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直取茶湯】我要的心境...就想喝好茶

 

【現今茶席,有些都講究茶具的名貴,氣氛的雅緻,卻忽略了喝茶的真正目的在於如何砌出一杯好茶,前陣子跟了一位茶湯達人喝茶,我受教不少,】

直取茶湯

我要的心境...就想喝好茶

 

 ( 砌茶的步驟不再述)

今日特輯:

                     

喝茶 著重~

茶葉的量,水質,水溫,茶壺土胎質地,注水的流速,都會影響展葉的時間,

茶的氣韻骨架隨著沖泡, 在第一時間就形成了

 

 

此時心境的如何歸宿,著聞喝,亦能影響茶質的展現

也就是說~砌出一杯好湯時,也需一顆能覺受茶湯的心 來感應,

相應茶師的心意者,需有足量生活累積及品茗經驗

(心夠靜...自然能享受到茶中之景)

 

品茗時,

喝的是茶湯的特質, 土地的滋養, 大地尊敬

乃至感受到茶的生長環境, 週遭草氣息能沁至茶葉之中

當你喝出茶的況味時, 便已將自己融入茶的骨架裡,

此時是你與茶湯之間已互相品味了

 

(日本戰國時期茶道~貴族講究昂貴的茶具與豪華的擺設,

茶聖~千利休強調喝茶的質樸心境,自然脫穎而出,

成為平民百姓愛戴的對象

高人氣勝過豐臣秀吉,因而引來殺身之禍)

 

煮茶經驗裡,

水溫流動與茶葉的交融過程,憑著香與氣釋出,就可判斷茶的架構,

氣到味,香也就到位,此時身心進入一種澄明的透亮.也就是清明境地.

可以感知香型發散的範圍,其發散的層次,

欣賞時可分成中段、尾韻、底韻三段的律動

 

一般聞香的習慣幾乎只聞主香而己,通常會忽略延伸的尾韻與通透的底韻

尾韻的凝聚會如絲般帶勁,挺聚在鼻,香消後尾氣穿眉

底𩐳除了香淸之外,氣帶透亮,杯底的清透來自焙火的清透亮,亮是焙茶師的極致展現.

 

一般泡法技巧,只能泡到清、透而己,氣要透亮必須靠茶人的心地光明的心境才行

 

茶在壼中推衍如電光走石

水的浸潤曼妙舒展,絕不可過了

過了就回不了

一缐之隔可以是短暫飄渺的青春氣息一過,如早衰的少女

也可以見到清秀佳人的細韻𥚃甘甜活潑生動

 

 

茶的特質也因心情轉化不同,

煮出不同的茶性,也就是說不可能同一款能煮出相同個性的菜湯,

如此的變化萬千沖泡詮釋,品飲者入関賞韻,

也是茶與人之間靈動的微妙之處

 

茶貴清、清有格,底韻的清透是茶最好的質地,

茶的美好香甜,須從清透的基底延伸

底清香就正而不濁,透氣爽而不滯,亮能釐清

茶的清透來自原始種植環境,

地力好栽種得法、毛茶、焙火,到沖煮一連串無誤的過程,

才能成就稀有的茶質

 

 

 

皎然嗜茶、戀茶、崇茶,一生與茶結伴,在歷代詩僧中他寫的茶詩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爂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

  好看畢竟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此物清高世莫知”,詩人確信飲茶可得道昇天,並以丹丘生得道昇天作為結尾註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