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沒看懂題主的意思。這個羞於啟齒是指小說內容很羞羞,還是說小說太膚淺,以致想起來覺得有點羞愧?

如果是前者,我想說我看的書偏早熟,《廢都》《白鹿原》《歡喜冤家》《金瓶梅》《八段錦》,還有李漁的書,國外的也有一些,比如《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包法利夫人》,薩德的小說等。還有一些民間流傳的抄本讀物,不多說了。

記得讀小學時,看過一本《青春期必讀》,都是同學偷偷傳閱,其實只是一些青春期性知識的普及,但不知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內容不可言說。同期收到過一位阿姨的禮物,是一本外國百科全書,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我媽把男性、女性詞條全部撕掉了,因為上面有男女裸體的直觀圖片。記得這麼深,實在是因為還沒有看夠,同時也很心疼書。老媽行動迅速,實在是沒辦法!

如果是後者,我想說青春期看的幼稚的書相當多,基本上當時能找到的瓊瑤的愛情小說,都讀過了。還有席娟、岑凱倫什麼的。另外,三毛的書(基本不是小說啦)也都看過不少,現在想起來,覺得也蠻幼稚的,不過三毛那種洒脫個性還是很欣賞。當然年齡漸長,覺得她也是被符號化了的一個人。

總的來說,青春期有這些書的陪伴,還是蠻快樂的,對人生多少也有一些影響吧。現在的中學生大多都是通過手機閱讀,很多小說也都是電子版的,觸摸不到紙質書籍(尤其是父母相對比較禁忌的讀物)的質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Emmmm……難道一個《悲傷逆流成河》還不夠羞恥嗎?

最近《夏至未至》上映,看見劇中一言不合就45度揚頭的郭小四式旁白,想起年少時第一次有一點叫做「文風」的東西,就是來自《悲傷逆流成河》,不由埋起了羞恥的頭顱。


易遙和齊銘是鄰居,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

易遙和齊銘有著友誼與愛情之上的微妙情感。

易遙愛上不良少年並懷了孩子。

顧森湘和顧森西姐弟出現,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

顧森湘和齊銘在一起了。

顧森西對易遙產生了好感。

一條匿名簡訊發給「齊銘的女友」易遙,易遙轉給顧森湘,顧森湘赴約後割腕自殺。

易遙不忍齊銘和顧森西的懷疑和厭惡跳樓自殺。

齊銘追悔不已煤氣自殺。

易遙媽媽也意外死去。

全局只剩下一個顧森西,紅著眼任悲傷逆流成河。


Emmmm……記得當年語文老師為了讓我們看些有營養的東西,專門在課堂上提到了這本小說:「我看了簡直就是胡扯,誰會有那麼悲慘的青春。」

我心裡暗暗頂嘴:「你懂什麼叫青春……」

老臉一紅,說不下去了。


那時候只知道沒有郭敬明,饒雪漫的。只有霸道總裁,冷酷小王爺。那時候真的迷的不行不行的。

我記得我的第一本言情小說是我媽的口袋書,裡面還非常黃,她放在房間裡面,我小學時候又無聊,然後就拿來看看,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她也有幾本香港言情,被我反覆看了好多遍。

我們初中管的比較嚴,小說都不能看,只能偷偷在上課,或者午睡的時候看。那時候10塊錢可以買一本語文書這樣子大的言情小說,裡面有幾個故事,也有3塊錢一本字典一樣大的口袋書。裡面也有很多不可描述的。哈哈哈,這就是我對男女之事的啟蒙啊!

還有一次在晚讀的時候,我正在看小說,嗯就是那種,然後看的入迷被英語老師收了。啊啊啊啊啊啊,關鍵那本書我都沒有看到一半。那時候沒覺得丟臉,現在想想,老師怎麼想的,一個女生天天看這種書。丟臉!


實名反對說看郭敬明老師很羞恥的答案!

作為一個小時候用過郭老師處女抄「你是冰雪的王爵,你是末世的蒼雪」裝過逼的人,對郭老師作品還算得上了解,所以:

那哪是羞恥啊,那根本就是辣眼睛好么!

本著「無圖無真相,沒證據不BB」的原則,我翻出了三本《小時代》。。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歡迎光臨大型辣眼睛現場~

一、花樣報菜名

1.「我並不是因為你從小就有寶馬車接送而喜歡你,我也不是因為你的 LV 包包而喜歡你,我更不是因為你送了我 D&G 的靴子而喜歡你。就算你沒有一分錢,我也喜歡你。」

2.我說,我餓了。於是她從剛買的巨大 PRADA 拎包里拿出一個用高級環保紙包裝好的煙熏槍魚三明治,包裝紙上面全都是法文。

3.她那巴掌小臉,有三分之二都被墨鏡遮住了,剩下一張塗著 ANNA SUI 夏日杏花果凍唇彩的嘴。

4.而這個時候,穿著 Armani 黑色套裝的顧里衝進我的房間,無恥的襲擊了手無寸鐵、沒有意識的我。她拿著一瓶獲得法國最高醫學獎的、剛剛上市就在全上海賣斷了貨的、號稱「細胞水」的噴霧,朝著正張著嘴的我,無情的噴洒,絲毫也不心疼,彷彿在用每立方米 1.33 元的上海自來水澆花。

5.她大姨婆死了——穿著那套現在已經無法再買到的 Chanel 套裝。按照她姨婆死前的遺願,當她被推進焚化爐的時候,她必須穿著這套 Chanel。這對於顧里來說,當然是無法接受的事情。「出於對藝術瑰寶的保護和拯救,我一個新時代的女性,怎麼能夠眼看著這種人間慘劇發生!」

6.我心中百分百肯定這件 Chanel 襯衣就是 Neil 的,因為內地還買不到 Chanel 的男裝,Neil上次去巴黎玩兒回來之後,穿著這件全球只有兩件的襯衣在我面前顯擺了好幾天,他甚至做出了重大的犧牲:他連著兩天穿了這件襯衣。

二:城市套路深

1.我告訴你,小孩子很簡單的,難道你還不清楚嗎?一個兩歲的小孩,需要的僅僅是一條溫暖的愛馬仕毛毯,然後再塞一個LV的錢包到他手裡,就行了。實在不行,你再給他掛上一條梵克雅寶的項鏈,噴一點嬌蘭的帝王之水,這兩管猛葯一下去,就算是孟姜女投胎,他也立刻閉嘴不哭。

2.OK,親愛的,雖然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沒關係。不過我們的談話就到這兒,你知道,我有點兒不太善於跟服務人員聊天……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說完回過頭沖 Neil,「我以為她是想問我這個噴霧是什麼牌子,我把 LA MER 的標誌遞給她看,結果她噼里啪啦說了一堆什麼玩意兒我完全沒聽懂,聽得我頭疼。

4.唐宛如送了顧里媽一件小外套,林衣蘭特別開心,她在晚餐上激動地說:「你知道,我一直穿絲綢和羊毛,從來沒有感受過人造化纖織物的質感,我一定要試一下!」

5.怎麼說呢,我一般不太參與這種窮人的度假。你要知道上次顧源帶我去日本泡溫泉,我回來一個月也沒給他好臉色看,所以,就別提南京了。

6.是的啊,而且她們還有一種東西叫做秋褲!我沒辦法形容,大概就是一條……怎麼說呢親愛的,你想像一下,一種粗棉質地的,穿在內褲外面、外褲裡面的一種東西……我知道你沒辦法想像,親愛的,我理解,要不是我親眼見過,我也無法相信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東西,你知道嗎,滿大街都是穿著秋褲跑來跑去的人,還有女人就這麼堂而皇之地穿著它直接走進了銀泰中心一層的愛馬仕店裡,店員竟然還在熱烈地迎接她們!太可怕了,我發誓這是我1998年看完《午夜凶鈴》之後看過的最恐怖的畫面。

7.話說回來,七星滑雪場在哪兒?閔行么?好噁心……

「不,在閔行外面,七寶!」我非常同情顧里,她每次坐車只要出了中環,就會嘔吐。

「謝謝你把我弄得更加噁心了。七寶?你要出遠門怎麼不告訴我呀,我可以讓公司幫你訂折扣低的機票!」她憤怒地掛斷了這個來自上海外環郊區的電話。

三:所謂淡(神)定(經)優(病)雅(吧)

1.逗號和句號可以表現出我們的冷靜和有條不紊,任何時候我們都被設定成這樣!所以你只能優雅的說「宮先生,地震了,請現在離開辦公室」,而絕對不能說「快跑啊!地震啦!」

2.她像是美國總統一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哪怕是世貿雙子被炸平了,她也依然是鎮定冷靜的。

3.唯獨顧里依然淡定自若。從這一點上來說,作為一個未來的註冊會計師,她非常成功,估計再假以時日,她可以去參加美國政界競選。

四:強行裝逼,最易猝死

1.因為他們面對的宮洺,是在顧里顧源還在高中悄悄提前學習大學的高等函數時,就已經在普林斯頓里遞交《金融危機下的曲線小圓面積理論》論文的少男了。

(《金融危機下的曲線小圓面積理論》是什麼不知道吧我也不知道哈哈哈)

2.他們倆可以用經濟學術語持續聊一個多小時。聽上去就像是兩個金融學院的高材生在討論華爾街格局的變化導致的最新國際形態改變一樣高深莫測,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在聊湖南衛視最近播放的電視劇有多麼雷動人心,他們來自同一個星球,他們溝通的很順利。

(湖南衛視?對不起郭老師您這逼格可是雪崩式下降啊!)

五:字數不夠,強行擴寫

1.撩頭髮

顧里盯著那個結冰的湖泊,非常清醒地撩了撩她剛剛找沙宣來上海講課的外國頂級造型師剪的劉海。

2.顧里朝我們走來

我回過頭,看見提著 LV 包包、踩著 Gucci 小短靴的顧里朝我們走過來。她隨手把一杯只喝了一小半的奶茶丟進路邊的垃圾桶里。

3.我把繡球花放在了他的床頭

.我照常地把買給他的、他最喜歡的白色繡球花(天知道這是多麼貴族的東西,我以前只在電影里的結婚鏡頭上看過,新娘總是拿著這樣的花束走在紅毯上)放在他的床頭。


從題主的描述看,羞於啟齒的不是指內容帶色帶彩的,而是水平低劣、內容膚淺的小說。這樣的小說,我在青春前期(10-13歲)有看過,而且還不少。

在我小的時候,市面上還沒有文學名著,周圍也沒有懂文學的人,無論大人小孩要看書,多半是去街上那種退休老人以木架子和木板箱為貨架和櫃檯的書攤上看。木架子上拉了很多條鐵絲,用來掛連環畫,木板箱里裝的是武俠和言情小說。

大約在7、8歲左右時,我開始瞞著大人偷偷到書攤上去借閱,武俠言情都看,言情是瓊瑤,看了近二十本,一開始很佩服她寫得細膩,大半年後就瞧不上了。但現在回想起來,應該還是受了影響,小小年紀腦子裡轉的都是「海枯石爛」「天荒地老」,成天逢花灑淚見月長吁,寫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詩詞。

從那時到13、4歲的5、6年間,能夠讀到的書主要還是武俠小說,有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宮白羽、王度廬的,也有蕭逸、卧龍生、柳殘陽、雲中嶽、陳青雲、諸葛青雲的(這些名字居然全部能打片語,我靠!)。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這些書,填補了我的空虛和寂寞,讓我在這慘淡的人世間還有一點點幻想和寄託。

然而我不是一個像周圍無數人那樣,可以一輩子在知識和學問上停滯不前的庸人,早在11、2歲時,我就在日記里發出了「武俠非文學,弊遠大於利」的感慨,卻囿於現實環境的粗鄙與愚昧,無法接觸到更高級的作品。

這些低劣的武俠小說,絕大多數只相當於現今的網文,武俠小說的意淫和娛樂本質,註定了它的上限不高,即使是新派武俠三「大師」,那也只是相對而言,以下舉栗:

1、他們的認識太淺

他們備受粉絲稱讚的家國情懷和正邪之分,不過是古代評書的遺緒,連老農民都知道的粗淺道理,對人類的生活與精神狀態與所面臨的困境毫無展示,這一點幾乎所有武俠小說家皆概莫能外。

2、他們的知識水平太低。

對各種歷史、人文、地理、藝術……諸方面的學習、理解,他們都遠遠不夠,或許囿於歷史條件,功課都做得不足。

比如明教總壇的光明頂,歷史上是在黃山(光明頂這座山峰就是黃山的),金庸卻把它搬到了新疆昆崙山,搬到新疆也就算了,但波斯總教來整頓中國明教,放著中古時期被波斯和阿拉伯商人走爛了的蔥嶺不走,偏要乘坐海船繞到東海去,他們在環遊地球?再比如,被金庸誇上了天的超級才女黃蓉,她跟大理國狀元兼宰相朱子柳比拼學問,對的對聯都是世代流傳的民間段子不說,還張口就吟出了下一個朝代的曲子《山坡羊》,這是玩穿越嗎?還比如,他被很多人認為是武學大家,但實際上對於格鬥、體育學、物理學和力學知之甚少,比如人物飛越水面,為了跳得更遠,弄出左腳踏右腳以借力的荒誕情景,比如謝遜扔冰塊二十丈就嚇壞了張翠山,因為張還扔不到十丈,這是連普通人都不如的水平,比如黃藥師的旋風掃葉腿,一腿為軸一腿橫掃數周,這是打陀螺嗎?金庸是個酷愛賣弄知識以「媚雅」的作者,但他的學問只是道聽途說的水平,越賣弄越露馬腳。

梁羽生愛寫新疆和天山,可看起來他完全沒到過新疆,沒見過雪山,他筆下的冰川居然可以划船上去。另外他還挺有「現代意識」地對登山有著濃厚的興趣,幾本清初天山系列的書都有人去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問題是,珠穆朗瑪這個名字是1952年才由政府更名的,之前在那些小說人物生活的年代是叫朱母郎馬阿林(1717年),而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的確認,已經是近代(1852年)由印度測量局測量並首次確認的,之前的世界第一高峰是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干城章嘉。諸如此類實在不勝枚舉。

3、他們的才氣不足。

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故事編不完整,情節生搬硬湊,人物臉譜化過重和對歷史、政治、人生等的認識過於膚淺片面等方面。

梁羽生是三「大家」中才氣較弱的,他除了愛用蹩腳的原創詩詞來秀一把傳統文人的優越感之外,沒有什麼關於才氣的展示。他的小說左派意識太濃,人物臉譜化、類型化,黑白正邪壁壘分明。他的題材多是無產階級搶班奪權的故事,這些故事對於歷史和天下大勢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教科書式的圖解上面,對於人性的刻畫基本停留在民間故事的二分法上,雖然他偶爾也有個別主角(厲勝男)、配角(鐵鏡心)打破了常規,但遠不足以改變讀者對他的整體觀感。

在藝術處理上,梁羽生堪稱實在和笨拙,完全缺乏藝術的想像和留白,尤其是他總把讀者當半文盲,不但任何事情都寫得極為詳盡,處處交代和解釋,甚至還加括弧注釋。此外,比起金庸來,他還是個不注重檢查、校對和修改的壞作者,他的小說到處都是錯漏:同一個人物在不同朝代出現、前面死了的人後面又出來、同一個人前後名字身份不統一、老年人把年輕人熬死了(鳩盤婆和張丹楓)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傷害了作品的品質。

金庸雖然備受推崇,也好不到哪裡去,他的情節推動全靠不解釋,有隱情我耍橫,有委屈我兜著,任憑你們來誤解、歪曲和攻擊,一切看似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大悲劇和大變革,都是由於誤會造成的,這些「不解釋」的受害者,雖然不是悲劇的根源,卻是悲劇的強力催化劑。

但就算是這種蠻橫不講理的情節推動法,也難以進行下去,更不能保證它不滑出軌道。比如《天龍八部》,蕭峰和慕容復的悲劇,基本上是他們的爹害的,蕭遠山這個無能的復仇者,三十年前能輕易吊打二十多個中原一流高手,悲劇發生時報仇不徹底,事後懷著滿腔怨毒潛入少林寺偷學武功,這一躲就是三十年,既不報仇也不養兒,練來練去結果打兩個仇人的水平都沒了。無能倒也罷了,他還有意在自己兒子的敵對民族身份暴露後開始搞事情,一次次做出與武林與天下為敵的事,還每一次都嚴絲合縫地嫁禍給自己的兒子。慕容博這個史上最蹩腳的政治家和陰謀家,世代以光復燕國為己任,擔著這麼大的抱負,做出令人髮指的行為,結果只殺掉了一個不會武功的女人(蕭峰之母),而且為了這事也裝死躲進少林三十年,對自己的家庭、兒子和事業不管不顧,當兒子成年後,他也像蕭遠山一樣,用家傳武功到處去殺人樹敵,嫁禍給兒子。這樣兩個損人害己的傢伙,最後又一同遁入空門,任憑兒子去死去發瘋,這不是頓悟,這是搞笑。

4、他們的小說注水太嚴重。

我一直對「新派武俠小說」這個說法嗤之以鼻,因為這些所謂的新派小說無論是作品主題、思想內容、結構方式,都還脫不了傳統武俠甚至評書的窠臼。在主題和篇幅上追求長、大,做不到以小見大,只能以大見大,必須在縱橫六合、馳騁八荒,以天下為局的棋盤上才展得開自己的拙筆。這種大格局的構思往往是散點透視的,不容易抓住主線,而這些大部頭的武俠小說尤以金梁為主,寫得都十分松垮,沒有嚴格的中心情節和主題,多半是想到哪寫到哪,由著主人公的性子來,更由著偶然出現的事件來。當然通俗讀物的讀者就喜歡注水,網路小說越長越有收益,電視劇越長越賣座。實際上金庸梁羽生最好的小說,都不是那些動輒百萬字的大長篇,而是結構精巧的《雪山飛狐》和《還劍奇情錄》,雖然這兩部都是模仿之作。

至於古龍,我讀得較晚,只讀了兩三本,沒有太多印象,就不說了。可以說,從童年到少年,是我的武俠時光,也是我閱讀生涯中最低級最丟臉的時期。


好吧,提起青春期,對於這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的名詞,現在想起來依然覺得彷彿如昨。

看過很多小說,即便現在想來也並不羞於啟齒,畢竟那是過去的回憶,見證了我的成長。恐怕在那個時候天天看新聞聯播,現在才羞於啟齒吧。

郭敬明的小說沒有看太多,只看了一部,韓寒的倒是看了好幾部,即便到現在也不覺得他的那些想法有多麼過時,只是覺得他是一個敢作敢為的人,現在也依然如此,拍電影也每一部都用心打造,發揮自己的特長。

當然對於很多人也包括自己,最喜歡韓寒的一部小說,就是他最初的三重門,因為裡面的主人公很像自己。

因為是如此的平凡,你其實沒有做什麼事情,但是就是那樣每一天的度日,有一些所謂的學校的事情,感情的糾葛,但是那些都太皮毛了。經過了三年又三年,才發現自己就在那樣的日子當中長大了。

當然在那個時候也看過金瓶梅,不過因為是古文寫的實在是沒有興趣讀下去,看了兩下就結束了。

據說明年三重門要開拍了,韓寒18年前的一部作品,現在熱血重燃!


這問題有趣……回憶當年模式開啟……

我青春期時讀過郭敬明的!!!!

天爺,放現在簡直無法想像……

可是吧,話又說回來,一個人,一件事物,別人說得太多了,總忍不住有好奇心,我還算好奇心來得晚的,郭出了好幾本書,我才去看了。

印象中看了兩本,一本《幻城》,一本《夢裡花落知多少》,當時看的話,應該算不上多爛,畢竟我自己那會也就那水平。

我還看過安妮寶貝額。只記得白色棉布裙子,光腳穿球鞋……不過我通通沒嘗試過,腳丫子,不臭么……

然後!看過安意如,這個大概是我最不能之二了,這人的臉皮之厚也是超乎我的想像。

青春期時我經常看小說,言情和武俠。沒辦法,個人覺悟不夠高,也沒人引導,要看書就只會瞎挑。神奇的是,我看了那麼多言情和武俠,居然沒想過去看一下瓊瑤和金庸的?!

現在當然不可能去看了。所以跟人吐槽某些東西時,底氣不足,因為沒怎麼仔細看過。

好處也不全然沒有,比如我從不信什麼公主和王子,也不羨慕霸道總栽,早早就看清現實和yy的差距了。第二,閱讀速度飛起來了,看多了真的可以找到某些訣竅。現在依然受用。

結束這種現狀的是什麼呢?

張愛玲。

青春期尾巴的時候我去搜了搜書,我覺得文藝范不能靠安妮寶貝和郭敬明來得到,別人給我推薦了三個人,一個亦舒,一個張小嫻,一個張愛玲,我都看了,然後覺得張愛玲的最對我胃口,相對的哈相對的。

我也談不上多喜歡張愛玲,只是換了一個路數覺得更好,那會還因為羊脂球看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

之後,遇見福克納,那扇門徹底打開,青春期結束了!


不管懂不懂吧,反正我是在六年級的時候看的《水滸傳》,初二看的《三國演義》,高一的時候借閱《三國志》,這是記得名字的,還有初高中看的最多的就是金大俠,古大師,梁羽生的了,個人不怎麼喜歡言情小說,還有,本人其他愛好也都比較不合群,喜歡喝茶,秦腔,象棋,傳統樂器(嗩吶,二胡,等等),聲明一下本人今年20歲


昨夜纏綿,總裁,求你別碰我!聽名字就很羞恥!污力十足!


青春期的時候,想找羞於啟齒的小說,一時之間沒找到。於是專門去找明清小說來看,那裡面好多篇章都是帶有擦邊球的描述的,現在想想沒什麼,那會兒看著可是讓我耳紅面赤好久。比如說二刻拍案驚奇,初刻拍案驚奇等小說。那會兒還是在初中的時候。

等到上了高中,那會兒初步接觸了張小嫻,村上春樹,還有王小波等人。記憶比較深刻的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書中到最後有一段描寫,我就不詳述了,反正畫面感很強,王小波的小說那會兒純粹是看不懂,我是按照不可描述的小說來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