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5日早晨8點前後,西南印度洋強熱帶氣旋“伊代”在莫桑比克第二大城市貝拉附近登陸。從登陸前的衛星雲圖上看,伊代有清晰的風眼和紮實的眼牆,估計強度在強颱風上限或超強颱風下限。

這個風暴可不是個小角色——強熱帶氣旋伊代不僅風力強勁,而且走得非常慢,它一直在莫桑比克附近徘徊發展,因此既有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的狂風、巨浪、風暴潮災害,又有慢颱風的連續暴雨、特大洪水災害。據推算,登陸時受登陸地區沿岸漏斗效應影響風暴潮形成了約6米高的海浪,這樣的強風暴潮衝向了莫桑比克第二大城市貝拉。

據新聞報道,在強熱帶氣旋伊代登陸前,就已經在馬拉維、莫桑比克北部引發大洪水,已有至少66人死亡。而在熱帶氣旋伊代強勢登陸莫桑比克後,再度帶來極爲嚴重的風災和洪災——伊代在莫桑比克、馬拉維、津巴布韋多地灑下巨量暴雨,總降雨量最大超1000毫米,有大量堤壩潰壩,不少村莊、小鎮在夜間遭遇滅頂之災;伊代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姿態掠過貝拉市,該市90%的建築被狂風摧毀。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Aqua衛星記錄了2019年3月21日這一地區的衛星圖像,熱帶氣旋伊代帶來的洪水和風暴潮席捲之後,貝拉(Beira)附近的很多地區成爲一片汪洋,作爲對比,NASA給出了2019年2月24日的同一區域,可見風暴襲擊前後莫桑比克當地許多河流水位暴漲,海岸附近的低窪地帶全部被水淹沒。

其中衛星數據顯示,莫桑比克的風暴潮和降雨加劇了蓬圭河(Pungwe River)下游的低窪盆地變成了一片“內陸海域”——衛星數據將異常的洪水區域標記爲紅色,可見莫桑比克第二大城市貝拉以西的沿海低窪地區似乎全都被埋在了水下。根據衛星數據,非洲東部這一地區這片“內陸海域”的水面積約爲2165平方公里,面積已相當於中國上海三分之一的面積。

雖然目前當地的損失總量仍然未知,但種種跡象表明遇難人數將可能達到4000人!有可能成爲非洲有氣象記錄以來破壞最慘痛的熱帶氣旋。僅莫桑比克貝拉市就有10萬人陷入困境並需要救援,在該市約有40萬人 失去了家園,這已經佔到了當地人口的75%。此外,熱帶氣旋伊代的洪水還影響到了莫桑比克周邊的馬拉維、津巴布韋等國家。

如此令人震驚的自然災害發生,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近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我國發言人耿爽對此表示慰問,莫桑比克、馬拉維和津巴布韋三國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中國政府願根據災情和三國政府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救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