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就是影像科醫生,看到你的描述,這是無知與偏見。我們影像科醫生是怎麼看出病變的,那要從學校講起,首先在學校要學一些列的基礎醫學科(系統解剖學,斷層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醫學免疫學) 和臨床醫學學科(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還有影像專科科目(醫學電子學基礎,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圖像處理,超聲診斷學,醫學影像診斷學,介入醫學,腫瘤放射學,核醫學) 太多了估計還有不記得的學習科目。

上面說的科目要4年讀完,然後去醫院實習1年。把理論學會了,然而去到醫院完全是一臉懵,實踐和理論完全不是一回事,又在老師的指導寫報告,先學會看正常的片子,因為學會看正常的才知道哪些是異常的,最後才學看異常的片子。理論和實踐都有了你有以為就輕鬆啦,錯!畢業後還要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寫報告,初寫報告是低年資寫,上級醫生負責審核。

所以要看出一張片子上的病變,就至少要5年的時間。


小小醫生為你解答。喜歡點贊,關注一下。如果有其它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如果儀器可以診斷,還要影像科醫生幹嘛?


謝謝邀請,作為一名獲得從業資格15年的放射科醫生,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診斷經驗!

首先,CT片子是病人檢查後通過後處理得出的影像,這就要求技師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選擇合適的掃描條件才能得到層次分明的片子!

然後由診斷醫師就得到的片子進行診斷,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臨床表現,有側重點的閱讀膠片,先要鑒別正常與異常的影像學表現,發現異常後綜合考慮病人的癥狀,體征等因素,最後才能得出診斷結果!

當然,影像學本就是一門非常深奧的醫學專業,只有大量的閱讀膠片,通過書籍學習,向上級醫師請教,時間長了有自己的診斷標準後才能順利的進行診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