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elle-daniel-1112030-unsplash.jpg

 

得到-陳海賢<自我發展心理學>課第4講之摘要與心得。

 

 

心理舒適區讓我們知道了改變的困難點在於,每個人都已經有一套自己的適應機制,要放棄原有的而重新去發展另一套適應機制,必須面對自己真實的愛與怕,才能改變思維與獲得新經驗。

 

 

人的身體免疫系統會排斥不屬於身體的微生物,心理也一樣,它會自動排斥新的東西,以維持心理結構的平衡和穩定。

心理系統的本質就是焦慮控制系統。

 

於是,我們想要讓車運行,卻一隻腳踩著油門,一隻腳踩著剎車,就在這樣的空轉聲中,痛苦地看著能量與動力不斷消耗殆盡。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如果潛意識的東西不能轉化成意識,它就會變成我們的命運,指引我們的人生。

因此,我們應該要去仔細去思考,自己固有的行為背後,是什麼讓我們一腳踩著油門,又一腳踩著剎車。

 

 

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發展出一套心理免疫x光片,讓我們能夠用四個步驟,洞悉自己內心的小劇場。

第一步:你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是什麼?

第二步:你正在做那些跟目標相反的行為?

第三步:這些相反的行為有什麼隱含的好處?

第四步:是那些心理假設讓這些好處成立的?

 

 

例如,很多人都希望在公司能夠自信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真的開會的時候,卻只敢附和別人的意見。

 

 

接著,我們要去思考自己這些行為背後的好處,好處可能是這樣就能避免被當成異類、被嘲笑,或者跟別人發生衝突。

 

最後,再進一步探究,為什麼自己會有這些擔憂?很可能是過去曾經看到別人有過這樣的遭遇,而覺得這些假設會成真。

 

用這四個步驟,洞悉自己行為背後,真正的愛與怕,才能更了解自己,進而順利地做出改變,或者接納自己的不改變。

 

 

=參考資料: 得到-陳海賢-自我發展心理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