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曉蕾

編輯 | 陽 淼

沒等到那個千呼萬喚的“跨年一吻”,觀衆們就紛紛離場。一位女孩表示:“後來我們就不看電影了,專門看多少情侶離場”。另一位女觀衆喪失耐心後,拿出手機在電影院看起了衛視跨年直播。有人給這部電影打了四分,“這四分給電影院的座椅,我睡得很舒服。”

這裏是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放映現場。上述畫面在全國各地的影廳中不斷出現。隨之而來的是票房的瀑布式下滑。2018年12月3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一舉拿下單日2.62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中國文藝片的首日票房記錄。1月1日,票房1119.3萬,較首映日下滑98%。1月2日,票房降至184.6萬,下滑到首映日的不到千分之七。淘票票數據顯示,1月7日開始,《地球最後的夜晚》全國日排片場數降至兩位數。人氣暴跌,院線不願給出更多的排片。

抖音、貓眼,微博、朋友圈,這是一場互聯網工具深度介入的跨年文化事件。誰主導了這場“文藝片商業化”的鬧劇?誰在其中獲利?誰受傷害最大?衝科技爲你挖掘如下。

01

贏家:“一吻跨年”推手合瑞文化

輸家:全國電影市場

很多人都在追問,把一部小衆文藝電影包裝爲“唯美浪漫跨年必選”商業片的推手是誰。據《地球》的資方之一人士透露,該片的宣發工作由合瑞文化承擔。這家公司可能在業外名聲不顯,但天眼查資料顯示,北京合瑞影業文化有限公司正是《戰狼2》《暴裂無聲》以及畢贛上一部作品《路邊野餐》的宣發方。《路邊野餐》宣傳期,畢贛上“一席”演講,在網絡造勢;在草莓音樂節露臉,推出包括筆記本、充電寶在內的電影衍生品等。20萬成本的《路邊野餐》拿到649.4萬的票房,與他們當時的宣發不無關係。

“今年最浪漫的跨年,應該是和喜歡的人買一張9:50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結束正好0點。”這個創意首先被抖音用戶提出,宣發團隊順勢而爲,在第二天向影院給出放映建議:“影院可選本片做跨年活動,可選擇在12月31日21:50開場,影片結束時恰好就是0點0分跨年那一刻,觀衆可以與最重要的人一起度過一個最有儀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更重要的是,合瑞文化憑藉此前宣發大片積累下的資源,推動大量院線認可了“一吻跨年”。12月31日當天,大量院線不但拿出兩個以上的影廳播放21:40左右的跨年場,還將這部影片的排片比生生拔高到34.1%,約12萬場。即使在文藝院線聯盟初見雛形的今天,這個比例也遠遠超出了常規。

《地球》首日排片119905場(淘票票數據)

發佈杜蕾斯版海報,聯名款電子煙,黃覺開辦的酒吧銷售同名酒、賣聯名版杯子;畢贛上《吐槽大會》,接受雜誌採訪,錄製《十三邀》提高曝光;最重要的營銷,是在抖音上全方位的商業化、浪漫化包裝,這直接擊穿了城鄉壁和次元壁,使《地球》走出小衆市場,成爲全民熱點。這一點下文將詳細分析。

與此對應的,則是在這種瘋狂營銷之下,受傷的同檔期電影市場。

知乎經濟話題藍V用戶chenqin給出了一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表明,某個星期上映的電影的平均口碑方差越大(用人話來解讀就是,映前映後口碑落差越大),這個星期的電影總票房衰減就越快。也可以解讀爲,這個星期內,“失望的觀衆”越多,票房的下降速度就越會低於平均線,發生“超跌”。這也符合常識。無論是在觀影預算相對寬裕的一二線城市,還是把看電影作爲重要娛樂的三四線城市,如果一個檔期內有超口碑電影出現,往往會引起更高的觀影熱情和氛圍,促使觀衆再次走進影院;反之,如果出現《地球》這種口碑大幅度滑落的電影,受傷的觀衆會傾向於捂緊錢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彼此影響着遠離影院。

此外,脫離開電影本質的“錯位營銷”,消耗了觀衆對整個電影市場的公信力。“這種伎倆,可能對單個電影來說有着一時收益,但他損失的是整個市場的信譽,最終會砸掉自己的飯碗。”Chenqin舉例說,藍色電影把自己裝成彩虹,搶走了赤橙紅綠青紫的票房,那赤橙紅綠青紫電影也只能把自己裝成彩虹,搶回本不屬於自己的那些票房份額。於是大家都假裝自己既是動作片,又是喜劇片,還是冒險片、劇情片、兒童片、閤家歡片,然後電影院裏總有一批一臉懵逼的觀衆。

而當觀衆一而再,再而三地選到被包裝成喜劇片的盜墓片,長着愛情片樣子的文藝片時,整個電影市場的景氣就在不斷下降。

02

贏家:抖音

輸家:大量非文藝片觀衆

此前一年,抖音已經成爲大量品牌商不斷加碼的投放平臺,而電影有限上映時間、物料碎片化釋放的特點,又與抖音平臺高度契合,一部一部電影在這裏“刷”出了人氣。去年元旦檔,票房黑馬《前任3:再見前任》開創抖音營銷的先例,掀起了一陣回憶前任的熱潮;而根據抖音數據顯示,《地球》相關話題總熱度超3億,一舉超過拿下19.42億票房的《前任3》。

美國傳播學者格伯納有一個培養(涵化)理論。格伯納認爲,在現代社會,傳播媒介提示的“象徵性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着巨大的影響。由於傳播媒介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在心目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之間發生着很大的偏離。

它指代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這種效果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在抖音上,“模仿”是許多用戶的內容生產靈感來源。用戶刷抖音的過程中,瀏覽無數個十五秒同化視頻內容後,很容易形成信息差。大家悄然達成並不準確的共識:這是一部愛情片。

在《地球》與抖音的合作中,由於宣發的重點傾向跨年的一吻定情,電影畫像被劃爲類似《後來的我們》、《北京遇上西雅圖》、乃至《前任3》的電影。各種《地球》觀影備忘錄、電影花絮剪輯同時在抖音擴散。抖音同時開啓小程序內附鏈接,直達貓眼APP購票(這大概也是該片在貓眼評分最低的一個原因)。 於是,“一吻跨年”從抖音開始刷屏,成爲大批觀衆的買點。“甜言蜜語”版預告、“心碎”版預告發布後,《地球》被完全誤以爲是一部商業愛情電影。

這些內容呈現出的“象徵性現實”,對抖音網民認識和理解電影內容發揮着巨大的影響。這場“曖昧”的宣發給了用戶一種錯覺,抖音恰好充當了這個錯覺的容器。

當這種“象徵性”與客觀現實之間,出現巨大偏離後,大批抖民認爲自己被“詐騙”了。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大輸家:全國的非文藝片觀衆。

“文藝片”並不是一種電影類型,它是一種進行邊界探索的作品統稱。在文藝片中,創作者可能在敘事、畫面、表演等多方面突破常見模式,進行新的探索。這也就意味着文藝片不像商業片那樣符合認知規律、符合敘事邏輯、符合大衆審美,其受衆只能是一小撮對電影藝術有庖丁解牛式欣賞要求的人羣。據公衆號“Sir 電影”估算,中國的文藝片受衆最多300萬,以平均票價35元計算,一部文藝片的票房上限在一億元左右。這也符合此前《江湖兒女》《白日焰火》等電影描摹出的市場現狀。

細化到數據上,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數據,《路邊野餐》人羣結構爲二一四三,拿下6994.8萬票房的文藝片《江湖兒女》,2017年備受關注的《百鳥朝鳳》同樣爲二一四三。這意味着,爲文藝片買單的人羣始終以一二線城市觀衆爲首。以《路邊野餐》爲例,二線城市觀衆佔比爲38.7%,一線城市人羣佔比爲31.6%,三四線城市觀衆比例甚至不及三分之一。

《路邊野餐》票倉人羣結構(淘票票數據)

同樣的三四線低比例出現在《江湖兒女》人羣結構上,數據顯示,三四線觀衆僅佔三分之一,一、二線人羣佔比均超三四線總計。

《江湖兒女》票倉人羣結構(淘票票數據)

由此可見,文藝片的票倉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很難大體量地下沉到三四線。而根據QuestMobile數據,抖音的用戶畫像數據顯示,抖音三四線城市用戶佔比約55%。再來看《地球》的票倉數據,變成了二四三一,這是標準的商業大片和愛情喜劇票房結構,此前的《戰狼2》《前任3》《紅海行動》都是這樣的結構。但在《地球》這樣一部文藝片上,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佔比達到了46.3%,超過其他文藝片票房十幾個百分點;考慮到票價較低,僅三四線城市多出來的觀衆數量近百萬。

《地球最後的夜晚》票倉人羣結構(淘票票數據)

這部分觀衆希望跨年夜看一部歡樂浪漫的愛情大片,最後卻迷失在潮溼斷續的畫面中。

當一個文藝片被包裝成浪漫愛情片時,觀衆就被錯配了電影。巨大的預期落差乘以微博、朋友圈、購票軟件等方便快捷的傳播渠道,這種怒火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爆發了出來。

此前,在知乎“大家談”的沙龍活動上,有人針對這場“末日營銷”發問。畢贛回答說:

“二三四五線城市就應該看‘那種’電影嗎?我從來不這麼認爲。可能這是一個有趣的時刻,以前沒有過,以後可能也不會再有。這是一部非常藝術化的電影,我的宣發同事不偷不搶不下跪,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識做一件事情,我沒有覺得他們有任何過錯,我非常尊重他們。”

“可能是大家看不懂,有可能不喜歡,但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電影呢?還沒有選擇過。在沒有選擇的時候,多(給)一種機會。”

二三四五線城市看到文藝片會是什麼結果?《地球》完成了一場始料未及的探索。

03

贏家:畢贛

輸家:華策影視

導演畢贛在這場風暴中完成了他的走鋼絲之旅。根據官方披露,《地球》原本的拍攝預算爲2000萬元,對應到前文提及的文藝片票房天花板一億元,這個成本可以說有比較大的打平或盈利可能。但是,由於拍攝團隊缺乏經驗、工期一拖再拖,成本最後暴漲到7000萬元,票房至少要達到2.1億元才能打平。這本來是一個必虧的死局。

但是,在奇蹟般的營銷之後,這個死局被打破,“不掙錢”這個業界談之色變的flag也沒有如預期般落在文藝片導演的頭上。儘管民意洶洶,但學術界對畢贛仍然頗多肯定。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提名,金馬獎被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劇情常片,獲獎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配樂,業界對《地球》的認可歷歷在目。即使在爆發出營銷風波之後,北京電影資料館學術負責人沙丹仍然評價《地球最後的夜晚》說,“這絕對是一部匠心獨運有實現美學突破的影片,也是一部幾乎完美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是可以銘記在電影史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在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上,《地球》好評率89%,全球知名的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也拿到了7.2分。即使在國內最具公信力的豆瓣上,雖然也有大量的用戶打出了一星、兩星差評,但《地球》的評分仍然頑強地停留在6.8分上。相比之下,貓眼上的2.6分、淘票票上的3.5分,更像是憤怒觀衆們的即時反應,反而與影片本身的質量關係不大了——畢竟,那部屢屢被拿來作爲院線電影底線的《逐夢演藝圈》,在貓眼上也有6.8分。

貓眼電影評分截圖

相比畢贛的險死還生、合瑞文化的天花亂墜,這次最大的輸家,還是《地球》的最大投資方華策影視。1月2日,受到《地球》口碑雪崩的影響,華策影視封死跌停板,市值直接縮水16億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儘管在這一部電影上,華策收回了投資甚至略有小賺,但在A股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華策成爲憤怒輿論的標的物,引發狂跌,這個損失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補回來了。金融市場在很多時候被作爲對衝風險、平緩波動的場所,但別的領域發生了巨大震盪之後,金融領域也往往會放大、固化這種震盪。營銷跑脫、大股東背鍋,在中國娛樂和資本市場,都是不常見的奇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