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文/諸神的恩寵

近期,86版《西遊記》的男主角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就這麼說吧,打開娛樂網站,關於他的段子滿天飛,以至於“文體兩開花”都成了全民梗。

看到大家都在罵大師兄,出於好奇,我就搜看了86版《西遊記》的大量視頻。看完視頻後,我對大師兄沒了興趣,倒被另一個人圈粉了。她,就是《西遊記》的導演楊潔女士。依我看,真正的美猴王非楊潔莫屬。

01從紅小鬼到電視工作者,她心中藏着星辰大海

拍《西遊記》以前,楊潔都有過怎樣的經歷呢?說起她的前半生,精彩程度可能並不輸給孫悟空呢。

1929年,楊潔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楊伯愷是一名地下黨,年輕時曾留學法國,後來回國開始從事統戰工作,之後成爲《華西日報》主筆。

受父親影響,楊潔從小酷愛文學,《簡愛》《悲慘世界》等世界名著都是她的最愛。此外,她還在報紙上發表過小說。父親既威嚴又民主的作風,深深影響了楊潔。她的一生,都以父親爲驕傲。

在一次訪談中,楊潔說小時候父親經常派她去給其他地下黨送信。一路上,她總是心驚膽戰,生怕被特務盯上。她反覆叮囑自己,萬一被抓,寧死都不能當叛徒。就這麼一路走一路想,直到走到送信地點,她才發現,自己想多了,她身後根本沒特務。


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16歲時,父親送楊潔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裏,她成了一名文藝兵,負責在電臺播音。解放後,楊潔被調進中央電視臺工作。剛進臺時,她負責拍戲曲片。憑藉深厚的文學素養和不俗的審美情趣,很快,她就拍出了一批精品戲曲片,比如《嶗山道士》《香羅帕》等。這段當戲曲導演的經歷,爲她日後拍《西遊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細心的觀者會發現,在86版《西遊記》的演員陣容裏,有許多都是戲曲演員。這是因爲當時的楊潔已深得中國戲曲的三昧,她認爲《西遊記》一定要拍出中國的傳統美,而戲曲演員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美,他們的身段、神態、武功都很符合《西遊記》裏的人物形象,於是她便啓用了大量戲曲演員。事後證明,這一決定很正確。

從紅小鬼到電視工作者,楊潔的心中藏着星辰大海。她的下一站,是拍中國最優秀的電視劇!

02從戲曲導演轉型電視劇導演,她行遍千山萬水只爲拍出經典

楊潔是個很不“安分”的人,她有着超前於那個時代的創新精神。何以見得呢?比如,別人進央視後,都忙着巴結領導;她卻滿懷抱負,一心想拍電視劇。爲此,她曾幾次向領導打申請報告。然而,當時的臺領導作風保守,認爲一個戲曲片導演想拍電視劇,這是不務正業。因此,楊潔的幾次申請都被打了回來。就在楊潔心灰意冷時,轉機來了。

1982年,中央電視臺決定同時開拍《西遊記》和《紅樓夢》。楊潔向臺領導請纓要拍《紅樓夢》,臺裏卻把《西遊記》派給了她。《西遊記》這部神話故事,楊潔從小就看過無數遍,很多情節都已經爛熟於心。當得知自己被任命爲《西遊記》的導演時,楊潔興奮極了。事後她回憶說,那時候沒想別的,就想着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要拍好它,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

拍《西遊記》時,楊潔已經53歲了。《西遊記》既像甘露,又像火藥,讓天命之年的楊潔重燃壯志。當時,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很關注這部劇的拍攝進度。爲此,臺裏給劇組撥款300萬元,還配了一臺攝像機。然而,這些支持並不能解決拍攝的所有難題。


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楊潔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和臺領導的拍攝思路不一致。當時,臺領導建議在攝影棚裏拍,楊潔卻執意要實景拍攝。後來,她還和臺領導大吵了一架。有領導質問指着楊潔的鼻子質問:“你們怎麼不學學人家紅樓夢劇組,建個大觀園,在攝影棚裏拍不就行了嗎?爲什麼非要去各地取景?!”聽到這話,楊潔想都沒想就懟了回去:“《西遊記》和《紅樓夢》能一樣嗎?西遊西遊,不遊怎麼能體現出師徒取經的一路艱辛呢?”一句話,問得領導啞口無言。就這樣,實景拍攝這一關纔算通過。

楊潔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選演員。爲了尋找美猴王,她可沒少花心思。從北派猴王李萬春到南派猴王六齡童,她都一一登門拜訪。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六齡童拍胸脯的保證下,他的兒子贏得了孫悟空一角。

其實別說是主角孫悟空,就連配角都讓楊潔煞費苦心。這裏要特別提三個配角,一個是扮演觀音的左大玢,一個是扮演白骨精的楊春霞,另一個是小白龍王伯昭。

左大玢回憶說,當時楊潔給她打電話,讓她趕緊來北京試鏡。等她到了劇組,還沒等扮上裝,楊潔就說:“定了,就你演觀音!”原因是,“外形、氣質都很像,不用試鏡了”。

而楊春霞呢,自從演完白骨精就和楊潔鬧掰了。怎麼回事呢?原來,誰都知道白骨精不好演,誰演誰捱罵,所以沒人願意演。楊潔覺得楊春霞的氣質很符合白骨精,於是親自上門找到楊春霞,懇請她出演。楊春霞說,想讓她演白骨精也可以,那女兒國國王也得讓她演才行。

眼看劇組就要開機,再找不到白骨精,這場戲就得泡湯,於是楊潔只得答應。但後來,她覺得讓白骨精來演女兒國國王,觀衆肯定不買賬,於是她就找來朱琳演女兒國國王。從此,楊春霞就再也不理楊潔了,而楊潔也覺得很對不住楊春霞。在多個訪談中,她對着鏡頭反覆表達了對楊春霞的歉意。


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當時的王伯昭是當紅小生,受歡迎程度和今天的吳亦凡差不多。楊潔找到他時,他根本不想接白龍馬,但又不想得罪導演。於是他想出個狠招,故意要3000元片酬。要知道,3000元人民幣,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數無疑是天價。王伯昭想着,這下楊潔就該知難而退了。讓他沒想到的是,楊潔竟一咬牙答應了。多年後,王伯昭說起這件事時,仍滿眼淚光,他說自己演了幾百個電影男一號,但被觀衆最終記住的,還是《西遊記》裏的小白龍。爲此,他一直對楊潔導演深懷感激,也爲自己當年的不懂事而愧疚不已。

欽點觀世音,愧對白骨精,愛惜小白龍。從這三件事上,足以看出楊潔的慧眼識人。說她是火眼晶晶的美猴王,一點也不爲過。

楊潔面臨的第三個難關,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關,是實景拍攝。在4年裏,她帶劇組走遍26個省市地區,行程達十幾萬公里。有領導質疑她用公款遊山玩水,但等他們實地調查後,全都閉嘴了。因爲他們發現,《西遊記》劇組的成員不但沒有亂花錢,反而是用生命在拍戲。

03從門庭若市到被衆人孤立,她滿腹苦水卻一笑而過

1986年春節期間,《西遊記》前3集在央視播出。它剛一亮相,立刻創造了收視奇蹟,口碑好到爆炸。按說,楊潔應該志得意滿纔對,而事實卻恰好相反。

當時,《西遊記》只拍到第14集《大戰紅孩兒》,拍攝經費卻已所剩無幾,臺裏也明確表示,不會再撥經費。眼看這部劇就要被腰斬,楊潔急得直跳腳。後來,幸虧劇組有人找到金主爸爸(鐵道部十一工程局),對方投資300萬,這才使後11集能順利拍完。

一個問題解決了,更大的問題又來了。拍攝後期,有演員不但不聽楊潔的安排,反而去央視告了楊潔一狀。等《西遊記》剛拍完,楊潔就被踢出了劇組,不准她再參與《西遊記》的任何工作。

多年後,當面對記者的鏡頭時,楊潔苦笑着說,那段時間自己很受傷。往昔門庭若市的家裏變得冷冷清清,讓她感受到了什麼叫世態炎涼。末了,她說:“《西遊記》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有十年時間我都不看《西遊記》。”在另一個訪談中,她的丈夫王崇秋說:“楊潔的性格讓她吃了很多虧,她的一生是個悲劇。”


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然而,世上沒有解不開的樑子。十幾年後,師徒四人親自上門向楊潔請罪。楊潔是大度磊落的人,很快就原諒了他們,當年的不快一筆勾銷。

時間一晃來到了1998年,這一年,楊潔快70歲了,她心裏一直有個願望,就是把《西遊記》沒拍完部分補拍完,這時,新臺長批准了她的請求。不久,《西遊記》續集正式開機。續集雖沒有86版成功,但也很不錯。

續集播出後,《西遊記》再次成爲熱門話題。《藝術人生》請來了西遊劇組,當楊潔出場時,演員們全都自發起立鼓掌。楊潔的發言不長,卻字字千鈞。

她哽咽着說,《西遊記》能成功,和劇組每個人的努力分不開。她很感謝大家,沒有大家,她什麼都做不到。最後,楊潔還引用普希金的名句來表達心中的感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

耐人尋味的是,她還說了一段話,“《西遊記》剛開拍時,我就說過,如果這個戲將來成功了,出名的將會是你們師徒四人,到那時候,你們不要忘了,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們四個,尤其是你這位孫悟空。”如今,楊導已駕鶴西去,大師兄卻淪爲衆人笑柄。回頭再看楊導這番話,不禁讓人唏噓。

04做一個真實坦蕩的人,公道自在人心

在另一個視頻裏,記者問楊潔,“您最看重的品質是什麼?”她斬釘截鐵地說:“真實”。楊潔自己就是一個很真實的人,在她身上,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東西,它源自內心,源自真誠。她對藝術的執着,對友人的赤誠,都令人由衷地欽佩。這也正是楊潔獨特的人格魅力。


導演楊潔:坦坦蕩蕩做人,只求無愧我心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裏說,最幸福的人生,是一個人能用自己的思想和才華,爲這個世界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在過去的30多年裏,86版《西遊記》創下了89.4%的收視率奇蹟,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這部神話電視劇在中國家喻戶曉,影響了幾代人的童年。儘管後來又出現了多個不同版本的電視劇《西遊記》,但直到今天,一提起西遊記,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86版《西遊記》。一部電視劇,能夠在30多年裏長盛不衰,這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導演楊潔。2017年4月15日,楊潔駕鶴西去,享年88歲。一部《西遊記》,已讓她名垂中國電視史。這樣的至高榮耀,恐怕沒有幾個導演能超過。

在北島的詩歌《回答》中,第一句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其實與其嘲笑大師兄,還不如去懷念楊潔女士。她,纔是我們心目中那個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的美猴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