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外出就餐時,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對着滿桌的飯菜不肯吃,一定要再點一份炸雞,父母沒有同意,小男孩就開始鬧脾氣,不停敲打桌子,這個時候,男孩父親說了一句:“你別再鬧,要是再鬧等會就不給你買遊戲機。”男孩聽後馬上停止了哭鬧,坐下來安靜地吃飯。

有沒有發現,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隨時可見。這邊爸爸用遊戲機去換取孩子不哭鬧;那邊媽媽用買一個玩具給正在不安分的孩子。


如此種種,其實是美國一種叫“積分獎勵表”的工具,以有形回報鼓勵孩子守規矩、做事情,不少中國父母、學校甚至教育機構受西方教育影響,也十分依賴這種工具。

不用外在獎勵,如何激勵孩子自覺做事,養成良好習慣?

01、“交易式”教育有什麼危害?


“大西洋月刊”曾在2018年期間刊登過一篇美國心理諮詢師艾麗卡·雷斯切爾關於“獎勵積分表”利弊分析的文章。她指出,把“交易”和“回報”引入家庭教育,不僅無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甚至會產生反效果。

一次,艾麗卡要求8歲兒子去照顧一下弟弟時,兒子卻回答說“你會給我什麼?”通過這件事讓艾麗卡意識到:積分獎勵表作爲一種強有力的心理工具,對孩子的內心有極大的暗示作用,8歲的兒子需要獎勵纔會去幫助弟弟,他已經習慣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即時的回報。也就是說,獎勵積分表雖然能讓孩子變得更有內驅力,能自覺把事情做好,但利弊也是相對的。

家長如果長期使用“以物易物”的教育模式,會讓孩子形成“我做這個,有什麼好處”的觀念,孩子很容易會把父母和他人的照顧與幫助視爲理所當然,還會產生自私、勢力的想法。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本來應該做好的作業、家務,就會變成父母給自己佈置的“有償工作”,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更會對親子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不用外在獎勵,如何激勵孩子自覺做事,養成良好習慣?


創騏君曾經歷過一次深刻的“交易式”教育。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爲了幫助我鍛鍊好身體,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於是在暑假期間提出了爲期2個月的魔鬼訓練--晨跑。每天上午6:30分準時起牀到離家三公里外的公園跑步。


爲了達到更好的效果,父親當時用了一張“獎勵積分表”,對我的表現進行評分,跑得好,能準時出門記5分,跑不好,準時出門記3分,既跑不好也沒能準時出門記1分,1個積分相當於2塊錢的獎勵。訓練結束時,我得到了100個積分,獲得了200塊的“獎金”。

爲什麼我會說這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因爲在那次以後,每當父母要求我做家務的時候,我都會先問一句:“這一次的獎勵是什麼?”


一開始母親會用一些糖果,零食作爲獎勵,久而久之,母親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在之後對我進行了一系列糾正教育,現在想來,還好母親及時糾正了我,讓我在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下成長。


不用外在獎勵,如何激勵孩子自覺做事,養成良好習慣?


02、如何修正孩子做事“談條件”的習慣


講了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一點:以有形回報鼓勵孩子守規矩、做事情的教育模式會對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有不好的影響。作爲父母,如果不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該怎麼做才能激勵孩子自覺做家務、做功課以及養成良好習慣呢?


答案是:用內在驅動代替外在激勵。具體怎麼操作?創騏君給大家分享3點建議:


1、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不能做什麼”效果更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語言具有較強的暗示作用,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行爲。如果家長總是用負面語言教育孩子,一方面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變得沒主見,缺乏行動力。


另一方面,負面語言只是阻住了孩子的行爲,讓孩子記住“不要”做什麼,而沒有從正面告訴孩子建設性的意見,即“你該做什麼”“你能做什麼”。

對此,家長應該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去引導孩子,多對孩子進行讚美與鼓勵,並且引導孩子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告訴孩子:“在別人說之前就把事情做好,這樣更棒,對嗎?”而不是對孩子說:“你總是習慣拖延。”

不用外在獎勵,如何激勵孩子自覺做事,養成良好習慣?

2、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你來幫忙洗菜,那麼媽媽做飯就會快很多,而且也不會感到無聊了”類似的讚揚,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爲和努力確實在發揮作用,這個家因爲他做了家務而變得清潔或節省時間,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對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有一定幫助。

這時,家長不是一味的支使孩子去做家務,而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這種良好的感覺,會讓孩子更願意做更多家務。

3、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家務去完成,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事情。


今天就分享到這裏,喜歡我的分享,請大家順手轉發、點贊,你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的鼓勵。

關注【創騏雲課堂】,我們每天爲你分享一篇乾貨文章,並有免費的學習音頻、視頻,希望你的每次到訪,都能得到收穫滿滿。

點擊下方鏈接,我們爲你網羅邱柏森、陸慧萍、尹文剛等多位家庭教育老師,爲你分享親自教育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