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唐朝·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這裡選的《長信秋詞》五首之一、之三,被《樂府詩集》收錄,編在《相和歌辭·楚調曲》中,題為《長信怨》,寫班婕妤失寵後幽居長信宮的悲愁。

金井,有金彩塗飾的井欄,故名。詩詞中常用它美稱宮廷園林的井。這裡,它暗示特定的環境——長信宮。秋天悄悄地降臨了,長信宮前的梧桐葉已經枯黃,一片蕭瑟的秋意。

詩人的筆觸由外而內。「珠簾不卷夜來霜」,這是一個語義不確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一個有省略的因果複句:因為夜寒霜重,所以珠簾不卷。就字面看,還可以理解為:珠簾不能捲去秋霜的寒意。因為這種寒,是深藏於抒情主人公心靈深處的凄寒的內境,是驅不去、排遣不開的。

詩人的筆再由室內而及床闈。熏籠,指用來熏香或烘乾用的、有罩籠的爐子。熏名香、設玉枕,是為了等待君王。君王不來,不說玉顏失色,而說設以待寢的器物黯然失色。

末句始點出人物情態——卧聽。「聽」什麼?聽覺所指,無非是皇帝幸臨的南宮。漏,古代計時的器具。銅壺滴漏,那聲音不會很大,西宮如何能聽得見南宮的漏聲?更何況南宮正笙歌聒耳,即有漏聲,也非「清漏」。「歡娛嫌夜短」,南宮之「漏」,更不會有「長」的感覺。南宮歌吹西宮愁,這裡,只能把它理解為卧聽南宮歌吹的西宮愁怨之人用心靈所感覺到的漏聲。「清」承「秋霜」,是長信宮的心理氛圍;「寂寞恨更長」,「卧後清宵細細長」,「長」是失寵人所感受到的主觀時間。「清漏長」三個字浸染了非常濃郁的感情色彩。

全詩四句,三句寫景,由遠及近,由外而內;一句敘事,沒有一個字正面抒寫人物的心情。而那枯萎的梧葉,黯淡的玉枕、熏籠,寒侵玉骨的秋霜,細微、單調、綿長的更漏:目之所見,觸之所及,耳之所聞的一切所暗示的潛信息,都指向一個韶華空逝,處境凄寒、無望中仍不甘寂寞的失寵者的內心世界。


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盛唐「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宮怨詩筆力高絕、獨樹一幟,《長信秋詞五首》是他所作的一系列七絕組詩,以失寵宮人的落寞凄涼為骨、以細緻入微的豐富文辭為肉,繪出一卷卷哀婉凄絕的深宮圖景,全套組詩尤以第三首的「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最負盛名,題中所問,是組詩的第一首,全詩如下: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詩題來源於漢代「長信怨」,原為班婕妤被趙飛燕所不容,自請侍奉太后於長信宮,日漸恩稀得名。「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南梁時費昶《行路難》有「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之句,這樣的暮秋,經過寥寥數筆寒冷空寂的背景渲染,讀者則立時可以覺到有蕭索清冷之氣自紙上撲面而來。雕飾精緻的井邊附近,梧桐樹葉已經黃了,枯葉之蝶,落寞之夜,華美的珠簾因為久無人來而長期垂著不曾掀開,而不掀開這帘子,又怎知夜裡的冰霜更重了一層呢?李煜《浪淘沙》有「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之問,可見「珠簾不卷」是何等凄涼絕望的境地。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熏籠絲絲縷縷漫出輕煙,枕頭早涼,黯淡在時光里的容顏,青絲瞬間便能變為白髮,皇帝不曾臨幸,外人不曾來訪,冗長的寒夜,只能聽著南宮一聲聲更漏睜著眼睛等到天亮。「南宮」代指皇帝所住宮殿,南朝宋時鮑照《望孤石》有「嘯歌清漏畢,徘徊朝景終」之句,失眠之人尤懼更漏之音。晚唐杜牧《阿房宮賦》里有一句令人唏噓的話語,雲「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設想三十六年,夜夜寂寞絕望,是多麼痛入骨髓的凄涼!

明末清初文學家邢昉在《唐風定》里評價此詩言「一片神工,非從鍛煉而成」,認為王昌齡宮怨詩的成功不是刻意鍛煉雕琢成的,而是神工鬼斧,意韻天成之筆。不論前人之詩如何精妙,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得不慨嘆,千百年前緊閉深宮的寒寂,如今終於再無人去體驗了。


女兒孤寂 詩人孤憤——讀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698-757)——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與高適、王之渙齊名。其詩以七絕見長,緒密而思清。因其曾任江寧丞,時謂王江寧,後世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王江寧」。著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長信秋詞五首》是王昌齡所作十分有名的一組宮怨詩。可謂唐代宮怨主題代表作。

「金井梧桐秋葉黃」是第一首。在這首詩中,王昌齡從女性角度出發,截取深宮秋夜寂寞女,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典型片斷,借景托情,刻畫心理,筆觸凄婉,深婉含蓄地描寫了這位或許還是少女的嬪妃,鎖在深宮,長期冷落,青春枉廢,自由、愛情與幸福等被活活羈耗殆盡的無限寂寞與凄悲,對其寄予深深同情。這種手法與寄託,同樣貫穿其它四首。

問題來了:名揚天下的盛唐邊塞詩人,為何有如此凄婉含蓄的宮怨詩作傳世?其中隱有詩人何種情懷寄託?

1、詩人善詠三大領域見長

一是邊塞詩,主要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等,其中《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二是送別詩,最為著名的當數《芙蓉樓送辛漸》兩首其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可謂千古流芳。

三是閨怨/宮怨詩。代表作分別是《閨怨》和《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

2、「卧聽南宮清漏長」的弦外之音

這就要從王昌齡的主要經歷和詩作歷史背景說起了。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其後,再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之亂(755年12月-763年2月)起後第二年(757年),他又離任而去,迂迴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時年59歲。後張鎬按軍河南,將閭丘曉戮之,終替王昌齡報仇。

王昌齡仕途生涯可分為上升與失落兩個階段,這兩大階段的詩作可謂顯著不同。

在上升階段,也就是青壯年時期,他的詩作以其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達到高峰,可謂雄氣萬千,壯闊豪邁。後來仕途坎坷浮沉,三次被貶,終在標誌盛唐轉衰的安史之亂初期被殺。《長信秋詞五首》,據說寫於他第二次被貶前。

「卧聽南宮清漏長」——詩中描寫的女兒寂寞,何不是在盛唐轉衰之際,政治抱負屢被打擊的詩人之孤憤的真實寫照?!

3、詩作的藝術特色

取景到位——漢代有長信宮,成帝時班婕妤在其中苦悶寂寞,作有許多詩歌自傷。

意象到位——井邊梧桐、深秋黃葉、秋夜冷霜、熏籠玉枕等,無不對應秋之凄涼,心之寂苦。

手法到位——借景托情,渲染烘托,多重鋪墊,含蓄凄婉,餘音不絕等。

......

(具體賞析這首詩作藝術成就的文章可自行搜索,不再贅述)


謝悟空邀答: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五首》是七言古風,每一首亦可稱古絕句,其格律己接近近體七言詩絕句。金井梧桐秋葉黃是其一。

金井梧桐秋葉黃,平仄平平平仄平,

珠簾不卷夜來霜。平平仄仄仄平平。

熏籠玉枕無顏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卧聽南宮清露長。仄平平平平仄平。(平水韻)

這是一首宮怨詩,情感深婉含蓄,意境寂寞凄涼。

梧桐葉黃,秋夜冷霜。珠簾不卷是待來人,而來的只有夜霜。長夜漫漫無聲息,聽到的只有宮漏。寂寞空虛人憔悴,顯得香爐玉枕皆無顏色,滿腔怨情都用景物托出,無有一字怨情在紙上。

現在我們很多人寫詩或對聯,好像有話直說,少委婉含蓄;又好像抬眼望去,便一覽無餘。我們讀了這首小詩,應有所悟,有所得。


謝邀。看到問題下已經有很多答案珠玉在前,我也就不再賣弄了。在這裡分享一個和這首詩有關的段子,出自清朝吳趼人的《俏皮話》。

鴉引經典

飛禽中算野雞的羽毛最華麗,也最悅目。因此野雞也最愛自己的羽毛,常常向同類誇耀,鳥兒們也只好謙讓。唯獨烏鴉不服氣,說:「你羽毛的多彩,怎及得上我的潔白?」野雞嘲笑道:「別人嘴裡還可以說這種話,像你滿身漆黑,還自認為潔白。請問:什麼顏色才算是黑色啊?」

烏鴉說:「我這種說法並不是主觀臆造,有詩做證明。唐詩有一句叫『玉顏不及寒鴉色』。你想,玉是白的,尚且不及我,我的潔白可想而知了。」公冶長聽見上述對話後嘆道:「這強詞奪理的畜生,偏偏會引經據典!」

玉顏不及寒鴉色 出自

長信怨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金爐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詩本來是借詠漢班婕妤而慨嘆宮女失寵之怨,然而被用在這篇小寓言中,對當時的清庭諷刺得淋漓盡致,令人捧腹。這也算是古人對這首長信怨的延生和再創作了。


王少伯七絕,冠壓盛唐,誠可慕也。

金井梧桐秋葉黃。古時井口甃壁皆有雕刻,頗為精美,宮中想來井口更美吧,故言金井,語其固也,美也。井旁種梧桐,梧桐逢秋則葉黃。觀察越細,正見女子內心越無聊,見秋葉黃,正見內心憂傷。

珠簾不亂夜來霜。寒夜不卷珠簾,誠有所待也,見夜來霜起,此心亦漸生寒,因所待終不見來。

熏籠玉枕無顏色。宮中女子嬌貴,天氣轉涼則置熏籠取暖。簾外霜寒而簾內溫暖;所枕曰玉,美玉透明無色,見其高貴。此句轉而美言所居,是言所居者實為佳人,佳人誠難得。

卧聽南宮清漏長。沙漏計時,永無止息。女子夜深無眠,所待不來,漸至絕望,傷心卧床,細細聽那永無休止的清漏聲。長夜長否?此心無待是否更長?年華如花可能一直無待?此句當真含蓄悠遠。

麗而工,渾而滿,蓄而有餘,悠而深,詩家夫子非浪得虛名。至於詩以情事射他事,意在詩外,人人皆可以身自比,無需多言。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這是詩人王昌齡,對唐代深宮女子,疾怨宮庭孤寂凄清的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此詩僅四句就用「秋葉黃、夜來霜、無顏色」這些冷色的詞句,巧妙隱而不露的刻划了宮女的寂寞心境。對寄物描寫細緻入微,構思獨到,不言怨而怨自在。謝謝!


謝邀!

長信秋詞又作長信怨。長信,漢宮名。

詩人王昌齡用深涵的筆墨,以景托情,描寫一個被剝奪自由,青春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冷寂的深宮,人單影只,卧聽宮漏的孤寂生活,選取這位宮女悲慘一生中的一個不眠之夜對未來的迷茫苦悶及絕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