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摩洛哥旅行------意猶未盡的奇妙之地之卡薩布蘭加

 

在還沒造訪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  之前

這座城市已經用電影主題曲和電影中的片段,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種下了一個想像中的北非神袐風情。

後來發現「北非諜影」根本全程在好萊塢攝影棚拍攝後,

我更加好奇真實的卡薩布蘭加到底是怎樣的城市。

 

實際到了卡薩布蘭加後發現,她是個比想像中還要現代化的城市,

說真的跟「神祕的北非風情」扯不上什麼關係。

(卡薩布蘭加五個字比城市本身更有魔力倒是真的)

我既逛了超大的購物中心,順便幫別人買了星巴克的城市杯,

也經過了小山坡上一棟棟蓋滿渡假別墅的濱海安法區。

市中心的卡薩布蘭加交通繁忙,塞車塞的一塌糊塗。

但她同時也保有舊城區雜亂的街道,和郊外破舊的公寓。

亮麗和老舊同時並存,我居然想起臺北似乎也是這個模樣。

 

行政中心的高塔。

 

在摩洛哥的行政中心可看到摩洛哥的三種官方語言。

依次是阿拉伯文,柏柏文,法文。

 

 

在行政中心遇到一羣孩子在玩球。我以眼神詢問「拍照嗎?」,每個都用力點點頭,

然後瞬間把球丟一旁擺好姿勢。速度之快令人驚奇。

我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心想,有沒有這麼愛拍照。。。

在摩洛哥如果要拍人,我習慣性的會先詢問。有些人是我無意要拍卻入了鏡,尤其是街景,

每次只要舉起相機,幾乎大多數成人都會轉過頭去,甚至遇過在車上的成人還用手遮住臉。

孩子通常相對熱情願意被拍,年輕人通常也無所謂。

只有一次例外,

在菲斯看到一個媽媽曬衣服,兩個捲毛洋娃娃孩子在一旁玩耍,

小的二三歲的孩子對著我們笑,就在我拿起相機準備拍照的當口,

大的八九歲左右的孩子跑過來急匆匆的阻止我。

我再問一次可以拍照嗎?他還是拒絕,於是就此作罷。

 

 

在新城區的市集經過一家書店,看不懂阿拉伯文的我覺得好神奇。

我想外國人看中文字大概也是這個感覺,

我看著阿拉伯文覺得像是畫畫般有趣。

 

 

 

曾被法國殖民過的摩洛哥處處可見法國人留下的痕跡,尤其北部甚過於南部。

卡薩布蘭加甚至被法國總督邀請來的法國建築師做都市計劃,

走在街頭也常有歐洲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 ,雖然老舊卻非常美麗。

 

 

 

卡薩布蘭加的路面電車。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上的法院,明顯的摩爾式建築風格。

 

 

 

繁華的卡薩布蘭加街景,看上去真的跟臺北沒啥兩樣啊。。。

 

到卡薩布蘭加的重量級景點就是哈珊二世清真寺,我曾看過大陸真人秀說它別稱

「海上清真寺」,因為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蓋在填海打造的地基上。

而且它也是少數開放非穆斯林參觀的清真寺,既收取門票也提供導覽。

行前一想到這輩子第一次踏進清真寺,心情真的超級興奮。

而站在它的正前方,宏偉的建築真正令人震撼。

 

 

這個天花板是電動天花板,跟巨蛋球場一樣可以在三分鐘內開啟。整座清真寺的

設計師又是法國設計師,走的是高科技路線,除了電動天花板,還有防鏽鈦合金大門、

超高宣禮塔、宣禮塔還有雷射光束可以射向麥加等等。

因為太高科技,所以當初蓋這座清真寺花了超多錢,甚至還向人民徵募,由警察負責收取,

但說真的,我在這裡只看到觀光客,反而沒看到在菲斯小清真寺中虔誠祈禱的穆斯林。

看不到建築物跟人民生活的關聯,於我而言這座華麗的清真寺也就只是華麗的清真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