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法》原來是段單口相聲,由劉寶瑞表演。

小時候我最愛聽的劉寶瑞大師的單口相聲,他被稱作「單口大王」,其表演的相聲活細,包袱瓷實,口齒清晰,節奏明快。

《鬥法》這段相聲50來分鐘,講得是賣豬肉的孫德龍,誤打誤撞揭皇榜,稀里糊塗與異國法師鬥法,結果陰差陽錯的贏了。 整段相聲高潮疊起,劉大師說的酣暢淋漓。

苗阜王聲二人,以對口的形式重新演繹了這段經典。

首先前面的墊話,笑料就是各種調侃。我發現苗阜的學,基本功差強人意。他學北京話聽著是西安味,學天津,河南話,聽著是唐山味。大家聽聽是不是。

其次,在說《鬥法》這段時,是苗阜說劉大師秘傳過他這段相聲,然後在台上開始說怎麼教的,時不時的問王聲原來怎麼學的,王聲開始表演,就這樣,一段單口相聲變成了對口相聲。

聽的時候,感覺還是可以的。但就笑料來說,還是老毛病,形式固化。比如,苗阜故意說唐明皇叫李世民,然後王聲糾正。這是他們經常被詬病的地方。

再者,苗阜大量的使用了西安方言,有些效果,當地人懂,其他人覺得不好笑,或者是聽不懂。

在表演時,苗阜還用了喜劇電影里經常用的搞笑形式,把現代的東西用到古代,以達到搞笑目的。比如,孫德龍扔柴油燒法師,柴油就是現代的東西。我覺得這種搞笑屬於惡搞。

最後,雖然大致故事和原作相近,但有些細節做了處理。比如,兩人鬥法要搭法台三丈三,苗阜問王聲為什麼搭這麼高,給出答案說是為了皇上看清楚,因為皇帝是近視眼。

總體來說,我覺得聽得過去。但由於在劇場表演,節奏很拖,聽著不過癮。


無邀自答

鬥法這個段子是2017年跨年演出在會展中心說的,筆者沒有在現場聽,但是看到了現場視頻,覺得改編的不錯,全程無尿點,現場氛圍也十分火熱。

1,改編不著痕迹,說明創作上下了功夫。鬥法原本是個單口段子,兩位改編成對口,加入了很多對口的包袱,不著痕迹的把老先生的作品帶給了觀眾,是不錯的嘗試。

2,使用陝西話做哏,突出改編的陝派特點。由於當天是在西安會展中心,所以他們打造的就是傳播陝派文化,推廣陝派相聲的口號,所以對於作品做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引入陝西話做哏與觀眾互動,現場效果非常熱烈。

3,表演放得開。視頻雖不清晰,但是可以看到兩位演員當時的狀態很放得開,還有一個現掛,說明演員當時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舞台上可以充分發揮,讓作品深層次的東西凸顯出來,讓觀眾更容易的接受作品想表達的意思。

4,基本功需要再加油。作品演繹的成功,但是作品推廣可能還需要點時間,內中的很多表演要素沒有充分的展示出來,如果兩位基功再紮實一些,效果可能更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