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是兩種分類方法。榴彈炮對應的是加農炮,山炮對應野戰炮。

先說說什麼是榴彈炮,從拿破崙的時代開始,大型火炮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加農炮,另一種是榴彈炮。加農炮是拉丁語「管子」的音譯,它身管很長,彈道可以延伸,不過由於炮彈初速很高,所以打得也很遠,火力也很猛,這種火炮一般是用來打擊堅固的工事據點的,加農炮包括早期艦炮,岸防炮,高射炮,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等。

一開始,加農炮是炮兵主力,後來經過發展,榴彈炮後來居上,而且兩種火炮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現在的火炮很少分什麼加農炮榴彈炮了,大多數陸軍火炮都是結合兩種火炮優點的加農榴彈炮。而純加農炮嘛,則被淘汰了。

山炮是什麼呢?百科解釋是,山炮是適用于山地作戰的火炮。它重量較輕,能做大部件的分解結合,可用騾馬拖曳、馱載或用人力搬運,現代山炮也可用汽車牽引或直升機吊運。山炮是輕型榴彈炮的一種(加農炮幾乎都是重炮),重量輕機動能力強,適合在山地等複雜地形使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世界上除了小口徑機關炮以外,基本所有的火炮都可以看做榴彈炮,因為它們都可以發射榴彈。

個人感覺,你問的是野炮和山炮的區別。

野炮(原意)是我們看到的普通火炮,它不可以拆卸,只能用馬匹或者車輛拖曳。野炮的重量大,但射程遠、精度高、結構簡單,是火炮的主流。野炮從字面理解,也就是野戰用的火炮。

山炮和野炮其實差不多,最大區別在於可以拆卸成很多部分。因為山地戰中,很多地方沒有公路,車輛無法通行。山炮就是將火炮拆成很多部分,分別有馬匹或者人背著走。這樣就可以通過羊腸小道,到需要作戰的地區,再將火炮組合起來,使用。山炮的結構複雜、保養困難、造價高、射程短、威力小,但卻有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戰的優勢。

在歐洲和北美戰場,基本都是野炮發揮威力,中國華北戰場也是這樣。

但在更多複雜地形,山炮的作用比野炮大百倍,因為野炮根本就進入不了這些地區。


圖注:八路軍繳獲的日式山炮

山炮是榴彈炮的一種。

榴彈炮是從技術角度對火炮的分類叫法,早在17世紀時,歐洲就把這種身管較短、射角很大、彈道彎曲的火炮稱為榴彈炮,而把身管較長、彈道低伸、炮口初速較大的火炮稱為加農炮。

現代炮兵源自歐洲,因而炮兵術語也沿襲了舊時稱呼。不過,榴彈炮和加農炮一直在變化,並不能機械的按倍徑和彈道拉區分,因為彈道形狀是相對於射程而言的,榴彈炮在近距離上,照樣能進行直瞄射擊,加農炮在大射程時,彈道曲線也很大。而且隨著工藝技術和材料學的進步,火炮的倍徑越來越大,榴彈炮和加農炮已經合二為一。

而山炮是從戰術用途來劃分的火炮叫法,與之相對的就是野炮。山炮其實就是中等口徑(57毫米或75/76毫米口徑)的輕量化榴彈炮,基本上都可拆卸,可以由騾馬分解馱載,是為山地作戰環境量身打造的。野戰炮就是在野外作戰的火炮,主要由馬匹或車輛拖拽運動,倍徑大、炮管長,比同口徑的山炮射程更遠,一般是中口徑或大口徑加農炮。

圖注:紅軍時期使用過的克虜伯75山炮

民國時期,山炮在我國非常流行。這是因為中國疆域大,地理環境複雜,山區多,再加上當年基礎設施落後,道路條件差,重量大的野炮移動困難,沒有山炮用起來靈活,因而從國外進口了大量的山炮,比如著名的克虜伯75毫米山炮,施耐德1928式75毫米山炮、博福斯30式75毫米山炮、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等。

上面這些山炮我們從八路軍用到解放軍,還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出過力。這之後,隨著我軍正規化建設,以及兵器工業的快速發展,山炮這種落後的火炮很快從部隊中撤編,被自主生產的制式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取代。


山炮和榴彈炮是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劃分的不同火炮,兩者存在交叉的部分,但又不完全一樣。

一般來說,榴彈炮對應的是加農炮,這是按照火炮的特徵來區分的。加農炮,一般指身管與口徑的倍數超過40倍的火炮,而榴彈炮這一比例限制在20~30以內,在往下則屬於臼炮的範疇了。加農炮的初速、射程和精度一般均高於榴彈炮,但榴彈炮具有彈道彎曲、可以跨越障礙命中目標的特點。在現實中,反坦克炮和高射炮是典型的加農炮。隨著加農榴彈炮的出現,榴彈炮和加農炮之間原本堅固的壁壘被打破,現在的火炮已經兼具兩種火炮的優勢。

山炮則是按照火炮使用用途來區分的,除了山炮以外還有要塞炮、步兵炮、野(戰)炮甚至艦炮等。按照這種分法,山炮屬於為了方便山地作戰專門設計的火炮。早期的火炮由於受技術條件限制,往往會十分的笨重,這樣的火炮並不適合跟隨步兵在山地間機動。因此。各國專門設計了一類可拆卸運輸、方便組裝的火炮供步兵在山地使用,這也就是山炮一詞的來歷。從這個角度來說,山炮嚴格意義上既包括了榴彈炮也包括了加農炮,只要他們可以在山地作戰均可以稱作山炮。但是,在歷史上各國使用的山炮大多為輕型榴彈炮,因此山炮和輕型榴彈炮大多混為一談,這並無傷大雅。打破這一格局的是可供直升機吊運的超輕型榴彈炮的出現。在現代社會,除了少數還在使用專門設計的山炮外,大多數國家均使用這類超輕型榴彈炮伴隨山地部隊作戰。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黃浦江下,無授權禁轉!

山炮是適用于山地作戰的輕型榴彈炮。它重量較輕,口徑一般在105毫米以下,火炮可以拆解成數個部件,便於使用騾馬背負進行機動,亦可用馬匹拖曳和用人力搬運,是戰地作戰的主要支援武器。

(二戰時期由中國軍隊操作的美國山炮)

在抗日戰爭前的中國,由於道路不便和騾馬牽引力量不足的原因,非常注重山炮這類輕型火炮的建設和裝備,在當時全國生產山炮的兵工廠中,尤以位於山西的太原兵工廠所制山炮最為著名,1920年,閻錫山在太原興辦了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一代著廠的光輝歷史便由此開始,設有槍,炮,炸藥等廠,之後工廠逐步增添設備,1926年,又新增了鋼製炮彈和炮彈銅殼生產設備,1927年年初,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改組為太原兵工廠,在當時中國的兵工廠中,太原廠算是生產相當完備的兵工廠。

(太原兵工廠的火炮車間)

既然有了兵工廠,那麼製造火炮便是重中之重了,從1923年開始,太原兵工廠開始仿製日本的六年式山炮。但由於技術基礎薄弱,首先仿製完成四一式的炮架,並結合德國造克虜伯山炮的炮管和日制六年式山炮的炮架,製成晉造一二式步兵炮。一年之後,太原兵工廠終於完成了六年式的仿製工作,製造成晉造一三式山炮,口徑75毫米,最大射程六千米。這款山炮的性能比當時上海兵工廠製造的滬造克式山炮更為先進,在引進瑞典博福斯公司的M1930型山炮前,是中國軍隊裝備中最先進的山炮。一三式山炮自量產開始,到全面抗戰開始時,共計製造了數百門,遠超日軍當時製造的「六年式」山炮數量。這些山炮武裝了9個炮兵團,在日寇兵臨山西時,這些部隊將成為中國軍隊手中的一張王牌。

(晉造一三式山炮)

(侵華日軍)

七七事變後,日軍沿平綏線由平津進犯,大有進攻山西之勢,為了保衛鄉土,在山西的中國軍隊大舉北進,迎戰入侵的晉北的日軍,雙方主力遂在忻口展開會戰,此戰中國軍隊投入了9個炮兵團,兩百門山炮投入戰鬥,發射炮彈數萬發,以前所未有的炮兵火力給日軍以猛烈的打擊,中國軍隊能和日軍在忻口鏖戰長達二十三天之久,炮兵之力功不可沒,據統計,忻口會戰日軍死傷高達上萬人,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雖然此戰以中國軍隊主動撤退結束,但是當年中國軍隊不畏懼強敵,浴血奮戰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紀念。參考資料:《山西文史資料全編》《抗戰時期國軍武器裝備》


榴彈炮和山炮當然不是一回事了。榴彈炮和山炮都屬於火炮,山炮其實是榴彈炮的一種。

榴彈炮是從技術角度對火炮的分類叫法,歐洲在17世紀時就把這種身管較短,初速較小,射程較近,但是射角較大,彈道較彎曲,利於打擊隱蔽目標的火炮稱為榴彈炮,而把身管較長、彈道低伸、炮口初速較大的火炮稱為加農炮,可以遠距離打擊裝甲等目標。並且榴彈炮口徑大,威力大,屬於重型壓制火力,是地面炮兵打擊敵人的最主要的炮種。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進步,榴彈炮和加農炮已經合二為一。

由於山區道路高低不平的限制,交通困難,笨重的大炮運輸起來會很困難。如果沒有武器,那麼山地部隊遇到敵軍的堡壘,就沒辦法去摧毀。這種情況下,適合在山區打仗的山地榴彈炮——山炮就出現了。

山炮是從戰術用途來劃分的火炮叫法。山炮屬於輕型榴彈炮,重量較輕,拆卸組裝較方便,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可以用騾馬運輸。它的特點是射角較大,彈道較彎曲,能夠打到山背面,在山區作戰非常靈活機動。可以大膽的說走到哪裡用到哪裡。比如,民國時期,山炮在我國就非常流行。大家知道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理環境複雜,山區面積達,當時中國比較落後,交通不發達,重量大的火炮運輸很困難,這樣山炮就成了首選,於是進口了許多山炮。比如克虜伯75毫米山炮,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等。隨著歷史的發展,我軍進入正規化建設,以及兵工業的迅速發展,山炮這種落後的軍事武器很快就被淘汰了。


山炮是榴彈炮的一個種類。榴彈炮是指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的身管火炮,主要發射榴彈,用於壓制敵軍的炮兵,摧毀敵軍的防禦工事等。

在二戰以前,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榴彈炮一般比較笨重,尤其是大口徑榴彈炮,對於各國的山地部隊來說,由於山區道路條件的限制,太重的火炮沒有辦法跟隨部隊向前運動,而沒有炮火的支援,山地部隊遇到敵軍構築的機槍工事就無法摧毀。這種情況下,專門研製的山地榴彈炮,就是山炮就出現了。

山炮就是一種輕型榴彈炮,和普通的榴彈炮相比,山炮便於拆解,分成幾部分由馱獸運載,身管比一般的榴彈炮還要短一點。由於強調拆解的方便性,所以山炮的結構強度差一點,身管短,射程也近一點。但是由於重量輕能夠跟隨山地部隊運動,在山地部隊還是非常重要的支援火炮。在傘兵部隊成立時,由於則是需要支援火炮,山炮由於重量輕,方便拆解攜帶,所以一開始空降部隊的支援火炮也用山炮。

山炮主要出現在二戰前,在二戰中大量使用,二戰後,由於各國陸軍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工兵保障能力的提高,已經很少還有專門研製的山炮,印象里只有克羅埃西亞或者奧地利還有專門研製的山炮。但是如果要能夠分解攜帶,那個部件的尺寸重量都不能大,所以一般的山炮口徑都不大,基本上都是75或者76毫米,這樣口徑的火炮在現在的戰場上,威力不夠大。

現在山地部隊的火炮還是要比一般在平原的部隊要輕一些,比如美軍的輕型部隊支援火炮是105,而一般的機械化部隊是155。隨著大型直升機性能的提高,山地部隊的火炮現在一般都使用直升機吊運,不再需要分解運輸,對於山炮的要求也就是重量輕這一條了,而各國也就不會再專門研製山炮,而都用輕型榴彈炮了。


山炮是用于山地作戰,並不存在落後的問題,因為主要發射榴彈,所以是榴彈炮的一種,即現在稱的輕型榴彈炮。過去是日本鬼子使用較多,因為口徑小,攜帶方便,更重要的是中國工業薄弱,加上戰場經常在山地,所以他們認為已經夠用


山炮、野炮都是榴彈炮的小弟弟版,強調的是便攜性,中、近距離支援火力。

榴彈炮是一種彈道概念,用於區別開——加農炮、迫擊炮。


不是一回事!榴彈炮和加農炮,是一個級別的,山炮和野戰炮是一個級別的。兩個級別是分類標準不同。

傳統榴彈炮:身管較短,初速小,射程較近,但是射角較大,彈道比較彎曲,利於打擊隱蔽目標。用榴彈炮的時候要根據目標坐標改變火炮角度,「曲線救國」。同時榴彈炮口徑大,威力大,是重型壓制火力。是地面炮兵最主要的炮種。

傳統加農炮:身管較長,初速大,射程遠。但是彈道低伸,可以遠距離打擊裝甲,堡壘等目標。坦克炮一般都是加農炮。使用的時候直接瞄準目標。

當然彈道怎麼樣是地球引力,炮彈初速,射角三者共同作用的產物。和榴彈炮近距離也可以直射,現代榴彈炮與加農炮已經開始結合,取長補短。

山炮是和野戰炮相比的,聽名字就能猜出來個八九不離十。山炮是輕型榴彈炮,重量較輕,可以拆卸,在崎嶇的山路上可以人背馬馱。而且射角較大,彈道彎曲,可以打到山後面,利於在山地機動和攻擊。走到哪用到哪。

野戰炮就沒法上山了,不可拆卸,在野外使用,一般是中口徑的加農炮。在攻擊遠距離目標,敵方堡壘,裝甲目標方面有奇效。比如當年李團長攻打平安縣城那一回的義大利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