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着這出人意料的小巧機身尺寸、精緻的機械結構,更是有着 DJI 這個金字招牌,OSMO Pocket 自發布以來就獲得大量的關注以及讚許。可以說,無論是喜歡科技數碼的宅男,亦或者是精緻生活的女神,甚至是純粹的路人甲乙丙丁,都對其青眼有加。

更是一時洛陽紙貴,也就是賣斷貨了,畢竟第一批貨也沒多少。可是在社交平臺上更容易看到的,是一衆專業人士、玩家甚至是vlog博主對這款產品的失望與批評,當然更多的是等傳聞中的 Pro 款。

有着如此極端且對立的評價出現,這既是 OSMO Pocket 的成功,也正是其矛盾所在,便是 ZAEKE 知客所要說明的。

「小」,既是亮點,也是限制

即便是已經看到過非常多的圖賞、評測亦或者是視頻介紹,可是當你頭一回摸到 OSMO Pocket 的實物時,依然會爲這非常精緻的尺寸大小所感嘆,畢竟這真的是太小了。若是按照官方的數據,也就是121.936.928.6mm 的尺寸大小與116g 機身重量這兩個數字,也就是比一支口紅大了一圈而已。

於是無論是女神們就只能夠用來裝鑰匙的小坤包,還是男生們好久沒洗的牛仔褲,OSMO Pocket 都能夠輕鬆的塞進並帶走。

「小」,這確實就是 OSMO Pocket 最大的亮點以及競爭力所在。要知道市面上有類似結構的三軸穩定器們的個頭,都絕對不會讓你覺得小。更別說是性能足夠好的專業級產品,也就是自家老大哥 RONIN-S 這種,即便是操作也要雙手進行。所以能夠實現如此小巧玲瓏且結構緊密,OSMO Pocket 便是獨此一家,想必 DJI 的工程師們肯定是加班加點了不少時間。(也確實,官方就號稱該款產品研發時間有三年之久。)

或許這小巧精緻讓人驚奇的同時,也可能會讓你懷疑功能上會缺胳膊少腿,或者是質量疑惑。可是 DJI 對於 OSMO Pocket 的產品定義,是以能夠完全獨立使用爲大前提進行的。所以在這個比口紅大的機身裏,除了有結構精密的三軸穩定器之外,OSMO Pocket 還塞進去了塊1/2.3英寸傳感器、1英寸可觸控屏、TF卡槽以及內置875mAH 電池等。更是有 USB-C 接口與專用接口,從而實現更多的可能。

且雖說 OSMO Pocket 這黑灰色的機身顏色看起來挺直男的,可是細細的磨砂表面與不錯的用料,能夠給予不錯的觸感以及質感。

確實因爲足夠的小,OSMO Pocket 自發布以來就獲得了相當多的關注度與表揚,就像是 DJI 的無人機一樣,持續突破自己更是市場上的一枝獨秀。可也正是因爲執着於「小」的這件事情,OSMO Pocket 給自己加了一層天花板,使得在專業人士或vlog 用戶看來,這是處處妥協也是處處悲劇,恨鐵不成鋼的評價也成爲主旋律。

因爲要做的足夠的小,所以 OSMO Pocket 放棄了喜聞樂見的1英寸傳感器,而是使用了與智能手機旗艦級相當的1/2.3英寸;因爲要做的足夠小,所以大廣角鏡頭也變成了憋屈的等效26mm;因爲要做的足夠的小,所以屏幕也只有區區的1英寸,還要承擔觸摸按鍵等功能,更別說這個“詭異”的1:1比例……

並且因爲只有口紅那麼大的機身空間,所以 OSMO Pocket 也僅僅有兩個實體按鍵,更是不得不通過組合鍵或是觸摸屏的形式進行操作,頗爲繁瑣。也是因爲這小巧的機身,在 ZAEKE 知客看來是必須要有的操控搖桿、無線連接功能以及標準螺母口等,都必須要使用外接配件才能夠實現,更別提這些配件之間還存在互相排斥的可能……

有如此極端的表揚與鄙視出現,或許是因爲消費級與專業級的用戶們之間,本就互不對付的消費觀念與使用需求所導致的,也正是OSMO Pocket 因爲執着於「小」而導致的矛盾。只不過這會兒先放下這些爭執或偏見,畢竟其實際表現如何,纔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

旗艦手機級的畫質,專業穩定器的防抖

OSMO Pocket 的實際表現如何,其實就是畫質、操控以及實際使用者三大塊。在討論畫質之前,那就必須要羅列一下參數才行。其採用了顆1/2.3英寸的1200萬像素傳感器,鏡頭爲 F/2.0光圈與等效26mm 焦段。其最高可拍攝1200萬像素的靜態照片,或者是4K 60p 與1080P 120p 慢動作視頻,視頻碼率最高可達到100Mbps。

這些數字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確實,因爲這樣的參數或者是設定,都與這會兒的旗艦智能手機猛高度類似,甚至能夠說 OSMO Pocket 所拍攝的照片與視頻,在理論層面來說就是 iPhone XS Mas、Mate 20 Pro 等級別的畫質水準。

而實際表現,也確實如此……

如上圖數張就是由OSMO Pocket 所拍攝的照片,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其實就是智能手機的水準,無功無過。若是要說有何不足的,那就是相比起自家已經進化多代的無人機而言,特別是有哈蘇加持的新款,OSMO Pocket 在直出事的色彩以及色調,都略顯拘束了些,顯得不夠生動。即便是視頻,亦是如此。當然要是你挑點毛病,說說寬容度、局部過曝、HDR 以及多幀合成等,還是能吐槽的。

多少能夠挽回點分數的,那就是得益於這極爲小巧緊密的三軸穩定器,使得 OSMO Pocket 通過簡單的操作,也就是點幾下屏幕,即可輕鬆的拍攝出九合一的全景照片,從而獲得比原有等效26mm 更就有場面感的畫面。並且也是得益於這個三軸穩定器,使得 OSMO Pocket 能夠輕鬆的拍攝出靜態延時視頻來。這兩點相比起手機而言,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說到這,可就得單獨說說這個三軸穩定器的實際表現。

毫無疑問,相比起人肉穩定器(也就是純手持)而言,OSMO Pocket 這看起來就這麼點的三軸穩定器的實際效果,可是秒殺級的。相比起純粹的光學防抖或是數字防抖而言,有着更好的防抖效果,也無需擔心裁剪或環境光線。所以無論你是在正常姿勢時的邊走邊拍,亦或者是上下樓梯時的搖臂,或者是不規律運行的車裏,這些莫名其妙的抖動在拍攝的視頻中,不會出現或是明顯緩解。

並且基於這個三軸穩定器,DJI 還給 OSMO Pocket 設計了不少玩法。除了上文中提及的九合一全景照片,在每次開機與關機時,該三軸穩定器還會自動將攝像頭居中或收攏,從而更方便的開機即用或是保護機身結構。

並且接合面部識別與目標跟蹤這兩點,OSMO Pocket 在視頻拍攝時自己就盯着主角,可要比手機方便的多了。更不用說三軸穩定器還提供諸如 FPV 等多種模式,使得拍攝有更多的可能。

所以這些聽起來,那就是 OSMO Pocket 感覺還行?

確實沒錯,雖說其僅是智能手機旗艦級的畫質水準。可是自帶三軸穩定器,使得 OSMO Pocket 在使用時,特別是在拍攝動態時時,對畫面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並且不同於傳統設計的穩定器,還需要額外的進行安裝、調平以及佔用手機,OSMO Pocket 從按下按鍵到進去取景畫面,只需要3秒即可進行拍攝。

所以就這樣?當然不是。確實 OSMO Pocket 看起來足夠的美好,使用起來也足夠的美好,更不用說在這個價格裏的畫質表現,亦或者是高度集成的三軸穩定器,還是那些細節,都是值回票價的產品。可是想要用得好或者是用的舒服,你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或者說“得加錢”。

最大的限制,其實是「你」

首當其衝的,便是操作。在上文中就已經說到,由於如此小巧的機身,使得 OSMO Pocket 只有兩個實體鍵與可觸控屏。因此在實際使用尤其是單獨使用時,就得記住不少的組合鍵,以及在這塊小小的觸摸屏上用手指進行精準操作。難受不說,使用起來就是有諸多不便。或許連接手機使用會方便的多,畢竟 OSMO Pocket 就自帶有 lightning 與 USB-C 接口,一插即可。

也確實,在連接手機時使用有着更大的屏幕,就有着更大的取景視圖以及可觸控空間,此時也能夠進行更詳細的設置與操作。只是虛擬鍵在盲操或操作反饋時,幾乎是渣渣級的水準,更不用說得佔用手機了。

當然 DJI 自己也知道這點,所以伴隨着 OSMO Pocket 一同登場的,那便是專屬配件包。

在這個價格達到649元人民幣還經常缺貨的「OSMO Pocket 擴展配件包」裏,包含有云臺控制撥輪、無線模塊以及擴展配件套,以及一張棄之可惜的32G TF 卡。於是“加錢”之後的 OSMO Pocket 就能夠更加精準操作且反饋到位的進行雲臺控制、快速切換模式以及鎖定等操作,更是能夠與智能手機進行無線連接,從而實現無線傳輸或雲臺控制。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OSMO Pocket 纔是 ZAEKE 知客看來的完全體,不僅是可用性與玩法變多,更是好用了。而至於爲什麼要花錢才能夠變得更強嘛……這個問題就要問 DJI 了。

對了,在使用這些配件時,特別是雲臺控制撥輪時,OSMO Pocket 的唯一一個私有接口將被佔用,因此無法連接手機進行操作。不過也沒啥所謂,畢竟你有無線模塊了呀。

其次便是視覺,這裏主要分爲「焦段」與「取景」。

正如上文中所羅列的參數,OSMO Pocket 所採用的鏡頭爲等效26mm 焦段,與這會兒的智能手機的主攝像頭類似。屬於要廣不夠廣,要長不夠長的萬金油。於是用來拍拍靜態照片或是動態視頻時,都不算是啥大問題,不外乎是你走的不夠近或不夠遠的哲學問題罷了。然而要是用來自拍,可就有些麻煩。

由於焦段的緣故,若是想要取得比較好的構圖,那麼就必須要將手伸直,纔不會讓自己的臉或頭充斥着整個畫面。而此時僅僅只有1英寸的屏幕,在這會兒只能夠用來看看大概的構圖了,更不用說怪異的1:1比例還會有裁剪或黑邊存在。並且在伸直手臂的同時,OSMO Pocket 所內置的兩個麥克風即便性能足夠給力,也只能夠說是無能爲力。

所以答應我,用 OSMO Pocket 好好的拍拍花花草草、情人或是家人等第三方,別用來自拍大頭照好麼?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只是這並非是 OSMO Pocket 的問題,而是「你」也即是使用者本身。

確實使用 OSMO Pocket 後,就能夠輕鬆的拍攝出高品質且不抖動的動態視頻,遠比只用手機拍攝來的給力。可是在拍攝時的運鏡以及後續的剪輯,這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個艱鉅的難題,更不用說構圖、轉場、調色以及配樂等一系列抉擇。

或許 DJI 的產品經理們和我一樣,於是伴隨着 OSMO Pocket 的除了那個649塊錢的「加錢變強配件包」之外,還有配套的應用——DJI MIMO。該應用使用非常簡單,簡單且直觀的選擇配樂、色調以及轉場後,即可輸出相應成片,更是有傻瓜化的流程指導拍攝。

或許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些默認的轉場、調色略顯簡陋或不夠流暢過度,可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已經足夠好用方便。在我看來,DJI MIMO 可以看做是 OSMO Pocket 本身價值的50%甚至更高。兩者的接合,非常好用的穩定防抖效果、面部識別以及傻瓜化的後期,讓整個拍攝都更爲簡單容易。

甚至我得承認,要是沒有這套組合,在使用 OSMO Pocket 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所拍攝的視頻,大多數都只是數字垃圾而已。

右手只是輔助,器材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說到這似乎都只是紙上談兵,還特別挑專業性不足來挑刺。

確實,在專業人士看來,OSMO Pocket 的操作是缺胳膊少腿的,手機級的畫質與精緻的三軸穩定器接合,卻只是個做備機都無能爲力的雞肋。可畢竟 OSMO Pocket 是個消費電子產品,要是以其定位與定價來看,其實際表現足夠值回票價。

所以並不妨礙專業人士放下對器材的執着以及專業的要求,來享受下生活。就如同上面這幾條由 @老雲老楠 使用 OSMO Pocket 所拍攝的視頻一樣,當然更爲值得參考的,那便是其使用這款設備的感受:

「我必須得承認,在最開始決定購買 OSMO Pocket 的時候是純粹的衝動消費。因爲在摸了摸和用了用之後,就丟在角落裏面吃灰了一段時間。可是這個吃灰的原因,和其畫質或操作等都沒有半毛錢關係,真正的原因是在於我自己。

OSMO Pocket 能夠做到掏出來就整,舉起來就拍。如此方便簡單,讓我不然而然的產生錯覺,似乎我拍了好幾段很不錯的素材。可是在導入電腦之後,才發現原來我自己拍的都是垃圾。簡單的來說,我沒法成爲好廚子的原因,不是因爲我沒有一口好鍋、一把好刀,而是因爲我根本就不會做飯......

於是 OSMO Pocket 便開始吃灰,而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翻閱 FCP 教程、編導入門手冊、轉場製作方法以及調色入門技巧等,並照貓畫虎的仿照目前主流的剪輯方式,嘗試着組合各種由OSMO Pocket 所拍攝的素材,逐漸感覺到這個小巧精緻的玩意到底好在哪裏。

首先便是畫質,OSMO Pocket足夠滿應付和滿足目前的各大社交平臺需求,也正是這點,將其生產力範圍雨定位圈畫的足夠具體。說白了,這並不是影視用的生產力工具,而是生活記錄工具,用來隨手拍攝、快速剪輯、即可分享的。

其次是OSMO Pocket的整體設計滿足了從雲臺視角到第一人稱視角等各種模式的快速記錄,從而能大程度的減少後期壓力。更是能夠激發我的拍攝創意和後期靈感,抖音技術流或許就是這樣練習出來的了。

最後的最後,便是其小巧精緻的尺寸,在我內心裏就自然而然的降低對其畫質的預期。至於低光照時追較緩慢、發熱量大等等問題,即便是我想要發作吐槽,在 OSMO Pocket 那極具儀式感的開機面前,都逐漸變得溫和了。」

這也正是 ZAEKE 知客對 OSMO Pocket 這款產品的評價。作爲能夠完全獨立工作的雲臺相機,OSMO Pocket 在如此尺寸大小裏,將價格、畫質、性能、操控以及使用體驗等方方面面都兼顧,並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

在我們目所能及的實際消費者的評價裏,更是滿滿的對 OSMO Pocket 與 DJI MIMO 的驚歎以及好評。吐槽的,反而是使用者發現自己還沒掌握好視頻拍攝的手法與技巧,耽誤了正常發揮。甚至在我看來,在如此嚴苛的條件裏,難以挑出 DJI 做錯了啥或者是忘記做啥,反而是要鼓掌表揚其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精準的產品定義。

所以在專業人士等看來,操作、畫質等方面都能夠且應該做的更好和更到位。只是這些要求與想法,本來就不是 DJI 想要做或滿足的,專業人士也並不是目標人羣。是的,OSMO Pocket 就是款消費級的產品,或者說是「玩具」。只不過我們,還是想要1英寸的 OSMO Pocket Pro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