

沒有任何預警,窗外的鞭炮突然打破了沉默。

觀衆藉由茉莉的視角,從忽明忽暗的火光中看到了耀軍和麗雲臉上引而不發的悲慟神情

自此,陰暗的冷光成了夫妻倆生活的基調,籠罩着他們無望的一生。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以至於多年以後,劉耀軍夫婦在回鄉的航程中遇到氣流顛簸,二人下意識地緊握住對方的手。

面對突如其來的小風波,麗雲自嘲:

是不是很可笑?我們竟然還怕死?

歷經不凡,仍是凡人。

這輩子苦成這樣,以肉身在捱命運揮下來的刀。

沒想到臨了,這條老命依舊割捨不掉。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不得不說,演員的出色表演爲厚重的角色注入了靈魂。

王景春、詠梅,渾然天成的影帝影后級表演

一個堅如磐石,全程沒有完整的哭戲,爲整個家庭提着最後一口氣;

一個柔韌如絲,看似脆弱溫順的背後,一聲不吭地擔下了所有不測。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就連戲份不多的王源,也在片中發揮得中規中矩。

不過中途再度出現拿回自己身份證的那場戲,乍一亮相時有點出戲。

畢竟人物離家多年在外漂泊,找個氣質更“社會”的青年演員來演可能更適合。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生命給了什麼,就承受什麼。

劉耀軍和王麗雲,是一代勤懇樸實的中國人的縮影。

電影裏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曾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故事 。

更難得的是——

《地久天長》不只停留在敘述個體的坎坷經歷,也有對時代變遷的回望與反思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如果說《都挺好》是對中國式家庭的縱向挖掘

聚焦於年輕夫妻、啃老族、養老、職業女性、家庭暴力等時下熱門話題。

那麼《地久天長》就是對中國式家庭的橫向延伸

展現了知青返城、嚴打、計劃生育、下崗潮、房地產興起等社會鉅變。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電影裏的很多橋段,都透露着一種並不陌生的魔幻現實主義荒誕感

例如麗雲被迫強制引產,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致使終生不育。

卻也因此成爲了政策執行的表率,評得了廠裏的先進榮譽。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再比如,當年深受體制戕害的劉耀軍夫婦,時隔多年回到故鄉依舊住進了筒子樓裏。

而早早辭職下海的沈英明搖身一變,如今已是坐擁千萬豪宅、享譽一方的地產大亨。

受時代所裹挾的人,被時代拋棄得最深。

每次一想到我們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就讓人無比唏噓。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追問個體與時代的關係,展現大時代的洪流裏小人物的真實命運。

是許多中國導演最爲熱衷的電影主題

如果仔細觀察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等第六代導演近兩年的作品,你會發現——

無論是《江湖兒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還是《地久天長》,導演們都在嘗試擴寬電影的容量,探索展現中國的更多可能性。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駕馭這樣的宏大敘事,很難避免主題先行

《地久天長》就有這樣的問題:導演太有表達欲,把3個小時塞得太滿。

青春、喪子、下崗、離鄉、回鄉、和解......

人物生命歷程中的幾個歷史性時刻一再被“符號式”地嫁接進了故事裏。

儘管鏡頭和畫面極盡簡練,一些人物對白還是略顯生硬,感覺像是在完成導演交代的“金句任務”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後期人物進入老年階段後,敘事更是完全失控。

導演放棄了交叉敘事,連帶着放棄了先前的剋制。

一味地煽情,不斷地和解。

兒子死亡的真相終被揭開,失散多年的老友還能相聚,離家出走的養子重新歸來......

彷彿一切傷痛都會痊癒,友誼終將地久天長。

噗!

那電影前半段對時代的批判和反思算什麼?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有瑕疵,有遺憾。

但毫無疑問——

《地久天長》是一部難得的國產佳作。

哪怕計劃生育、下崗這些特定的歷史語境如今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可它們仍舊在每個人的生命體驗裏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時代烙印。

這些真誠記錄歷史印跡、真切關懷個體命運的藝術作品,也在不斷地提醒着我們——

不要無視那些被時代巨輪甩在身後的人,那些善良、埋頭活着的普通人。

不要忘記,他們也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不懂炒作的「良心國片」,真想捧紅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