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大盤不斷於3000點拉鋸之際,查配資是否真的又將成爲新一輪的“牛市”終結者?短期的調整是否已經影響到市場的樂觀情緒?在2019年春節後,走出的這波火熱行情的背後,誰纔是A股最大的敵人?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趙擎@北京

109,是3月14日滬深兩市跌停的個股數。

當日,上證指數下跌1.20%,再度跌破3000點,報收於2990.69點,除了超百隻個股跌停外,下跌個股更是逾3000家,是自春節後,A股走出火爆行情以來少有的個股大面積調整。

3月14日大盤的下跌,被更多人看成是前一日市場調整的中繼。

早在3月13日上午,在衆多股票投資羣中,一則消息便悄然流傳,稱:在3月12日,湖南證監局召集轄區政權分支機構負責人座談,就防範場外配資風險提出明確要求。

其後不久,有關更多區域監管層排查配資風險的消息便開始在市場蔓延。

直到下午4點,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一則名爲《實錘來了!監管層明令券商排查配資風險、規範外部接入》的報道,將當日早些時候傳聞中的監管層高度警惕場外配資死灰復燃的態度“蓋棺定論”。

隨後,多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亦向叩叩財訊證明,在3月8日,既上週五,中國證券業協會集符合外部接入條件的券商舉行了專題會議,主要內容爲券商外部接入和嚴禁配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遙想2015年那一輪因“查配資,去槓桿”而引發的“股災”,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正因如此,3月13日和14日接連兩日大盤的大幅調整,導火線則被直指向監管層查配資。

在大盤不斷於3000點拉鋸之際,查配資是否真的又將成爲新一輪的“牛市”終結者?短期的調整是否已經影響到市場的樂觀情緒?在2019年春節後,走出的這波火熱行情的背後,誰纔是A股最大的敵人?

1)外資“趁亂”再佈局

經歷過2015年“去槓桿”之痛的投資者們,神經脆弱的投資者是難以抵擋“查配資”幾個字帶來的風聲鶴唳。

但巴菲特曾經說過”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而“千金難買牛回頭”也一直被視爲資本市場投資的至理名言。

在3月14日A股繼續調整,滬深兩市放量下跌之時,雖然所有行業均出現了淨流出,且累計淨流出近600億元,但北上的外資卻在3月14日開始新一輪的進場抄底。

據3月14日滬深港通的有關數據顯示,當日滬股通資金流入14.02億元,成交淨買額達10.97元,爲3月份以來單日資金流入和淨買額第二多的交易日,,在此之前,從3月6日開始,除了3月12日,其與幾日滬股通皆出現了大量資金流出。

深股通亦有同樣的趨勢,在3月14日當天,資金流入爲13.93億,成交淨買額爲12.36億元,這兩項數據,也雙雙創下了自3月6日以來的新高。

綜合上述兩項數據,也就是說,在3月14日,在A股因查配資傳聞影響而大幅調整的情況下,北上資金趁機加倉A股,淨流入額達到23.34億元。

3月14日當天,獲得北上外資“抄底”淨買入額度較大的股票分別是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康威視、牧原股份、三一重工、溫氏股份、中信證券等等。

其中中國平安獲得淨買額達8.5億,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獲得外資的淨買額也紛紛破億。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13日以跌停報收的創業板第一股——溫氏股份,在3月14日,雖然繼續暴跌8.73%,但卻獲得深股通資金的加倉,淨買額達到1.73億。

“監管給券商提個醒正常,別大驚小怪的爲下調盤整找理由。”長江證券大股東、資本大佬劉益謙在3月13日對監管層查配資的新聞如此評價道。

國泰君安也在3月13日後發佈研報稱,2015年的清查配資選在了股市泡沫極高的時刻,當時股票持有人的微觀結構已經惡化,清查配資成爲股市崩塌的導火線。但是現在整個市場槓桿的程度並不高,排查配資並不會傷害市場。吸取2015年的教訓,監管部門及早防範配資風險,這對市場的健康運行是有利的。

“3月13號下午有媒體透露,監管層再次排查券商的配資風險。我們認爲,如果情況屬實,這應該是個非常有必要的措施,有利於股市的健康發展。13日大盤指數的下跌,無非是大家聯想到了2015年股災查配資的情況。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稱。

3月13日,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發表最新觀點表示,中國經濟正面臨增速回落壓力,應以寬鬆的流動性和積極財政政策應對。其更特別指出,當前市場行情與2015年的“槓桿牛”有本質不同。

2)警惕!他們纔是A股最大的敵人

“監管層召開有關會議,目的並不是打壓股市,而是在股市火熱的情況下,提醒各券商機構不忘汲取以往教訓,警惕歷史重演。”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多個場合皆提到“市場化”,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監管層還是希望“市場的歸市場,法歸法”。

正如李迅雷所言,如今市場行情與當年的“槓桿牛”有本質不同,“查配資”這一消息更多的影響在於市場情緒面。

事實上,目前A股最大的“敵人”,對市場資金面和基本面皆會帶來較大考驗的則是大股東及產業資本的減持。

稍加留意,便能覺察到近期A股之怪現狀:在2月份後,A股出現一波大行情以來,一邊是白天股市漲停潮,但另一邊,到了晚上卻是減持公告的井噴式刷屏。

還記得僅2月26日當晚,就有42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有關減持的公告的“盛況”,這曾引起市場譁然一片,在這些減持中不乏出現清倉式減持,而更多的減持則是將上市前股份的套現。

進入3月以來,隨着大盤指數的不斷攀高,減持亦更加白熱化。

在這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有超過1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要股東的減持計劃,而此前的整個2月份,就已經有144家公司披露了減持計劃。

這近300份減持公告中,不少公司股東的計劃減持規模龐大。如持有網宿科技16.30%股份的股東陳寶珍近日披露,其擬減持網宿科技股票不超過1.46億股,按照披露日網宿科技的股價計算,上述減持規模將超過20億元。如3月11日晚間,在新五豐發佈的減持公告中,持有其15.96%的二股東湖南高新創投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財富”)欲清倉式減持。如中興通訊的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在3月12日,還計劃以認購基金的名義減持,以持有的不超過4192萬股A股股份,參與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認購。

與減持計劃明顯增多相對的是,近期重要股東的增持計劃明顯減少。

3月以來,僅有萬安科技、好當家等極少數公司披露增持計劃。而在此前的2月份,披露增持計劃的上市公司僅有5家。

這或許還只是開始,可以預見的是,趁着反彈,在經歷了數年熊市且飽受股權質押爆倉威脅的產業資本們,將有更多上市公司拋出更多的減持計劃 。

“年報披露完之後會進行一季報預告和一季報披露的時候,同時也是今年上半年大股東們減持的最集中的時間窗口!”一位滬上私募機構人士預測道,在經歷過2015到2018年的大股東們,絕對不會再猶猶豫豫漲高了不賣了,很多股東面臨們要麼賣股還債,不賣就要被處置的風險。

“在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2018年,資本市場和產業的‘去杆槓’已經給許多企業的大股東和產業資本上了最深刻的一課,在如今市場出現轉機的情況下,擇機賣股票降低槓桿是最好的選擇!”上述機構人士坦言,“聰明的人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所以,市場多頭的最大的對手盤是大股東和產業資本。”

如果說“查配資”讓投資者們想到2015年“股災”的關聯度,倒不如說產業資本的集中拋售愈演愈烈的趨勢與2015年上半年的情形更加類似,更應令投資者警覺。

2015年的牛市中,隨着股價不斷上揚,大股東減持步伐也越來越快,截至當年6月底,產業資本累計減持約5000億元。在此前後,A股就開始猛烈下跌。其中,僅2015年5月至6月16日,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共累計減持2172.2億元,其中5月份減持市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超1300億元,6月份剛剛過半減持市值額就逾800億元。

2015年6月後,A股開始出現大幅調整,一場可以載入A股資本史冊的“股災”旋即爆發,由此拉開了又一輪長達數年的漫漫熊途。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