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友家」計畫助無家者上樓。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方便非牟利機構引入過渡性房屋;為協助無家者解決上樓困難,社協推出「友家」社會房屋計畫,提供二十四個宿位,供無家者租住,計畫為期兩至三年。有成功申請計畫的租戶表示,宿位提供個人空間,租金較便宜,期望藉三年租住期積極儲蓄,為未來租屋打算。

資料圖片

翻新大角嘴四唐樓

社署資料顯示,本港無家者今年增至一千一百多人,過去五年人數升逾四成。社協獲發展商以低價提供四個位於大角嘴的唐樓單位,營運「友家」社會房屋計畫,為期兩至三年。每單位約六百呎,經過翻新及裝修後,單位設有六個獨立宿位,採用鋁架間隔,以防木蛩。社協表示,計畫共惠及二十四名露宿者,現已有逾半租戶入伙,租住期由三個月至三年不等,每月租金按綜援單身人士租津上限為標準,定為一千八百三十五元。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四十八歲的阿森曾露宿街頭四次,過去從事苦力工作時,常因開工不足,生活捉襟見肘,「試過無人工,一個月只有三、四千元。」露宿九年間,阿森曾成功入住露宿者宿舍,但住宿期最長只有半年,遷出宿舍後,往往因為不能負擔貴租,需要「再露宿」。

今月初經社協介紹下入住「友家」宿位,阿森笑言居住環境大幅改善,「宿位設計獨特,有個人空間」,期望居住宿位三年期間,能積極儲錢,離開宿舍後能成功租屋。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表示,不少露宿者離開宿舍後,因難以負擔市場租金而再次露宿,因此「友家」計畫會幫助租客儲錢,每月至少儲蓄二百元。他指,現時有十二萬單身人士輪候公屋,輪候時間長達二十多年,期望政府能牽頭設立專為單身人士而設的過渡性房屋,並延長露宿者住宿期至最長三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