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你的問題提得不錯,相信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簡單來說,瑞士表之所以賣得貴,是由它的定位包裝、外觀材質、技術工藝等因素決定的。下面來詳細談談。

上世紀70年代的石英危機,讓整個瑞士製表業遭到重創,險些全軍覆沒。

後來,復興瑞士表的功臣尼古拉斯·海耶克找准了瑞士表的定位,顛覆了人們腦海中「好表就是走得准」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把機械錶往奢侈品的方向發展,強調做工和傳承。

而且人們普遍認同了這樣一個觀念。於是,瑞士機械錶不但捲土重來,而且處處透著高大上的范兒,從氣場上就能碾壓其他國家的腕錶。

可以這麼說,在尼古拉斯·海耶克的倡導下,瑞士表開始找回了自己,並且朝著它擅長的領域不斷發力,鞏固了它在機械錶領域的地位。

既然瑞士表高大上了,那麼 包裝方面就要跟上。於是,各種各樣的品牌故事誕生了。

當然,很多這樣的故事基本都是事實,但是明顯做過了更藝術化、更煽情的處理。一個個成功的廣告,為瑞士表的騰飛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如果一樣產品只靠包裝和廣告,必然不能長久。瑞士表能長期雄霸全球,確實有真材實料。

同樣是不鏽鋼,瑞士大牌採用的不鏽鋼,質感往往比國產表略勝一籌。像勞力士鋼表用的904L不鏽鋼,在防腐蝕性方面非常強悍,我自己的一塊勞力士用了五年了,看上去依然很有神采,走時也非常准。

瑞士表把很多工藝放到了高級腕錶上,比如微繪琺琅、珠寶鑲嵌、金雕、馬賽克鑲嵌、璣鏤等等。這些工藝,國產表或者日本表中,當然也有,不過一來比較少見,二來細膩程度還是欠火候。日本的貴朵似乎是個例外,它也有一些工藝比較出眾的款式。

瑞士品牌很注重工具設備,有些錶廠一台設備就好幾百萬歐元,這種先進的設備,做出來的零件精細度可想而知。

此外,瑞士表在機芯打磨上花了很多功夫。瑞士表的機芯,往往採用不同的紋飾處理,板路結構也比較美觀,有些高端機芯在倒角拋光方面做得很到位,彷彿一件藝術品。所以,人們願意為這樣一種美的享受買單。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夏利和賓利還都是汽車呢,全是人坐上能跑,價差那是非常大。不同價位的機械錶僅是走時原理基本相同。在品牌、材質、附加功能、寶石鑲嵌、藝術工藝、工藝積澱、細節打磨、整體設計……等諸多方面千差萬別。而且如果上升到藝術和神韻的高度,價格之間的分別更驚人。另外舉一個例子就比如齊白石老先生的畫,你說成本是多少?成本就是紙和墨,為何價值能上億?

如果讓你用肉眼區分腕錶上的細節差異感覺比較吃力,你可以嘗試拿5-10倍的放大鏡觀看,看到你真正明白什麼叫「一分錢一分貨」。世界人民並非傻子,如果瑞士表只是一個貴字再無其他優點,瑞士製表業也不會延綿不絕五百年;日本及中國製表業早就迎頭趕上並超越了。腕錶的價格由市場決定,瑞士表賣那麼貴依然銷量不錯,就非常值得思考。


瑞士手錶,無人不曉,而且都價格不菲。但是製表業卻不是在瑞士土生土長的。16世紀末,法國的宗教鬥爭導致了一場大屠殺,追隨加爾文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到瑞士,帶來了製造鐘錶的技術。這種法國技藝和當地的金銀首飾業相結合,就出現了瑞士的製表業。它從靠近法國的日內瓦向外擴散,主要是沿汝拉山脈一線向東北蔓延,一直到東北面的沙夫豪森,在瑞士北半部遍地開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