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少女時代,是在台中成長的,有許多美好的記憶。印象中,爸爸很喜歡「羅宋麵包」(硬質麵包)。

家住在台中市的郊區,50幾年前,沒有所謂的公車。常常在父親的指使下,騎腳踏車至市中心(就是現在的自由路)買「羅宋麵包」,附帶的福利是,我可以買一個「沙拉麵包」,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深深的愛上「沙拉」!它是我和父親可以聯結的一部分!

結婚後,有了孩子,也常常自己做「沙拉」,不知是在尋找少女時代的記憶?還是真的喜歡吃「沙拉」,應該是二者都有吧!

孩子相繼結婚,家裡人口數愈來愈少,飲食力求簡單,好久好久沒有自己做「沙拉」了。

前幾天,心血來潮,打起做「沙拉」的念頭。

先將馬鈴薯、紅羅蔔、雞蛋煮熟,放涼了備用。

(一)馬鈴薯(二個)壓成泥、紅羅蔔(一條)切成丁

 

 

(二)蘋果(三個)&洋式火腿(一條)切成丁

 

 

(三)雞蛋(五個)&小黃瓜(四條)切成丁

 

全部混在一起,加上美奶滋,拌勻,大功告成。

看似簡單,從洗、煮、切到完成,花了大約兩個小時。

以「時間」來評估,是有點不划算;但是以「媽媽愛心」來評估,是物超所值的。

有一次大媳婦,辛苦做了一大碗「沙拉」,因為少加了洋式火腿,兒子就嫌不好吃,害得媳婦有挫折感;這次自己做「沙拉」,老二下班一進家門,立即很高興的說「妳做沙拉了」;告知沒有住在一起的老三,要送他一盒「沙拉」,也是高興的不得了。

「沙拉」不僅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也是孩子小時候的記憶;它是我和父親的聯結,也是我和孩子們的聯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