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及熔岩活動較普遍,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內蒙古及晉冀二省北部、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雲南騰衝、藏北高原、台灣、太行山東麓及華北平原等地。中國火山活動大部分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大陸邊緣火山,主要受華夏系、新華夏系斷裂及與之相交的北西向斷裂控制,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產物。

1、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

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複合火山,火山活動經歷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錐(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噴發三個發展階段,三個階段岩漿成分從玄武質→粗面質→鹼流質代表其演化過程。

專家們認為,長白山是一個休眠的活火山,雖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數百年再次噴發的火山並不少見。長白山天池具有再次噴發的危險,其噴發形式為爆炸式,由於天池20億噸水的存在,是噴發具更大的破壞性。

2、黑龍江鏡泊湖火山

位於黑龍江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在張廣才嶺海拔1000米的深山區。可以見到13個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從火山口內壁可觀察到火山以噴發和溢流交替方式活動。區內熔岩隧道發育。火山噴發物阻塞了牡丹江,形成了我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在方圓20公里範圍內有內岩壁陡峭形狀不同的七個火山口連在一起,在3號與4號火山口之間,有熔岩隧道相通。鏡泊火山是爆發的休眠火山。經千萬年滄桑變化,成為低陷的原始林帶,故稱火山口原始森林。

3、雲南騰衝火山

騰衝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大陸板塊交匯處,地殼運動活躍,帶來頻繁地震,劇烈地震又引發火山爆發。火山噴發停止後,岩溶冷卻,形成了無頭的山——火山。騰衝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較完整的火山達23座。這些火山有穹狀火山、截頂圓錐狀火山、盾狀火山、低平馬爾式火山4種類型,其中有23座火山的火山口保存較完整,這使騰衝火山以類型齊全、規模宏大、分布集中、保存較完整而著稱於世,騰衝也因此被譽為「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

4、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

位於黑龍江北部的五大連池鎮,這裡分布著十四座火山體,構成了奇特壯觀的火山地貌景觀。五大連池得名於這裡的五個大小不一的堰塞湖,景區內隨處可見大片的繩狀、麻花狀、木排狀等各種熔岩地貌。佔地總面積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迹類型為火山地質地貌類,是保存完好的近代火山群,共14座,其中12座噴發於1200萬年至100萬年前,2座噴發於公元1719年至1721年。

5、海南瓊北火山

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動始於早第三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積達7300km2,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m。海南島北部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三十幾個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

6、吉林龍崗火山

吉林龍崗火山龍崗火山群位於吉林省輝南縣東部,有170餘座火山,除8個火山口湖外,其餘為火山渣錐。該龍灣群是目前國內所發現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被譽為「長白山小天池」。

7、台灣島大屯火山和龜山島火山

大屯火山,位於台北市和台北縣境,台灣最著名的火山區,它與北投溫泉、士林、陽明山構成台灣北部著名風景區。噴發口大致在主峰、西峰和中正山之間的凹地,在七十萬年前的噴發活動中分離而成三座錐形火山。因為歷經多次的噴發活動,自然造成大屯火山層層迭迭的覆蓋火山碎屑岩和岩漿的地層,在長時間的風雨侵蝕下,終於形成了今天大屯山的面貌。

8、新疆阿什庫勒火山

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于田縣以南約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昆崙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迷宮山、月牙山、氂牛山、黑龍山、馬蹄山、東山和椅子山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