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思聰舌戰花千芳:

  9012了還有沒出過國的XX

  ------

  最近王思聰又上了微博熱搜了。

  起因是一種“正能量寫手”花千芳,在微博上拋出了英語無用論。他是這樣講的:

  然後王思聰看到了,回了一句:“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XX”。

  先不管花千芳的觀點有多麼偏激,王思聰上來就爆粗開罵,是他不對。更何況,他罵的話,連帶了許多真的到現在還沒有出過國的人。

  根據統計,中國因私出國護照數量發放不超過1.4億本,也就是說,整個中國至少有12億人還沒有出過國。

  花千芳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給予了王思聰強烈的回擊:

  現在,江蘇網警也介入其中,警告王思聰有侮辱他人,侵犯肖像權的行爲,後面形勢將會如何發展,我們就坐着看戲就是了。

  2

  “不懂人情”的王思聰,

  當然能說出“何不食肉糜”

  ------

  王思聰“不懂人情”,以前是出了名的。

  2010年,著名女企業家張蘭在微博上說,大S與汪小菲在海南三亞結婚的婚禮酒店由萬達免費提供,王思聰立即站出來否認,並說張蘭造謠。張蘭迴應:“王思聰是個血氣方剛的孩子”。王思聰回懟:“張蘭就造謠這件事不值得尊重”。

  本來是一件人家免費幫萬達酒店打廣告的事情,王思聰偏要出來拆臺、較真,可見其“不懂人情”。

  2015年,王思聰在接受採訪是直言,自己的擇偶標準是“胸大”。儘管很多男人都這麼想,但是敢公開這麼說的公衆人物,他算是第一個。這種“不懂人情”立即招來新華社的批評,稱其“傳播三俗”“不以爲恥,反以爲個性”。

  還是2015年,王思聰發了一張他的狗戴着兩塊蘋果表的照片,公然炫富,讓很多人覺得“人不如狗”。這樣的“不懂人情”又招來許多非議,還被美國雅虎財經報道,用來嘲諷中國富人炫富。

  儘管惹出了許多麻煩,但王思聰“不懂人情”的個性依然沒有改變。這也難怪,作爲首富之子,他過的生活,裏普通中國人相去甚遠。

  他從小就被送出國,接受西式教育。小學上的新加坡的貴族學校,中學上的是英國溫切斯特公學,大學上的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哲學系。是的,哲學系,只有窮人家的孩子纔讀經濟,富人家的孩子可以關心哲學。

  回國後,他成爲了萬達集團的董事,父親王健林爲了讓他歷練一下,給了他5個億。

  “創業我給了他5個億,虧完了就回萬達上班”。王健林曾這樣跟媒體開玩笑地說。

  王思聰也很爭氣,5個億被他幾年之內變成了60億,這樣的賺錢速度,簡直快要超越老爸了。來錢如此輕鬆,賺錢又是如此迅速,王思聰能說出“9012年還有沒出過國的XX”這樣“何不食肉糜”的話來,就不奇怪了。

  其實王思聰懟的花千芳,我也是很不喜歡的,尤其是他說出了“學英語無用”這樣反智的話。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花千芳爲什麼這麼反對中國人學英語呢?這與他的經歷和現在的立場有直接關係。

  3

  “正能量寫手”花千芳,

  當然能說出“英語無用”

  ------

  花千芳,著名的“正能量”寫手。

  他的人生,和王思聰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他是農村的孩子,王思聰是含着金湯匙長大,他初中就輟學在外打工十年,王思聰小學就去國外上貴族學校。可以說,他是草根出身,王思聰是富貴逼人。

  花千芳結束了在外打工的十年生涯,回到老家遼寧當農民,種地養雞,閒暇之餘,喜歡在網絡上寫文章。2012年因15萬字作品《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炮而紅,成爲撫順市作家協會會員。

  他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但憑着自學成爲了一位略有名氣和影響力的作家,經歷也算勵志。

  但他的一些言論,多少能看出此公的一些侷限性。

  比如2014年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他參加了其中的“烏鎮網絡名人論壇”,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就此次會議發表感言說“中國引領信息時代的決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

  事是好事,但他用上這麼個帶有貶義的形容詞,就變了味,引起一片爭議。

  2015年7月20 ,他又在微博上說:“文天祥“平日裏花天酒地不思進取,當了亡國奴才知道‘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有個屁用”。侮辱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引起一片爭議。

  看了他之前的文章觀點和這些言論,當他說出“中國人學英語”無用這樣的話來,也就不足爲奇了。如果說王思聰錯在一個狂字,那麼他的這個觀點,就錯在一個淺字。淺薄的淺。

  對於中國人來說,英語是一件無用技能嗎?按照花千芳的邏輯,大多數中國人除了在學校裏,以後都用不上英語,所以學英語沒用。那請問有哪些學科是除了在學校裏有用,在社會上還有用的呢?普通人工作生活中需要解方程式嗎?需要背唐詩宋詞嗎?需要運用物理、化學的知識嗎?

  既然都不需要,那爲什麼偏偏說英語無用呢?

  還有,他說學英語的人是“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這的觀點,不過是和現在那些要復興“國學”的人一樣,巴不得中國人只讀四書五經,重拾三綱五常,最好還撿起婦道女德,所有外國的文化思想,語言符號,統統不要,誰如果還學習外國的語言和思想,那就是“自我矮化的奴隸”。這是什麼道理!?

  外國人打進來的時候,我們是用《孫子兵法》和青龍偃月刀來退敵嗎?還不是用的西方武器和戰術。新中國發展的時候,我們是用的《四書五經》來治國的嗎?還不是用的馬克思主義。

  如果不是中國人學了英語,去國外接受了教育,再回國幫助祖國建設,我們能發展得這麼快嗎?

  你又要說,那專業人士學英語就好了,不用所有人都學。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不是閉關鎖國,我們的人要走出去,外國人也會走進來,如果中國是一個只能靠專業翻譯才能溝通的國家,對我們的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弊。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會英語,對於西方文化你就只能聽別人講,別人說什麼是什麼,這纔是最可怕的。

  Language is the source of misunderstanding。(語言是誤解的根源)如果你不學英語,就看不懂這句話的含義。

  所以我要說,花千芳關於學英語的觀點,是大錯特錯,另外,王思聰也不對,你下次罵人的時候能不能注意點,罵他就罵他,不要扯到十幾億人好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