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旅行,很多人會在晚上來木偶戲院看一場緬甸的“傀儡戲”,戲院一天只表演一場,如果來得早的話還可以坐在前排的位置,近距離的觀察看緬甸的國劇。

觀看木偶戲的劇場並不大,甚至設施看起來也很簡陋,屋子的兩邊掛滿了各種的“傀儡”,大小不一的“傀儡”很多樣子看起來就很搞笑。木偶戲是緬甸的國粹,據說緬甸木偶文化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十一世紀,雖然真實性已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十五世紀,木偶戲就已成爲緬甸皇宮貴族的消遣戲曲,這說明緬甸木偶戲文化至少已存在了六百多年。

中國人常用提線木偶來表示懦弱無能,實爲傀儡的人或者組織,而在緬甸,提線木偶卻是一項極具張力的藝術表演,原本沒有生命的木偶穿着精美的服飾,在提線的牽引下,風情萬種,栩栩如生,將人間百態濃縮在這方寸之間。

當然,木偶戲雖爲緬甸國寶,但坊間多流傳緬甸木偶戲起源於中國的說法。因爲我國的木偶戲“源於漢,興於唐”,許多歷史學家認爲緬甸木偶戲從我國南部傳入。不同於木偶戲在我國的地位,緬甸各地均有木偶戲表演,從仰光至蒲甘再到曼德勒,觀看木偶戲表演幾乎成爲旅行必備項目。

木偶戲表演是由木偶戲演員操作木偶,將懸絲連接在木偶的頭、背、手臂、手腳掌等關鍵部位,通過演員控制提絲的力度,使木偶做出活靈活現的動作和形態。這些木偶約爲2英尺,傳統劇目一般有28尊佛像,包括動物、神仙、帝王等人物。

木偶戲的演出結構較爲固定,基本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爲開天闢地和動物舞蹈,第二部分爲皇宮故事,第三部分爲佛本生故事或者自編曲目。

觀看錶演的都多是歐美人,可能亞洲見慣了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所以對木偶戲的熱情與好奇心並不算太高漲。

懸線演出的木偶一個個動作靈活,被表演者賦予了新的生命。技藝高超的表演藝術家能夠同時牽60根線,可是隨着木偶戲的日漸衰落,會木偶戲表演的人越來越少,目前大多數人表演時最多隻能同時使用12根懸絲。

在觀看木偶戲的表演時,在每個曲目表演到中途,都會將上面遮住表演者的幕布拉上去,讓觀衆看到表演者操縱的情況,然後在將幕布放下,讓觀衆繼續看木偶的表演。

在整場木偶戲中有一幕是一位演員化身爲傀儡,她表演的動作、姿態、手勢都模仿木偶,在她的身後有一位操縱這位活“木偶”的技師,技師的手勢非常專業,這樣的表演也深深吸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衆。

每每觀看木偶戲時都會驚歎於人類偉大的創造力與表現力,手指移動的瞬間,木偶的神態、動作便在頃刻間發生轉變,進而推動故事情節的不斷髮展。當這些木偶動起來時,傳神的演繹令人滋滋咋舌,一旦沒有演員的牽引,表情誇張,服飾鮮豔的木偶隱約散發着陰森的氣息,令人不寒而慄,畢竟木偶戲有很大一部分神話元素。

坐在前排的話還可以近距離的看到演奏傳統樂器的樂師表演的工作情形,這些緬甸的傳統樂器在他們的演奏中達到完美,樂師專注的表情讓人非常的敬佩。

初聽木偶戲時,其配樂與我國戲曲的音樂極爲類似,自認爲這些樂器無非是擦、鑼、二胡、三絃等,事實上,木偶戲選用緬甸傳統樂器圍鼓,並形成了以圍鼓爲中心的圍鼓樂隊,樂器聲音高亢嘹亮,爲木偶戲普及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