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這是事關617個生命的時間賽跑。

救護車上、急診室裏、手術檯上、重症室裏……連日來,3500多名醫護人員70多名醫療專家,爭分奪秒搶救傷員,與死神賽跑,盡最大努力防止因傷致死致殘。

驚心動魄,“搶救的每一秒都很寶貴”

儀器的滴滴聲、醫生研究病情的低語、護士記錄的沙沙聲……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裏,安靜的氣氛中透着緊迫。事故發生以來,部分醫護人員至今還未回家,困了就在值班室眯一會,沒有固定飯點,抽空扒拉一口就匆匆回到崗位。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在查看檢查結果。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醫生查看病情、出診療方案,護士負責吸痰、口腔護理、病情觀察、生活護理等全方位照顧,每小時記錄一次情況。家屬進不來,就把病人‘託付’給我們了。”重症醫學科護士長說。

爲爭取搶救時間,檢查、評估、術前準備、手術等交叉進行。 “搶救的每一秒都很寶貴,21日晚上我們科室四臺手術同時進行。”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萬政強3天只睡了五六個小時,眼含血絲卻精神抖擻。

“一個傷員送來時頭部多處重傷,我們在顯微鏡下手術4個多小時,清理出20多塊碎玻璃、碎骨頭,終於把這條命搶了回來,目前病人病情穩定。”萬政強一邊介紹救治情況,一邊忙着給重症病人檢查病情。

截至23日7時,鹽城全市16家醫院共收治傷員617人。爲了讓每一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醫護人員全力以赴。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在詢問受傷羣衆身體情況。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走廊裏放着幾張加牀,牀邊或站着、或坐着病人的家屬。“麻煩讓讓,麻煩讓讓”,響水縣中醫院病區的護士拿着棉籤、藥水等,走路帶着小跑,抓緊爲病人進行護理。

掏出手機,該病區一位護士的運動軟件顯示,21日她步行4.3公里。護士長李響告訴記者,得知事故發生後,所有在外的、輪休的醫護人員全都回到崗位上堅守。

衆志成城,“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張:2、17;王:3、19;楊:1、8、15、12”23日下午,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黑板上的一串數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數字代表病人,姓氏代表醫生,一張黑板上記錄了“生命的託管”。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在對受傷羣衆進行治療。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問起病患情況,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鄒其銀脫口而出:1號,多發傷,主要爲右上臂骨折,凝血功能障礙;2號,脾破裂……

3天來,鄒其銀一直戰鬥在救治崗位,困了就在值班室躺一會。23日中午12時,他匆匆趕回家吃了兩口飯,換了件衣服,13時20分又趕到醫院救治傷員。

讓鄒其銀感到欣慰的是,醫院收治的幾十位傷員,目前生命體徵平穩,暫無生命危險。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鄒其銀告訴記者,醫院緊急動員了100多名醫護人員,騰空40餘張專用牀位,爲每一位傷員各配備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專家會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無縫銜接整個救治環節,確保爲傷員提供最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鄒其銀在詢問受傷羣衆身體恢復情況。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不僅鹽城本地醫護人員團隊作戰,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江蘇省衛生健康委還抽調各地專家到現場指導救治。

滴滴,滴滴……江蘇省人民醫院一位被安排到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生,手機的震動幾乎沒斷過。彙報情況、上傳片子、在線會診……這名支援醫生忙碌之餘打開一個名爲“鹽城爆炸救援”的微信羣,消息不停地上移、上移,“幾分鐘不看就新增上百條工作消息。”

“很多傷員都是複合傷,既有爆震傷,又有灼燒傷、呼吸道損傷,處置不當極易引發二次損傷。”第一批趕來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孫青芳說,爲了讓治療更加科學精準,多學科專家團隊聯合會診,爲每一位傷員制定專門救治方案。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第一批趕來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孫青芳(右二)等醫護人員在檢查受傷羣衆恢復情況。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爲組織最強力量全力救治傷員,國家衛生健康委23日再次派遣由3位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赴江蘇鹽城,爲危重症病人會診,提出下一步治療措施。

“整個看下來,這次救治組織嚴謹、搶救及時、醫療準確,整體上病情比較穩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院士說,當晚他們還將上手術檯,對多臺手術進行現場指導。

一人一策,“不僅挽救生命,更要增添希望”

“我們來看看你的眼睛有沒有問題,可能會有點疼,但我們手上有數,不會對你造成傷害,儘量配合一點好嗎!”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裏,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醫生張薇瑋將敷貼輕輕地貼在病人眼睛上,塗好耦合劑,開始做眼部B超,確認玻璃體是否積血。

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醫生張薇瑋(右)、李健在對受傷羣衆進行檢查。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這個病人要重點關注視神經管,左眼眼球下方有些水腫,情況平穩後可進行眼部探查。”張薇瑋根據檢查情況,提出下一步治療建議。

另一邊,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醫生李健一邊會診,一邊記錄病情,“所有病人的情況都要記錄,晚上進行彙總,確定下一步診療方案。”

作爲第二批趕往響水的醫護救援力量,張薇瑋、李健22日抵達響水,“好多人都是在外地開學術會議,接到緊急通知後,各自從所在地奔赴響水。”

“我們不僅要挽救傷員的生命,更要給他們增添希望。”張薇瑋告訴記者,經過前期生命搶救之後,很多傷員對眼睛損傷的關注度提升。一方面,心理干預非常重要,尤其重點病人要進行重點的心理干預。另一方面,在情況允許下及早進行二期手術。

“目前工作重點逐步由急救期轉向恢復重建期。”江蘇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朱寶立表示,下一步將對職業人羣、應急處置人員、周邊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對事發地及周邊地區的飲用水、食品、空氣進行監測,對傷員進行疾病監測。同時,還將對受傷人羣進行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

連日來,一些事故中受輕傷的羣衆陸續出院,與家人團圓成爲撫慰傷痛的最好“藥品”。

“這幾天每天都有輕傷者出院。”響水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桑友榮說,輕傷者大多是切割傷,經過清創縫合,很多病人恢復良好。

截至23日記者發稿時,所有救治的617個傷員中,已出院23人,143人留治觀察。通過治療,重症人員數量在下降。

來源:新華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