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某一刻你在國外看到了什麼或者感受了什麼,從而改變了你的觀念?


哪有什麼衝動不衝動的。世間的偶然相遇都是蓄謀已久。我在國外生活過幾年,回國以後也會比較,如果未來還會去國外生活,那也是理性比較的結果,沒什麼可衝動的。至於當初去國外學習生活,那也是長期規劃,不存在衝動。

往往那種所謂一件事情衝動了想移民的,都是沒認真瞭解過所謂的「國外」的,只是對現狀不滿,然後以為國外就是個烏託邦,去了可以解決一切。這種人很多用不到去國外,光是讓他研究怎麼移民或留學申請,就已經半途而廢。因為原來的衝動就是為了逃避問題而已,結果發現原來「逃避」去國外要產生更多的問題,就怕了。偶有意志強一點點的去了,去了也很容易後悔,發現哦原來不是我想的天堂啊。


謝邀。但是我想跑個題

哪件事情讓我有了回國的衝動。

01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坐標加拿大。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福利特別好,其中有一項叫做失業保險金。大意就是說在你失業、完全沒有收入的時候,可以靠政府給的失業保險金維持基本生活。申請條件裏包括一條:最近一段時間內完成了政府規定的最低工作小時數。

我在這邊認識一個阿姨,幾年前她新餐館開張,招了一批員工。剛開始一切都還順利,員工雖然有些懶懶散散,基本工作還是能夠完成。但一段時間後很多員工,在完成了前面說的那個「政府規定的最低工作小時數」後,連招呼都不打就突然辭職了。就是為了去領那個失業保險金。

其實在加拿大較底層的社會,很多人都是這麼生活的: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領失業保險金。工作一段時間,積滿小時數就去領保險,靠保險金混一段日子,混完了又去找另一份工作,重新開始攢小時數。很多人就這麼周而復始地混到了老。

當然這只是一個很片面的現象,而且加拿大的福利遠不止這一點。但接觸到了這些人的生活後,我就開始思考,所謂「好的社會福利」對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02

沒出國之前我特別嚮往國外的生活。

無論是從新聞、網路,還是電視電影裏所見的,我覺得國外簡直就是天堂。

那段時間我的生活出現了很多問題,幾乎把出國當成了「救命稻草」,覺得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國外找到答案。

然而真正出國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自己是被忽悠出來的。

之所以覺得國外什麼都好,是因為接觸的信息並不全面。很多東西沒有親身實地接觸過,是沒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一廂情願地製造幻覺,但其實每個社會都有它光明和陰暗的一面。

回想我出國前的心態,說白了就是為了逃避。每當生活中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或是網上又出了什麼負面新聞,我都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面對。然後有意無意地去搜集國外生活的「美好片段」,不斷催眠自己——只要出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而事實上呢,什麼都沒有好起來。我所煩惱的問題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罷了。只要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不論逃到哪,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

每個社會都有自己不好的一面。真的。而我們之所以覺得國內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是因為我們在裡面生活得太久了,我們太瞭解了。於是理所當然的忽略了好的部分,只看到了不好的部分。

真的只是一個生活態度的問題。

而且,每個人的所見所感都是由自己在社會所處的階層決定的。不管在哪個社會生活,只要你站得夠高,看見的東西必然是美好大過陰暗的。說直白一點,只要自己有能力,無論走到哪都可以活得很好。所以與其花時間憤世嫉俗,不過多努力練練自己的本事。

但回過頭來從根本上講,想在哪裡生活,覺得哪個國家適合自己,還是取決於自己追求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父母逼婚。

當同事覺得我25+了還很年輕連男朋友都不著急有的時候。


剛到國外的時候,租的房子是空的,所有傢具都要自己買。除了土豪,大家一般都是買二手的,畢竟便宜很多。有一次,買了一個微波爐和老闆椅,於是就把微波爐放在椅子上面,慢慢推著走。路上,一個白人媽媽問需不需要開車送我,一個韓國小哥幫我把東西搬上樓梯。這大概是我覺得最溫暖的時候了,心想國外的人真是樂於助人。

後來沒過多久,手機在路上被小黑孩搶了。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我的反應是追回來。但是我邊喊help,邊追那幾個小孩的時候,我看著路邊的人,無動於衷。直到小黑孩消失在黑影,才走過了一個男生,問我需不需要報案。911慢悠悠的來了,問我護照丟沒丟,然後留了一張表,再也沒有了下文。於是我知道了,哪裡都一樣,國外也不是一切都好。

反正,我是要回國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