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轉眼間AMD的Ryzen銳龍處理器上市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其股價也因爲銳龍的強勢逆襲而累計增長將近300%,兩年時間AMD可以說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可如果在兩年前,有人告訴你AMD要會讓Intel陣腳大亂了,相信不少人都會一笑而過。

  在銳龍登場之前,開着推土機的AMD已經被英特爾碾壓了好長一段時間,市場佔有率都非常低,甚至多個季度還出現了虧損。而在DIY圈子更是一直流傳着"i3默秒全,i5轟成渣"的說法。而今天,卻已經開始流行另一種說法了“R5秒全家”,可見粉絲對銳龍的認可程度。

  AMD開啓逆襲之路

  自從銳龍處理器發佈以來,AMD就開始了逆襲之路。通過兩代銳龍系列處理器,AMD成功在玩家心目中樹立了“價格實惠”、“核心夠多”、“高主頻”、“性能不輸Intel”、“散熱器良心”的產品形象,再加上搭配的主板價格也十分友好,得到了廣大玩家的一致認可,其在市場的佔率也不斷上升。

  就拿Steam平臺上的AMD處理器佔比來說,最近幾個月都處於穩步提升中。去年11月份在17.21%,而到現在已經18.02%了,雖然總數還是低於英特爾不少,但總體的趨勢還是利好的。要知道在去年1月份的時候AMD處理器佔比僅8.03%而已,不過伴隨着AMD第二代Ryzen銳龍處理器的發佈,其佔有率開始不斷的提升。

  歷經了幾年的打磨,AMD Ryzen 銳龍系列處理器的確展現出了該有的實力,在單核性能上終於有了大幅提升追趕上Intel的底氣了,多核性能因爲核心數量和SMT超線程的加持更是非常不錯。再加上不鎖倍頻的設計,讓超頻玩家擁有了更高的可玩性,喜歡折騰的玩家還能對處理器進行超頻,以獲得更高的遊戲幀數以及更好的遊戲體驗。無論是新裝機的遊戲玩家,或是舊機換新的玩家,都願意垂青AMD銳龍處理器的性能。

  例如價格相近的Ryzen 5 2600與最近正火的i5-9400F,憑藉更出色的多線程性能,以及先上市搶佔先機的優勢,Ryzen 5 2600在京東的銷量以及增量都是遠勝於i5-9400F的,Ryzen 5 2600的銷量比i5-9400F高了20倍...可見其優勢之巨大。

  牙膏廠的後知後覺

  不過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英特爾的所作所爲。從二代酷睿開始就一直擠牙膏,代表Tick的Ivy Bridge進入了22nm時代,帶來了TDP降低的變化成爲了最大亮點。而作爲Tock的Haswell核心顯卡的性能提升成了亮點。

  然後,在14nm工藝更是經過多年的改進以及優化才能推出,Intel至此開始走起了“製程-架構-優化”的策略,從六代的i5 6400到七代i5 7400,兩者之間的性能更是接近原地踏步。

  以前測的1代~4.5代酷睿i5性能提升對比(數據源:PConline CPU測試)

  可以看到,到了從2代酷睿開始,英特爾的處理器就進步極爲不明顯,所以當時還有說法2代i5再戰個五六年不成問題。

  直到AMD銳龍施以壓力之後,英特爾纔開始重視玩家的訴求推出有所改變的八代和九代的酷睿,並少見的可半路殺出了14nm工藝產能短缺,短時間八代酷睿處理器全面漲價,再加上玩家對英特爾的不作爲(擠牙膏)其實是一直都有所詬病的了,所以等AMD終於推出性能這麼強大,而且價格實惠的銳龍系列處理器之後,都紛紛轉投AMD陣營,AMD Yes!

  AMD開啓反超模式

  而就在上個月中旬,歐洲媒體報道稱,對Benelux(即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簡稱)市場的研究顯示,2年多來,AMD處理器的市場份額正處於逐步上升的趨勢,兩者的份額差距已經縮小到10%以內。

  預計在不久的三代銳龍發佈後,AMD將在Benelux實現對Intel的反超,成爲繼德國之後,總銷量打敗Intel的第二大地區。而基於德國當地最大零售商Mindfactory的統計得出,截止去年11月,AMD無論是銷量還是銷售收入,完成對Intel雙殺。

  至於國內市場就更是一目瞭然了,就連英特爾長期稱霸的筆記本電腦市場,如今都有了AMD的一席之地,可見AMD的勢頭之猛。當然這不僅是因爲AMD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和優惠的價格,還有前面所說的英特爾14nm工藝產能的短缺以及多年不作爲的行爲帶來的影響。

  銳龍三代來襲

  不過不管怎麼說AMD銳龍的多核攻勢終究還是有成效的,雖然在第一代銳龍上市後,新x86架構在初期遭遇了一些匹配問題,涉及內存、操作系統、軟件等等。但到了第二代銳龍處理器製程工藝從14nm升級到12nm,“Zen”架構得到了優化,相同頻率下功耗降低了11%,相同TDP下性能提升了16%;主頻提高了,多核狀態運行頻率更高;內存支持頻率提高,內存延遲普遍縮短等等,所有的優化都朝着好的方向推進。

  臺北電腦展特邀AMD CEO蘇姿豐:銳龍/霄龍/顯卡齊飛7nm新架構

  而且AMD也即將給第三代銳龍升級7nm工藝,在工藝上重新領跑英特爾。另外已經有不少傳聞說基於全新的工藝,銳龍三代最高有16核32線程,同時內存表現、核心監測、頻率擴展等都有大幅改善,AMD銳龍的頻率也傳聞能逼近5GHz,這樣遊戲性能就可以達到更高的臺階了。

  同時,全新的X570主板將首次支持PCIe4.0,接口方面則是繼續採用AM4 接口,這意味着三代銳龍系列處理器可向下兼容300、400系列主板。所以,我們真的可以期待一下三代銳龍帶來的驚喜了。

  不單是這些,目前在高端HEDT平臺(發燒級平臺)上,高達32核64線程的線程撕裂者,也給了Intel的至尊酷睿當頭一棒,使得主流級與發燒級都逆襲英特爾,從其手上搶過來可觀的份額。而且目前在各種論壇、頭條的評論區中都能聽到不少極度看好線程撕裂者表現的聲音。

  總結:

  四年磨一劍AMD終迎來了絕地反擊的機會,不但在架構方面漸入佳境,在工藝方面也開始領先英特爾一步。如今二代銳龍處理器早已在市面上熱賣,三代銳龍處理器也即將到來,而英特爾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卻還在佈局當中,桌面處理器也才正式發佈了幾款而已,着實讓人感覺很無奈,還是希望兩家都能使用出了洪荒之力,畢竟那樣纔有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