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口腔癌致病因子 :

造成口腔癌的病因除了基因變異之外,最重要的因子為嚼食檳榔、抽菸、喝酒等。台灣口腔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嚼檳榔是導致國人口腔癌最重要的原因,好發的部位多位於頰黏膜及舌部。吸煙、飲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統計發現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得到口腔癌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23倍。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溫度或化學物質的刺激、齒列不正或不適合的假牙,皆會對舌頭、齒齦或頰黏膜造成慢性傷害,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癌症病變。國內流行病學指出﹕過去的二十年來,台灣罹患口腔癌的患者整體的死亡率增加了一倍,而且罹病平均年齡有逐年年輕化的傾向。一般好發的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以男性居多。

u嚼檳榔:

   台灣地區和西方國家在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因素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嚼檳榔,在口腔癌病人中約有88﹪的個案,有長期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俗稱「菁仔」,其中所含的”檳榔鹼”是個危險的致癌原,而與檳榔一起添加的生碳(俗稱石灰)更是一個促進細胞變成癌症的主要因子。

u抽菸:

   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顯示告訴我們,抽菸也是造成口腔癌的元兇之ㄧ,抽雪茄、煙斗和抽一般香菸的人者得口腔癌的風險都不相上下,長期使用罹癌的風險更是大,亦有報告顯示抽煙斗的人更是特別容易罹患唇癌。

u喝酒:

   酒精會對口腔的細胞產生慢性刺激而導致細胞變性,也可能造成身體營養不均衡而使免疫力下降。已有研究發現慢性及大量使用酒精的人,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危險。

B. 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

正常口腔內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黏膜,如有以下症狀,就需要提高警覺了。

u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 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區。罹患部位之黏膜變白、變硬,使患者無法張大嘴巴,通常只能張開2至3公分,嚴重者甚至在1公分以下,導致飲食、刷牙、口腔檢查和牙科治療皆極為困難。口腔內不時有刺痛、灼熱和乾澀的感覺,對辛辣、鹹、熱等食物極端敏感,味覺減退而食不知味。

u白斑 -- 常見於頰黏膜、舌部、口底及唇角的白色斑狀病變,有一部份白斑會變成口腔癌。

u紅斑 -- 常見於頰黏膜、舌部的紅色病變,通常會合併有局部潰瘍或與白斑共存,有一部份紅斑會變成口腔癌

u疣狀增生瘤乳突瘤 -- 口腔黏膜呈山丘狀隆起,表面高低不平。好發於頰黏膜或齒齦等部位,也是最易受到檳榔機械性和化學性傷害的部位。

u長久未癒合口腔潰瘍 -- 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應提高警覺,有潛藏口腔癌的可能性。

C. 診斷方法 :

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病理切片檢查,切片並不會造成癌症的擴散或惡化。切片檢查能夠確切的早期診斷出口腔癌,配合正確治療可以提高口腔癌的治癒機會。

D. 治療方法 :

在各種癌症當中,口腔癌是最容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獲得痊癒的癌症。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放射線療法化學療法為輔。預後情形則視癌症之腫瘤階段而定。

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提醒,檳榔子是人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30歲以上有抽菸或吃檳榔的人,請每2年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以確保口腔健康。

 

資料來源:信義耳鼻喉科診所 院長:呂志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